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啥你永遠都跑不出工信部那麼低的油耗?

為啥你永遠都跑不出工信部那麼低的油耗?

老相好

小王哥,我最近買了輛車,但是為啥無論怎麼開,也開不出買車時,車窗那張黃紙里寫的油耗?就是那個工信部油耗。

隔壁小王

這...這事兒一句話解釋不清,聽我慢慢道來。

為什麼會有工信部油耗

從2010年1月1日起,輕型汽車燃料消耗量(就是我們說的工信部油耗)公示制度就被建立了,除了在工信部網站公示外,車企必須在車輛出廠前在車身上粘貼實際油耗標識,進口車也不能例外。它的作用主要是方便消費者辨識車輛的油耗特性和節能效果,也是幫助有關部門制定車輛排放標準的重要參考指標。

它為啥就是不準呢?

想法是好的,可現實卻也總是不盡如人意,所以為啥大家都覺得工信部測試的油耗不準呢?

首先得說說這標準的來歷,工信部油耗測試實際上採用的是2000年頒布的歐洲循環駕駛法。小編竊以為,在那個年代,國內的汽車使用情況與當時歐洲的情況恐怕還是有一定可類比性的,所以或許這個油耗測試標準在當時還是準的。可如果你不是00後,就應該能感受到這近20年國內汽車市場的發展,所以它要是還能准才奇怪了!

再來看看它具體是怎麼進行測試的,我國工信部採用實際上參照的是歐洲NEDC(New European Driving Cycle)的第二階段的標準。在這個標準中,認定市區佔30%,市郊佔70%。一個完整測試循環共計1180秒,由四個市區工況小循環和一個郊區工況組成,其中市區工況共780秒,最高車速50KM/H,郊區工況400秒,最高車速120KM/H。這種車速,這種工況,咱們平時開得出來么?

最後,這個標準怎麼看消耗了多少燃油呢?歸納起來有兩類:直接測量(在油路中加裝感測器),間接測量(所謂的碳平衡法)。工信部採用的是間接測量法,對於輕型汽車(最大總質量不超過3.5噸的車輛),將整車放置在實驗台上,模擬車輛在道路上實際行駛的車速和負荷,按照一定的工況(如怠速、加速、等速、減速等工況)運轉,測量二氧化碳、一氧化碳和碳氫化合物的排放量,按照碳平衡法測量油耗。

總結:

除了測試標準在時間上的不與時俱進外,我們可以看到,標準的測試方法也是非常刻板的,並且所有車型都採用同樣的測試方法,這很顯然會與我們日常用車的情形有很大的偏差,兩者出來的油耗成績有明顯差異就再正常不過了。不過小編認為也需要指出兩點,一是,任何測試標準都有其局限性,因此都不可能完全與真實情況相符;再一個,工信部油耗標準再經不起推敲也是一個國家標準,小黃紙終究會貼在4S店的新車上,所以我們也很難避免主機廠不用「特供車」去「參賽」。而規則的制定和主機廠想出的對策之間,究竟是怎麼個關係呢?想必其中的微妙處大家已經能體會到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汽車那點事 的精彩文章:

高速上,這5種駕駛行為直接扣12分,沒商量!

TAG:汽車那點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