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謝謝了,我的家》:喚起中華兒女的情感共鳴

《謝謝了,我的家》:喚起中華兒女的情感共鳴

「獨在異鄉為異客,每逢佳節倍思親」。「家」對中國人來說具有獨特的文化價值,是溫暖的港灣,是靈魂的歸屬,是慰藉,也是信仰。

今年年初,中央電視台中文國際頻道(CCTV-4)推出了《謝謝了,我的家》。這是一檔以「家庭文化傳承」為訴求的季播節目。該節目由敬一丹主持,正在播出的第一季共12期,每期60分鐘,講述了54個不同身份、不同命運的華人家庭故事,通過談中國家風的價值,傳遞人間溫情,探尋中華民族的文化根基。節目一經播出,便受到觀眾的廣泛追捧,在網路上也引發了大量的話題討論。

《謝謝了,我的家》首期節目邀請了朱德之孫朱和平、汪曾祺之子汪朗、魯迅之孫周令飛、邊防軍人張旭蕾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帶領觀眾一起同前輩時空對話,了解老一輩的生活,一同感悟、學習並傳承優秀的家風。

節目中,朱和平分享了自己小時候的故事。有一天,爺爺專門安排炊事員做了一桌野菜加棒子麵糊糊,這是他平生第一次吃這樣的菜,覺得很不好吃。但朱德卻很嚴肅地告訴他們,這樣的菜他們長征的時候都沒得吃。「爺爺對子女的教育,總是身教重於言傳,從生活的點滴中,讓我們理解祖屋神龕旁的朱子家訓『一粥一飯當思來之不易,一絲一縷恆念物力維艱』。」朱和平通過講述爺爺朱德立德樹人、以身作則的故事,點醒了父母長輩家風建設的責任意識,也點醒了「勤儉樸實」的中華民族傳統美德。

家裡的生活是最平常卻又真實的,家中的回憶是最簡單卻又溫暖的,就像汪朗在節目里說的,「自己打小忘不了的一句話,還挺俗的,就是父親汪曾祺穿著一小跨欄背心,站在陽台上,不管不顧地沖著整個樓道,對他妹妹喊『回家吃飯』。」家牽繫著的不僅是血脈,更是那沉甸甸的情誼,一代代文化的傳承。也恰是一個『家』的概念,牽動著全球華人同根同源的心。《謝謝了,我的家》通過一個個家庭,逐漸拼出整個中國人的文化圖景,喚起海內外中華兒女的情感共鳴。來自世界各地的網友受節目的感染,紛紛在評論區中留言互動,分享自己的家庭故事。

節目在場景布置上極其簡易,一個「時光瓶」、一方「家風博物館」、一對沙發,這就是節目全部的道具。簡單的場景布置讓人倍感親切,就像「家」一樣,沒有奢華的陳列,有的只是滿滿的人情味兒。也正因這種簡潔的布置,才使得觀眾將全部注意力都放在嘉賓的講述中,在家庭故事的牽引下,用心去感受濃濃的親情,體味老一輩人精神的延續。

節目還設有一個特別的環節,即要求嘉賓向家人致謝。「家不言謝」的觀念讓家人的付出都被視為理所應當。一句看似簡單的「謝謝」,卻常常被人忽略。團隊設置的這個情節,不僅回應了《謝謝了,我的家》中的「謝謝」,更是通過這些榜樣的力量,喚起社會對家的意識,激發社會對家的感恩之情。

家是中國人心中感情寄託最深的文化印記。學術概念里,文化所包含的價值觀念、風俗習慣、行為規範、生活方式等,這些都能在家庭里一一找到。「天下之本在國,國之本在家」,只有當一個個家庭呈現出和善美好的風氣,國家才可能展現出和諧安定的面貌。

春節臨近,無論我們身處何方,對家的深深牽掛,都牽動著我們要回到那個心靈深處最柔軟的地方。《謝謝了,我的家》在這個時段播出,勾起了人們回家的赤子之心,一家人聚在一起,吃上一桌富有年味兒的團圓飯,這是中國人的傳統,也是中國人的信念。

如果說去年的綜藝關鍵詞是「文化清流」,那麼「家風暖流」已成為今年開年熒屏集中呈現的關鍵詞。近期,包括《謝謝了,我的家》《家風中華》《絲路家訓》等一批家風類節目頻頻登陸熒屏,在傳遞中華好家風的同時,也帶給熒屏前的觀眾無數感動。

(孫菁文)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經濟網 的精彩文章:

「鐵布衫」功夫哪家強?詳解中美俄反導技術發展
41歲野牛大叔,健身18年練成石頭人,看起來嚇人但老婆很漂亮

TAG:中國經濟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