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最愛故鄉味》:鄉味慰鄉愁

《最愛故鄉味》:鄉味慰鄉愁

張春祥吃到家鄉炸醬麵熱淚盈眶。

胡燕兒子(右)為在海外辛苦打拚的母親下廚。江蘇衛視 供圖

春節將至,回家團聚永遠是中國人過年的主旋律,然而有很多海外遊子無法在新年陪伴在家人身邊,這時候,一道來自家鄉的美食就是他們鄉愁最好的寄託。

江蘇衛視全新美食節目《最愛故鄉味》正在熱播,在這裡,最地道的家鄉美食漂洋過海,送到海外華人的身邊,讓他們感受家鄉的味道,紓解對親人的思念。

製作「家」的味道

「食在中國」——美食一直是讓中國人引以為豪的文化之一,不知從什麼時候起,關於美食類的節目悄悄興起,《舌尖上的中國》《星廚駕到》《鋒味》《美食地圖》等多檔節目廣受歡迎。晚上和家人一起坐在電視機前,看著各種美食在熒屏上閃現,或許正是那種幸福感讓此類節目的收視率居高不下。

1月25日晚開播的《最愛故鄉味》打破了紀錄片、真人秀、競技類等常規模式,採用了「美食+親情+鄉愁」的全新模式,將關注點聚焦在了海外華人這個特殊的群體上。節目中沒有邀請任何明星,全程都是素人參與,也沒有刻意強調美食的製作過程,而是用最質樸的方式去製作「家」的味道,讓美食還原了它最初的美好,漂洋過海傳遞那濃濃的思鄉之情。

「這檔節目更像是一檔在說故事的紀錄片,但是它又和一般的紀錄片不一樣。」節目執行總導演若萌向《中國新聞出版廣電報》記者介紹說,「《最愛故鄉味》的節目形態很特別,我們以主持人的視角切入,帶領觀眾走進主人公的生活,希望賦予節目更多的深度和廣度,讓節目更有溫度。」

由於是以主持人的視角作為切入點,《最愛故鄉味》特地選取了幾位有著不同年齡和閱歷的主持人,不同的主持人匹配不同的故事,讓節目呈現多種風貌,傳遞給觀眾更多體驗。

關注海外華人

將海外華人群體定為節目的主體,是以往的節目中不多見的。這樣設定的初衷從何而來?對於這一問題,若萌顯得有些激動:「有一次我去國外,和在那邊生活的朋友聊天,他們最大的困擾就是吃不到中國菜,有時候一個人的周末,甚至會因為吃不到中國菜在家裡哭。」他表示,很多海外遊子積攢假期,就是為了買機票回國,吃到家裡做的菜,對於他們來說,故鄉食物就是家庭感情的載體。「每當他們思念家鄉的時候,想到的並不是珍貴的食材、美味的烹飪、精美的擺盤,而是家裡人親手製作的家鄉味。一份家常菜便是他們對家鄉最實在的思念。」

定下了關注對象之後,怎麼甄選這些人和故事就是下一步的工作。「職業、年齡、性別都是我們考量的標準,我們希望每一個故事都有一定的群體代表性。我們還需要主人公對家、對家中的味道確實有執念,有很深的情感羈絆。」除此之外,若萌還有特別的要求,「我們要講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讓大家看到在海外打拚的中國人已經不是人們傳統中的形象,而是一種更自信的拼搏狀態,他們正在奉獻著光和熱,實現著自己的人生價值。」

第一期節目中,來自四川的胡燕年輕時為了挑起家庭的重擔,隻身一人前往深圳打拚,機緣巧合之下來到了南太平洋西部的萬那杜共和國。在經歷了不為人知的辛苦後,胡燕白手起家,打造了整個萬那杜最大的中餐廳和賓館。

第二期節目的主人公是我國著名京劇武生張寶華之子張春祥,為了讓京劇走向世界,張春祥1989年便來到日本,一待就是30年,在此期間他廣招學徒,趕場表演,為京劇在日本的傳播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珍藏團聚時刻

以美食出發,想給海外遊子送去家人的慰藉,是《最愛故鄉味》的創意緣起,不過,這一設定也讓節目在製作過程中遇到了各種困難。「最大的問題就是食材的過關保存,各國海關要求不同,我們只能想盡各種辦法,希望將最原始的味道,帶給主人公。」若萌說。

第二期節目中,主持人亞冰想為主人公張春祥送去媽媽和姐姐的思念,一碗看似簡單的炸醬麵卻在日本機場過了3次安檢,又因為所有的肉類和蔬菜不讓出關,以至於除了豆瓣醬和麵條外的食材全部需要在日本當地尋找。

為了讓張春祥感受到家鄉的溫暖,主持人亞冰還為他加了一份蔥爆羊肉,濃濃的家鄉味讓鐵骨柔情的真漢子流下了淚水。若萌透露,張春祥錄製完節目後再也抑制不住對家鄉的思念,買了機票回家,準備陪媽媽和姐姐過一個祥和的新年。

「遊子情依舊,鄉愁味正濃,珍惜眼前人、身邊事。」若萌說,這是《最愛故鄉味》最想傳遞給觀眾的情感,無論走得多遠,記得常給家人打個電話,常回家看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人民網 的精彩文章:

手機APP套路深使用須謹慎 用戶如何自我保護?
2018自媒體的生存之道:從眾媒時代到深度內容定製

TAG:人民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