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憑啥一統移動江湖?ARM靠的就是這4大「金牌打手」

憑啥一統移動江湖?ARM靠的就是這4大「金牌打手」

別看ARM不起眼,但大到手機平板,小到智能電錶,除了PC,幾乎所有具備計算能力的移動/電子設備都已經被ARM征服。而ARM用於統治萬物的基石,就是手下的4個金牌打手。

舉個栗子。最早被應用在智能手機身上的處理器,就來自基於ARMv6指令集設計的ARM11架構,比如第一代iPhone搭載的三星S5L8900、HTC G1搭載的高通MSM7201就都是基於ARM11架構定製。

隨著消費者對智能手機性能的期望值越來越高,ARM從ARMv7指令集開始引入全新的「Cortex+X」冠名方式,讓手機處理器架構的定位和性能變得更加直觀

ARM Cortex架構系列可謂「能屈能伸」的典範,它能提供非常廣泛的可擴展性能選項,設計人員有機會在多種選項中選擇最適合自身應用的內核,從而獲得更好的能耗比、靈活性和成本控制。

針對不同領域,ARM將旗下的Cortex內核細分為了三大家族:針對開放系統的「Cortex-A」、面向嵌入式系統的「Cortex-R」和主打各種微控制器的「Cortex-M」。

同時,ARM還可以提供與Cortex架構配套打包的Mali系列GPU方案,共同構成了ARM旗下的4個「金牌打手」。

Cortex-A

Cortex-A系列又稱「應用處理器」(Application Processors),它是面向移動計算,如智能手機、平板電腦和伺服器市場定製的高端處理器內核,支持包括Linux、Android、Windows和iOS等系統必須的內存管理單元(MMU),也是與我們接觸最為密切的存在。

ARM Cortex-A存在4個關鍵時間節點。第1個節點是Cortex-A9開啟了多核時代的大門,但同時也讓Cortex-A9與高性能、高發熱和高功耗划上了等號;第2個節點是Cortex-A7和Cortex-A15架構與big.LITTLE「大小核」技術的出現,造就了更靈活的「2+2」、「2+4」、「4+4」多核組建方式,可以讓多核處理器更好地在性能和功耗之間取得平衡;

第3個節點是Cortex-A72和Cortex-A53實現了從32bit向64bit的進化;第4個節點則是最新Cortex-A75和Cortex-A55架構的出現,它們都基於最新的ARMv8.2-A指令集構建,並針對人工智慧(AI)和機器學習(ML)能力進行了特別優化,同時還帶來了TrustZone安全防禦技術、改進的DynamIQ big.LITTLE技術,綜合性能格外搶眼。

Cortex-R

Cortex-R系列又稱「實時處理器」(Real-time Processors),它是面向實時應用領域的處理器內核,如硬碟控制器、汽車傳動系統和無線通訊的基帶控制等。和A系列相比,R系列內核缺少了對頁表的支持,軟體端看到的地址就是物理地址,軟體運行時間和中斷響應速度都更快更穩定且容易預測。雖然Cortex-R系列內核不支持完整的Linux和Windows操作系統,但對大量的實時操作系統(RTOS)支持更加完美。

Cortex-M

Cortex-M系列又稱「微控制器處理器」(Microcontroller Processors),它是面向單片機和深度嵌入式系統市場的處理器內核,比如智能電錶這樣的細分市場就是Cortex-M的主攻方向。

Mali系列GPU

智能手機自然要具備出色的娛樂動力,所以合理的CPU+GPU搭配方案就顯得尤為重要了。對ARM公司來說,如何讓晶元廠繳納更多的授權費?恩,在授權CPU的同時,再打包一份GPU不就結了?

於是,和高通Adreno、Imagination Technologies PowerVR齊名的ARM Mali嵌入式圖形處理器就誕生了。隨著Cortex-A系列架構的不斷升級,ARM Mali GPU也經歷了從Mali-200、Mali-400、Mali-T600、Mali-T700、Mali-T800、Mali-G71和Mali-G72的迭代更新。

而影響ARM Mali GPU性能的因素有二,其一是GPU版本越新越好,比如Mali-G72肯定就要比Mali-T880強;其二是ARM Mali GPU可以選配不定數量的計算單元,GPU相同時計算單元越多性能越強。比如集成20個計算單元的Mali-G71MP20(如Exynos 8895)就要比八個計算單元的Mali-G71MP8(如麒麟960)強很多。

總的來說,ARM Cortex架構將我們身邊無數的電子設備串聯了起來,大到汽車中控、智能電視;小到智能手機、運動手錶;微到物聯網設備中超低成本的無線感測器節點,在幾乎所有用電力驅使且具備一定計算能力的小夥伴都是ARM的客戶。

對了,ARM還有面向支付、電子政府、SIM卡等安全市場的SC系列,只是此類產品與普通用戶關聯不大,所以本文就不再涉及了。

看了這篇文章,99%的讀者還會點擊: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電腦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驍龍845性能有多強?下代驍龍850又有啥變化?
裝機挑花眼 這26款CPU你分得清嗎?

TAG:電腦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