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健康 > 寶寶上興趣班有必要嗎?學霸家長這麼說!

寶寶上興趣班有必要嗎?學霸家長這麼說!

父母的責任是從小發現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強迫孩子做一些他們根本不感興趣的事。而發現和培養興趣的前提,是事無巨細的認真觀察。

月月7歲時,曾經學過一年的電子琴。但在這一年學琴的過程中,我發現她其實對學琴這件事並不是真正喜歡,家教老師上課時她一點兒都不投入,勉強練習只是為了敷衍給她請老師的我。發現這一點後,沒有跟她商量,我就告訴老師我們不上課了。跟老師告別的時候,月月沒說話,但默默地哭了。我問她哭什麼:「你是很想學,還是很委屈?」知女莫若母,根據平時對她言行非常仔細的觀察,我知道這兩者都不是讓她哭的原因,真正的原因是停課這件事帶給她的挫敗感。月月從小就是個好強的孩子,儘管學琴對她來說是個負擔,但是給她終止了,她又覺得是對她的否定。

等到老師走了,我平心靜氣地告訴月月:「你要是真的想學,咱們就繼續。」她低著頭不吭聲。看她這樣,我拍拍她的肩膀走開了,若無其事地該忙什麼忙什麼,好像學琴這件事壓根兒沒有發生過。一段時間之後,她的情緒慢慢平復下來,坦白告訴我,她當時哭不是因為學不了琴,就是因為挫敗感。

女兒學琴的短暫經歷告訴我:當發現孩子在某個方面沒有興趣也沒有特長的時候,父母應該勇敢地叫停。

除了學琴,我身邊的朋友、同事,包括我自己在內,都給孩子報過各種各樣的特長班。就月月來說,我帶她學過琴,畫過畫,練過書法,學過游泳、奧數、作文……我不盲目地否定特長班,因為報班的過程是發現孩子興趣特長、對孩子進行興趣培養的最好機會。父母一定要在這個過程中仔細觀察:孩子在這個方面是不是有天賦?是不是有興趣?如果孩子有天賦並且有興趣,或者二者有其一,父母就可以鼓勵並支持孩子堅持,努力把孩子的興趣培養成為特長,這對孩子將來的發展會有好處。

沒有哪個孩子什麼興趣都沒有,只能說是父母沒有發現孩子的興趣。孩子總歸是有喜歡的東西,如果父母給孩子報了各種班,卻發現他在哪個方面都沒有表現出特別的興趣和特長,只能說明父母選擇的這些不在孩子的興趣範圍之內。

父母的責任是從小發現孩子的興趣,培養孩子的興趣,而不是強迫孩子做一些他們根本不感興趣的事。而發現和培養興趣的前提,是事無巨細的認真觀察:觀察孩子在生活的點滴細節中流露出來的個性特點,觀察孩子對周圍人和事的偏好,觀察孩子在某個方面有無特別的天分……這樣,即便給孩子報的特長班他都沒有明顯興趣,父母也可以根據孩子的個性因勢利導。

帶孩子多多去體驗。比如去野外接觸大自然,去動物園看動物,或許父母會發現孩子對旅行、戶外的獨特興趣。月月小時候,爸爸帶她去故宮,一天下來,累得不行,她還興緻勃勃,毫無倦意。也就是從那個時候開始,我們發現了女兒在歷史人文方面的潛質。直到現在,她都很喜歡到很遠的地方旅行、採風,每次回來都會有不同於他人的體會和收穫,這對她從事寫作工作好處良多。

守護孩子的赤子之心

月月有一個好朋友,從小學習中提琴,後來到了小學、中學,她一直都在堅持學。她媽媽曾經很無奈地跟我抱怨:中提琴老師不太好找,每次帶孩子去學琴的地方都離家很遠,而且學費還比小提琴貴,覺得很辛苦,也很麻煩。但有一次這個女孩來我們家玩,我問她:「你為什麼喜歡中提琴呢?」她揚起小臉一本正經地跟我說:「阿姨,你不知道,中提琴的聲音可優美了!」

那一刻,我突然很感動,一個七八歲的孩子,形容她熱愛的東西時那種肅穆的表情,直到現在彷彿還歷歷在目。後來我不斷鼓勵她媽媽:孩子有這個興趣,我們求之不得!再遠也要堅持帶她學。現在,女孩一家已經移民加拿大,她考上了多倫多大學,還參加了學校的樂團,她心愛的中提琴一直陪伴著她。每次我從女兒那裡聽到關於她的近況都很高興。一個孩子能夠找到自己真正的興趣所在,其實很不容易。所以父母一定要盡全力,守護住孩子對愛好和興趣的赤子之心。

每個孩子的特點與個性都不相同,大人都知道這樣簡單的道理:我們不願意做的、不感興趣的事情就不會有發自內心的動力去完成。更何況天性不應該受到過度束縛的孩子呢?在月月從小接觸的興趣班中,那些我漸漸發現她既無天分也不感興趣的,比如樂器、書法等課程,我都果斷地給她停掉了,只留下那些她感興趣的鼓勵、培養,比如寫作。只要她喜歡,我們就儘可能地讓她的興趣得到最大滿足,幫她在這個方面把潛力充分發揮出來。

月月不喜歡彈電子琴,但是喜歡唱歌。她小學時就參加了學校的合唱團,學得特別認真,每次排練回來都會興奮地拉著我說半天:「媽媽,老師指揮我們幾個音部配合起來,可好聽了!」儘管她在這方面天分一般,但她非常認真,而且很早就能體會和欣賞合唱的美。所以那時候只要音樂廳有好的童聲合唱演出,我就一定會買票帶她去聽。每次聽完她都特別激動,跟我分享她最喜歡的男聲部的精彩片段……

這個興趣她一直保持到現在,進耶魯大學之後她還一直想參加學校的合唱團,但可惜水平有限,沒有入選。不過她也沒有因此而沮喪,在學習之餘還是保持著對合唱的熱情。前幾年,耶魯大學的合唱團來北京演出,她還買票邀請我跟她一起去聽。聽完後她一臉滿足的光彩,我知道那是音樂的魅力感染著她的心靈。為她高興的同時,也暗自慶幸當年自己對待孩子興趣「多多嘗試,勇敢叫停」的策略奏了效。

要細心觀察,也要步步為營

從某種意義上說,每個孩子都是父母的作品。作品質量如何,考驗的是父母的功力與水平。「教育孩子是一門藝術」,我一直很欣賞這句話。要成就這門藝術,需要父母對細枝末節的觀察,也需要步步為營的細心。

在報特長班的過程中,我發現了月月的寫作天分。上作文班的時候,她經常有優秀的作文被老師當範文在全班閱讀。直到現在,我還記得她的一篇作文,講的是一隻小雞被她養大,又被媽媽殺掉吃了的故事。我們沒有養過雞,但是她把養育小雞的過程敘述得非常動人。我還記得當時作文班老師的評語:「這樣的作文不是我們教出來的,是天分。」

從月月小時候開始,我就有意識地培養她的閱讀習慣,發現她在閱讀寫作方面的天分後,就更加著力地培養。我經常帶她去書店,以至於童書部的店員都認識我們。在書店她可以自己選擇喜歡的書,對哪本有興趣就讓媽媽買哪本。所以在感興趣的前提下,她閱讀了大量的書籍。而這對於寫作來說是一種正能量。同時,這讓月月得以在把天分和興趣升級為特長的路上越走越寬,越走越遠。

有一天看電視,一個節目正在辯論要不要對孩子進行早教。正反兩方嘉賓爭得面紅耳赤,不亦樂乎。正方說「要」,理由是,對孩子的教育是貫穿一生的功課,如果錯過了童年啟蒙的關鍵時期,就等於沒給孩子及時「開昧」,孩子的智力得不到最大化的開發。反方堅持「不要」,理由是,如果孩子從很小就進入學習的狀態,會失去童年的快樂,那麼小就要承受學習的壓力和負擔,對孩子是一件很殘酷的事。最後,反方的結語令我印象尤其深刻:任何人,都沒有權力剝奪孩子享受童年的權利。

那麼,早教到底要不要進行呢?相信每位家長都會根據孩子的具體情況做出自己的判斷和選擇。就我個人來說,我也曾像很多媽媽一樣,不想錯過孩子的每一個「最佳時機」,想在月月認識、了解、吸收每一種營養的最好時機,把她「喂」得飽飽的,讓孩子從小在各類精神營養方面獲得最大的收穫和滿足。月月小時候,我也給她報了很多興趣班,只不過那時候我們的選擇還不像現在這麼豐富多元,父母和孩子受到的誘惑和干擾相對少一些。

但選擇不管是多還是少,最終落在自己的孩子身上,到底選擇幾種,一貫比較理性的我有兩條原則始終不變:第一,不給孩子造成負擔;第二,孩子感興趣,在這個過程中能感到快樂。如果符合這兩條原則,我不排斥早教班,也不排斥各種興趣班,能讓孩子在快樂飽滿的情緒中學到東西,何樂而不為呢?但如果孩子感到痛苦、不適應,就沒必要了。

本文來源:《柔性的專斷——耶魯女孩成長手記》

這是一本務實的家庭教育圖書,由兩位作者共同撰寫。作者郭力是一位有情懷、有格局的智慧媽媽,歷任北京外國語大學講師,北京大學出版社總編助理、學科副總編。在她的引導下,接受傳統教育的女兒被耶魯和普林斯頓兩所名校同時錄取,研究生就讀於哈佛大學。作者張玲玲,曾任《心理月刊》專題編輯、新浪網高級編輯,現專職於人物及生命成長寫作。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醫知袋鼠 的精彩文章:

在中國當家長,得有雙重人格

TAG:醫知袋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