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慈禧過七十大壽 下令不準進貢 袁世凱用此辦法巧妙地送了禮

慈禧過七十大壽 下令不準進貢 袁世凱用此辦法巧妙地送了禮

同治初年,清朝由慈安慈禧兩宮太后垂簾,恭親王奕訢議政。三人齊心合力之下,太平天國內亂被逐漸平定,大清王朝迎來了兩次鴉片戰爭之後的一段「中興」氣象。可惜好景不長,慈安皇太后突然暴崩,慈禧將恭親王踢出軍機處,一人大權獨攬,清朝的氣運也開始走上了下坡路。

慈禧原是個貪圖享受的貴婦人,一朝大權在握,更加奢靡無度。每次遇上大壽,慈禧都要大操大辦,趁機斂財。不過巧合的是,每次慈禧過大壽,國家都會遭遇危機,因此民間傳言,慈禧命格與大清相剋。章太炎更是寫了一副對聯來嘲諷慈禧:

今日到南苑,明日到北海,何日再到古長安?嘆黎民膏血全枯,只為一人歌慶有。

五十割疏球,六十割台灣,而今又割東三省!痛赤縣邦圻益蹙,每逢萬壽祝疆無。

古人過生日,一生中最為重視的是六十大壽。所謂「六十花甲」,六十年剛好是干支一個甲子的輪迴,帶有某種新生的意味。因此為慈禧過六十大壽,是清政府重中之重的頭等大事,別的事情都可以先擱一邊。

誰知就在這一年,日本趁著清朝全國上下都在準備萬壽典禮的機會,兵法朝鮮,並挑起中日戰爭。最終清朝一方戰敗,讓慈禧打丟面子,還擔上一個挪用海軍軍費修頤和園的罵名,讓慈禧的六十大壽過得很不愉快。

等到慈禧七十大壽的時候,又恰好碰上俄國和日本在我國東北開戰,慈禧也不好意思再大操大辦自己的生日。並且為了表示國事艱難,要以國家為重,慈禧頒下諭旨,禁絕諸臣給她貢獻禮物。

《國聞備乘》記載的這個故事,慈禧肯以身作則,不受賀禮,本來是一件好事。然而,這麼多年以來,慈禧手下養了一大幫以溜須拍馬為長處的佞臣,他們深知太后的脾性,雖然嘴上說不要賀禮,但內心裡其實還是希望風風光光地過個生日的。

諭旨下發之後,沒人認為慈禧是真心禁絕貢獻。先是禮親王世鐸上奏試探,請求太后接受諸臣的敬賀。但話已經說出去了,慈禧要是答應了禮親王,就相當於出爾反爾,面子上說不過去,因此駁回了禮親王的請求。

既然這條路行不通,那得另找路徑。慶親王奕劻和袁世凱一合計,想出來一個絕妙的辦法。慈禧不是不肯收禮物嗎,那我們發起倡議,號召京外官員各自拿出二成俸祿,來報效慈禧。

慶親王和袁世凱的這條妙計,可謂深得慈禧之心,讓太后既沒有出爾反爾,又可以發一筆小財。捐獻俸祿的電報發出後,各地紛紛響應,表示要捐獻自己微薄之俸祿,報聖母皇太后憂勤宵旰之恩德。

在這些地方大臣中,只有山西巡撫升允上疏反對此議。升允表示,太后已有明詔,表示禁絕貢獻,那自然既包括了貢品,也包括了禮金。袁世凱等人「既奉明詔,仍復為此報效之說,以圖嘗試,是直以從前之諭旨為具文,而並使天下臣民疑朝廷以文不以實,則奕劻等之大罪也。」

不過,後來的事實表明,還是慶親王和袁世凱抓住了慈禧的痛點。升允這道反對的奏疏,被「留中不發」,給慈禧扣了下來,也就是默認了袁世凱他們捐俸報效的行為。有些大臣自掏腰包,捐獻了二成俸祿,但有些則選擇從別處搜刮。東北的戰事仍在繼續,不平等條約的賠款還在償還,而慈禧過這個七十大壽,在老百姓的身上,又加了一重負擔。

參考資料:

《國聞備乘》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搞哥讀史 的精彩文章:

老鄉投奔曾國藩 吃飯時做一小動作 曾國藩看後說:此人不可用
「顧命八大臣」大多下場凄慘 為何此人卻還受慈禧重用?

TAG:搞哥讀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