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佛學 > 學佛修道,貴在疑情(二)

學佛修道,貴在疑情(二)

學佛修道,貴在疑情(二)

作者簡介:蘇樹華,上世紀九十年代,隨母音老人蔘學。遵母音老人囑咐,2000年後,隨緣傳授心中心法,及其他方便法門。若人發心,修持心中心法,如法修行,三五百座,即可打開本來,見到本性。有緣行者,莫失良機。

諸佛教典,無量名相,無量指示,旨在諸人識得自己,所謂諸佛唯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間,所謂開示眾生,入佛知見。《法華經》云:「諸佛世尊,欲令眾生,開佛知見,使得清凈,故出現於世。欲示眾生,佛之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悟佛知見,故出現於世。欲令眾生,入佛知見道,故出現於世。」[1]入佛知見,不是入他知見,而是入自心知見,禪宗四祖道信大師云:「百千法門,同歸方寸,河沙妙德,總在心源,一切戒門,定門慧門,神通變化,悉自具足,不離汝心。」[2]蕅益大師云:「佛知佛見無他,眾生現前一念心性而已。」[3]

學佛修道,最初之階段,難免把佛作他,把眾生作自己。若作這樣的見解,那也不妨,只要對這個見解不作最終的肯定即可,只要對這個見解心存疑情即可,所謂「知之為知之,不知為不知,是智也。」這裡所說的疑情,不是否定,而是「不明白」,而是「不知為不知」的認知態度。譬如釋迦出生這個公案,釋迦出生,真是這樣嗎?自己不知,不能確定,那就「不知為不知」。「不知為不知」,這便是疑情。

自夫人懷妊,天獻眾味,補益精氣,自然飽滿,不復饗王廚。十月已滿,太子身成。到四月七日,夫人出遊,過流民樹下,眾花開化,明星出時,夫人攀樹枝,便從右脇生墮地,行七步,舉手而言:「天上天下,唯我為尊。三界皆苦,吾當安之。」應時天地大動,三千大千剎土莫不大明。[4]

最初學佛的人,見這一段文,難免會作奇特想。因生奇特想,而生敬畏心,而心生依止心,這便是佛教文化的動力。因有敬畏之心,因有依止之心,故而依教奉行。奉行既久,則潛在的疑情,便自然發露:夫人懷妊,有天人供養嗎?夫人舉身攀枝,太子便從右脅而生,有這樣的出生方式嗎?出生之後,周行七步,有剛出生便能行走的人嗎?出生之後,便能說話,云:「天上天下,唯我最尊。」有剛出生便能說話的人嗎?莫非三世諸佛的出生,皆是這個樣子?自己不知,心存不知,這便是「不知為不知」,這便是疑情。

未悟自心,未見自性,便不明此事,便困惑此事,這是很正常的,也是很有價值的。若無「不知為不知」的疑情,便不能徹悟心源,見性成佛。

三世諸佛,未見性時,皆有疑情。這個疑情,凈宗用蓮花苞作比喻,教下稱為聖胎,禪宗稱為疑情。沒有花苞,則談不上花開見佛(見性)。沒有聖胎,則談不上出生。沒有疑情,則談不上開悟。

舉身攀枝,太子出生。此乃蘊因成熟,觸緣而悟也。此乃根塵脫落,睹明星而悟也。行七步,舉手言。此乃法身遍滿,大用現前也。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此乃直指真我,勿令外求也。

自心實相,本來如是。自性真我,即是釋迦。悟前名聖胎,悟後曰出世。天上天下,唯我獨尊,此是直指人心,獨顯真我。此心此我,即是真佛。

無論佛教文化是多麼地神秘玄妙,也無論學人在外圍兜了多少圈子,究竟還是要回到自心本性上來的,所以,諸佛經典,祖師開示,皆是指示「自性」的,皆是指示「真心」的。所以蕅益大師云:「一切經論,不過現前一念心之腳註,非心性外別有佛祖道理也。」[5]又云:「千經萬論,若顯若密,皆直指人心,見性成佛。除此心外,更無所詮。」[6]

釋迦成佛時,只悟了這個真我,所謂「天上天下,唯我最尊」。惠能悟道時,只悟了這個自性,所謂「何期自性,本自清凈」。自性即真我,真我即自性。三世諸佛,歷代祖師,只悟了這個「原本的真實」。

惠能開堂說法,第一句便說:「菩提自性,本來清凈,但用此心,直了成佛。」諸佛經典,開章明宗,第一句便說「如是我聞」。如是,即本來如是。我聞,即自性妙用。聞者是誰?聞者是我。我又是誰?不但是阿難,也是諸人自己。十方音聲,盡聞無住,這個聞聲的,正是諸人自己,正是諸人自性。這個自性,普含三世,光照十方,凡夫不能見,唯佛能知之。臨濟祖師云:「是爾四大色身不解說法聽法,脾胃肝膽不解說法聽法,虛空不解說法聽法。是什麼解說法聽法?是爾目前歷歷底勿一個形段孤明,是這個解說法聽法。若如是見得,便與祖佛不別。」[7]

迷了這個自性,名之曰凡夫,名之曰眾生。悟了這個自性,名之曰佛,名之曰祖。佛之與祖,只是諸人目前歷歷底勿一個形段孤明,只是諸人當下的這個廣大靈感的無相真心,他是活佛活祖,亦名諸人自己。

學佛修道,貴在疑情(二)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禪宗文化 的精彩文章:

佛弟子應該住在哪裡?
那邊會了卻來這邊行履

TAG:禪宗文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