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春節假期,慢性病患者用藥有「三忌」

春節假期,慢性病患者用藥有「三忌」

■王樹平

傳統春節將至,在與家人朋友團聚,享受節日歡樂氛圍的同時,慢性病患者服藥有「三忌」。

忌隨意停葯

春節是我國的傳統節日,老祖宗留下一些節日的「忌諱」。比如不說不吉利的話、不幹不吉利的事,以免給自己新的一年帶來不好的運氣。一些慢性病患者也想通過春節暫停服藥,以祈盼新的一年健康。

殊不知,這種做法絲毫不會有助身體恢復,還可能會導致疾病惡化或反彈。尤其是長期服藥的慢性病人,突然停葯,很容易引起疾病的複發、加重或惡化,甚至會危及生命。

臨床有一種說法,稱為撤葯綜合征——是指驟然停用某種藥物而引起的不良反應。長期連續使用某些藥物,可使人體對藥物產生適應。驟然停葯,人體不適應此種變化,就可能發生停葯反應,主要表現是癥狀「反跳」或致疾病複雜化。不能隨意停葯的有:糖皮質激素類、抗精神病和抗癲癇葯、抗心絞痛葯、抗結核葯、抗乙肝病毒藥。此外,抗高血壓、抗凝、抗腫瘤、降糖病、調脂葯、尿路感染治療等慢性病用藥物也不能隨意停葯。即使需要更改治療方案的停葯,慢性病患者也應在醫生的指導和監護下進行。

忌不按時服藥

節日期間,走親訪友,打破了日常生活規律,很容易忘記服藥,必須注意按時服藥。在家裡患者可備些便箋,上面寫上提醒吃藥的時間和劑量,貼在冰箱、藥箱等顯眼地方。外出時,可備一個小藥盒,將所需服用的藥物按次數和劑量分裝,有條件的患者可用帶提醒功能的電子藥盒,或用手機等設定鬧鈴,提醒自己按時吃藥。

如果萬一忘記服藥,需要補服嗎?可以按以下方法分別處理:1.一般情況下,如果發現漏服,時間處於兩次用藥間隔一半內,可按單次用量補服,不需要劑量加倍;若超過此間隔一半以上,一般不需再補;2.如果是一般每日一次長效葯,當日發現漏服,可立即補服,次日發現漏服,則不必補服;3.如果是餐前服用的短效藥物,如格列奈類降糖葯,通常漏服之後不需再補。如果實在不清楚是否需要補服,可諮詢藥師或醫師。

忌食物與藥物的相互作用

春節飲食豐富,然而不少食物與藥物存在相互作用,或影響藥效或增大副作用。比如,服降糖葯,不能吃含糖高的食物。還有服用頭孢類抗菌葯要忌酒。因為頭孢類抗菌葯可能影響酒精代謝,引起雙硫侖反應。主要表現為面部發熱、面色潮紅、頭痛、噁心嘔吐、煩躁不安等。特別是肝腎功能異常、年老體弱患者,在停葯後7天內飲酒都可能發生不良反應。因此,用藥期間及停葯後1周內都必須忌酒。

目前,臨床上已經證實可引起雙硫侖樣反應的藥物有:頭孢菌素類;硝基咪唑類,如甲硝唑、替硝唑、奧硝唑;硝基呋喃類,如呋喃妥因、呋喃唑酮;口服降血糖葯,如甲苯磺丁脲、氯磺丙脲、格列本脲、格列吡嗪、格列齊特、苯乙雙胍;抗組胺葯類,如苯海拉明、茶苯海明、賽庚啶。此外,氯黴素、琥乙紅霉素、酮康唑、灰黃黴素、異煙肼也會引起雙硫侖樣反應。

服降壓藥,別吃太咸。過年可能會吃臘肉、香腸等腌制類食物,這些食物中含鹽較高,加上不少人做菜喜歡多放鹽,可能造成節日攝入鹽過多,影響降壓藥效果。

服降脂葯,少吃動物油脂。服他汀等降脂葯的患者,最好盡量使用植物油,以免影響藥效。另外,油炸類食物含油脂較高,可能影響他汀等降脂葯的效果,也盡量少吃。

服抗凝葯,避免含維生素K的食物。例如服用華法林時,大量食用富含維生素K的食物,如獼猴桃、青豌豆、捲心菜、韭菜、菠菜、生菜、西柚汁、乳酪、蛋黃和動物內臟等,會對抗華法林的抗凝作用,患者可能會出現血液凝集的癥狀,誘發血栓性疾病。

服用抗抑鬱葯,忌食乳酪。抗抑鬱葯的作用機理是抑制體內的單氨氧化酶(MAO)。但這種MAO抑製劑容易與酪胺發生反應,產生去甲腎上腺素,聚集過多將使血壓異常升高,表現出噁心、嘔吐、腹痛、腹瀉、呼吸困難、頭暈、頭痛等不良癥狀。

服地高辛等洋地黃類藥物,避免過量食用含鈣食物,如牛奶、奶製品、蝦皮、海帶、黑木耳、芹菜、豆製品等,這些食物過量可增強心肌收縮力,抑制鈉—鉀—ATP酶,從而增強洋地黃的作用和毒性。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光明網 的精彩文章:

冬泳是否適合所有人群?
黃華山景區免費開放

TAG:光明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