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解讀莫扎特傳(下)

解讀莫扎特傳(下)

今天我們繼續《莫扎特傳》這部電影的解讀,感謝讀者朋友的關注支持!

下面這個片段出現在影片大約40分鐘的地方,莫扎特在指揮《後宮誘逃》,背景音樂奏起的是歌劇《後宮誘逃(K.384)》的終曲「薩利姆萬歲」)

薩利埃里回憶道:十分鐘的音階,上上下下,好像遊樂場的煙火。

解讀:音階是古典作品中經常遇到的一個元素。作為構建整體鋼琴學習的基礎,我們很早就會被要求學習24個大小調音階,掌握每一種音階調性的特徵。音階的學習讓我們更好地理解聲音是如何相互關聯的,這樣就能知道音階的旋律是如何升高降低。在我們對這一旋律越來越熟悉的同時,一定要去思考旋律中單個音符,去感受音階中的每個聲音,這些聲音又是如何在音階中相互協調。這個音調實際上想表達什麼,不久我們就會發現,我們能夠用內心的耳朵聽到音階,更能感受到音階的美妙和精緻。

音階的名稱是用主音(即開始的第一個音)的音名來命名的,我們應該對那些音符有一個概念,因為它們是想關聯的。每一個音階中的音符都被主音渲染。每一個樂音都從主音得到了一種特徵,會告訴我們關於這個主音的一切信息,可以學會從主音聽出它們之間的聯繫。之後不久,若我們有耐心,就能夠以任意順序去聽音階音。這種能力對之後的學習很有幫助。

不論何時我們聽到一種聲音時,試著從鋼琴上找到它們。這會讓我們的聽力更加敏感,窗外鳥的叫聲,時鐘的滴答聲,水滴的聲音,汽車啟動時引擎發出的聲音,夏日的蟬鳴等等....以這種方式,我們與這些聲音的熟悉度會逐漸增加,我們也會因此得到回報。慢慢地,我們會變成更好的聆聽者。

另一個值得一提的片段是莫扎特為爭取歌劇《費加羅的婚禮》上演時所做的描述,這部《費加羅的婚禮》時莫扎特22部歌劇中「最受歡迎的一部」,在英國權威歌劇網站Operabase中顯示,至今《費加羅的婚禮》仍名列「全世界上演頻率最多的歌劇」前十名「:

」這是新的,全新的,這種事是會使人們瘋狂的。我有一場戲,比如說第二幕的最後一開始是男女對唱,只是一對夫妻在吵架,突然有陰謀的女傭走進來,這是很有趣的情景,二重唱變成三重唱。然後丈夫的侍者走進來,他與女傭有陰謀,三重唱變成四重唱。愚蠢的園丁走進來,四重唱變成五重唱。然後不斷地延續下去.....六重唱,七重唱,八重唱,你認為我可以維持多久?陛下!」

解讀:我們大部分人都有過在合唱團分聲部合唱的經歷。著名的音樂家舒曼曾經制定過一套學習音樂的絕佳守則,其中有一條就是:「要積极參与合唱,尤其是中間聲部,這樣可以提高你的音樂素養。」

從合唱中我們學會聆聽旋律以外的聲音,有時可以試著不去在意旋律,而是聆聽伴唱。在學校時,如果我們參與合唱兩個或三個聲部,請留意唱高音的人。如果不專註於自己的聲部,我們會被旋律帶到別的聲部去。也請留心低聲部的美妙,不管你在哪個聲部,請仔細聆聽低聲部。

《費加羅的婚禮》這部歌劇之所以如此偉大,是因為最後莫扎特在其中總共用了20分鐘不斷的音樂,完全沒有對白,這是只有歌劇辦的到的。在戲劇中如果不止一個人說話,那就只能聽得到噪音,沒有人可以了解一句對話。可是透過歌劇或是音樂,音樂可以讓20個人同時說話,不僅不是噪音,而且是完美的旋律。

在音樂中,我們好像沿著兩個方向學習聆聽。首先,我們接受訓練,專心注意強音並熟悉所有強音;其次,過了一段時間後,我們不必過分關注主旋律,而是努力辨識伴奏部分。有些旋律隱藏在主旋律之中,也不能說是隱藏,因為只要我們仔細聆聽,它們是顯而易見的。很多古典鋼琴曲,之所以美,就是因為將旋律隱藏在不同聲部中。例如德彪西的《阿拉伯風格曲》,李斯特的《愛之夢》《嘆息》,它們使我們想到草叢中的花朵,雖然不易顯現,但是在陽光的照耀下,它們綻放盛開,繽紛美麗。

我們在優秀的音樂中可以找到隱藏的旋律,因為優秀音樂的特點就是處處可見有趣美妙的旋律想法。所有音符缺一不可,每個聲音都有內涵,不可或缺。在彈奏時,我們若將精力放在其中某個聲調或聲部中,它們就會立刻如主旋律一樣凸顯出來。這同時展示了專註的力量,即使專註的不過是隱藏的事情。這種特質讓音樂的每一部分都充滿趣味,意義豐富。很快你就會發現,那些通俗的流行鋼琴曲之所以平常,正是缺少了這種特質,古典音樂的美就如沉香,是經得起歲月打磨的,而且會隨著時光的流逝,愈加豐富沉鬱。

最後,附上一份網友整理的《莫扎特傳》電影中出現的所有歌劇,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再找來聽聽,定會有更多更為深刻的體會。

1.《唐璜》(K .527)序曲 / 電影開場

2. 第25交響曲(K.183) 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自殺被發現

3. 弦樂小夜曲 (K.525) 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為神甫彈的第三首曲子

4. F大調快板 (K.33B)/ 幼年莫扎特先用古鋼琴後用小提琴所演奏的曲子

5. 第10小夜曲(大組曲)(K.361)第三樂章 / 莫扎特離開康斯坦察跑向音樂會

6. 第10小夜曲(大組曲)(K.361)第七樂章(終樂章)/ 莫扎特結束指揮小夜曲

7. 第10小夜曲(大組曲)(K.361)第三樂章 / 薩利埃里查看莫扎特的樂譜

8. G大調鋼琴變奏曲(根據薩利埃里的作品——「我親愛的阿東尼」 改編) (K.180)/ 莫扎特提到的改編的薩利埃里作品

9.《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詠嘆調「我不知道自己是怎麼回事」 (Non piu Andrai)/ 莫扎特為約瑟夫二世演奏時,改編薩利埃里的為約瑟夫二世所寫的小曲。

10.《後宮誘逃》(K.384)中的詠嘆調 「不論什麼樣的懲罰在等我」(Marten aller Arten)/ 《後宮誘逃》演出中,女高音獨唱。

11.《後宮誘逃》(K.384)中的終曲「薩利姆萬歲」 / 《後宮誘逃》演出中,4人坐船離去

12. c小調彌撒(K.427),Kyrie / 在莫扎特的婚禮上

13. 長笛和豎琴協奏曲(K.299)第二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4. 第29交響曲(K.201)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5. 為兩架鋼琴所寫的協奏曲(第10鋼琴協奏曲)(K.365)第三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6. 為小提琴和中提琴所寫的協奏曲(K.364)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7. c小調彌撒(K.427),Kyrie / 薩利埃里閱讀康茨坦察帶來的莫扎特手稿時

18. 第15鋼琴協奏曲(K.450)第三樂章 / 莫扎特走在回家的路上

19. 《唐璜》(K.527)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進屋後看到了父親

20.《後宮誘逃》(K.384)中的禁衛軍合唱 / 莫扎特一家換上假面具

21. 德意志軍歌(K.539)/ 假面舞會上的背景音樂

22.《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在假面舞會「受罰」彈琴

23.《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巴赫」的風格演奏

24.《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被翻轉過來演奏

25.《後宮誘逃》(K.384)中的二重唱「酒神頌」(Vivat Bachus)/ 莫扎特以「薩利埃里」的風格演奏

26.《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終曲"Ah tutti contenti" / 莫扎特邊寫作邊玩撞球

27. 第22鋼琴協奏曲(K.492)第三樂章 / 莫扎特在為皇帝舉辦的露天音樂會上

28.《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終曲"Ah tutti contenti" / 薩利埃里溜進了莫扎特的房間

29.《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費加羅和蘇珊娜的二重唱" Cinque..." / 莫扎特指導《費加羅婚禮》的排練

30.《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芭蕾音樂"Ecco la Marcia" / 歌劇院總監撕掉了樂譜

31. 同上 / 莫扎特得到約瑟夫二世的許可後配以音樂再次演奏

32.《費加羅婚禮》(K.492)中的終曲"Ah tutti contenti" / 約瑟夫二世打哈欠時

33.《唐璜》(K.527)第二幕終曲 / 莫扎特得知了父親的死訊

34. 同上 / 莫扎特指揮《唐璜》

35. 第20鋼琴協奏曲(K.466)第一樂章 / 薩利埃里佩戴死亡面具的來到莫扎特住所

36.《唐璜》(K.527)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打開房門時

37.《安魂曲》(K.626), Introitus / 康茨坦察詢問莫扎特

38. 同上 / 薩利埃里計劃害死莫扎特

39.《後宮誘逃》(K.384)、《費加羅婚禮》(K.492)和《唐璜》(K.527)中音樂改編的喜劇音樂 / 莫扎特全家觀看演出

40.《安魂曲》(K.626), Dies Irae / 莫扎特深夜寫作時聽到了敲門聲

41.《魔笛》(K.620)序曲 / 莫扎特發瘋似的在屋中跳舞

42.《唐璜》(K.527)開場的和弦 / 莫扎特開門後見到了帶死亡面具的人

43.《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 莫扎特摸出房間

44.《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Das Kling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彈琴

45.《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 Ein Madchen..."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唱歌

46.《魔笛》(K.620)序曲 喝醉的莫扎特在酒館與一些喝醉的女人

47.《安魂曲》(K.626), Rex Tremendae 酒後的莫扎特走在街上

48.《魔笛》中的詠嘆調」der Holle Rache" 莫扎特的岳母訓斥莫扎特

49.《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Ein Madchen" / 莫扎特為《魔笛》的演出伴奏

50.《魔笛》(K.620)中的詠嘆調"Pa pa pa " / 莫扎特被薩利埃里抬上馬車

51. 德國舞曲(K.509)/ 康斯坦察在舞會上

52.《安魂曲》(K. 626), Confutatis / 薩利埃里協助莫扎特寫作安魂曲

53.《安魂曲》(K .626), Lacramosa / 莫扎特離世、出殯

54. 第20鋼琴協奏曲 (K.466) 第二樂章 / 薩利埃里被推出房間,響起莫扎特的笑聲,影片結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給幸福的少數 的精彩文章:

布蘭詩歌Carmina Burana 音樂史編譯

TAG:給幸福的少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