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臘月二十三,小年習俗你都知道了嗎?

臘月二十三,小年習俗你都知道了嗎?

小年意味著一年的結束,從這一天起,人們開始準備迎接新一年的到來。那麼小年作為我國傳統節日之一。你對小年的習俗知道多少呢?今天就給大家盤點一下小年的習俗~

小年的由來

農曆臘月二十三日是我國民間的祭灶節,也稱小年。

民間傳說,灶君爺上天專門告人間罪惡,一旦被告,大罪要減壽三百天,小罪要減壽一百天。在《太上感應篇》里,又有「司命隨其輕重,奪其紀算」的記述。司命即指灶君,算為一百天,紀指十二年。在這裡,重罪判罰又增加到減壽十二年了。所以在祭灶時,要打點一下灶君,求其高抬貴手。

祭灶風俗始於周代。祭灶時間不一,漢朝從前祭灶在夏天,漢至宋在臘月二十四,明清時,祭灶已為臘月二十三。相傳,灶王爺是玉皇大帝派到人間監督善惡的神,他每年要上天向玉皇大帝回報,當他返回天上之前,民間為其設祭送行。小年有許多有趣的民間習俗。

貼灶神像

祭灶,其實小年這一天最重要的活動,除了供奉糖瓜、糕點,還要換灶神畫像。把舊的灶神畫像揭下的同時,家家戶戶也都要「請」回來一幀新的灶王像。

吃糖瓜

在臘月二十三這天,「祭灶」無疑是最重要也是最主要的儀式,更有「糖瓜粘」的說法,意味著以糖瓜粘住灶王爺的嘴。這個習慣源自流傳已久的祭灶儀式。

在民間,百姓一直認為每家每戶都有上天派下來的「灶王爺」,負責監督一年中做過的好事和壞事,直到農曆二十三這一天,需返回天宮向玉皇大帝彙報,祭灶便是送灶王爺上天的儀式。

剪窗花

小年的民俗活動多種多樣,多是為了過大年做準備,剪貼窗花也是其中一項。據介紹,窗花內容有各種動、植物等掌故,如喜鵲登梅,燕穿桃柳,孔雀戲牡丹,獅子滾繡球 ,三羊(陽)開泰,二龍戲珠,鹿鶴桐椿(六合同春),五蝠(福)捧壽,犀牛望月,蓮(連)年有魚(餘),鴛鴦戲水,劉海戲金蟬,和合二仙等等,花樣繁多,樣子討喜。

做米餅

農曆臘月廿三,民間俗稱「小年」,廣西武宣、桂平等地民間有做米餅的習俗。米餅是用糯米粉作主料,花生、芝麻、白糖作配料,放入模具打製成圓形,再經高溫蒸熟,吃起來別有風味,有「團團圓圓」的寓意。

大掃除

「塵」與「陳」諧音,故而掃塵旨在除舊迎新,拔除不祥。掃帚將牆壁上下掃乾淨、擦洗桌椅、沖洗地面……

各家各戶都要不留死角地徹底清掃,做到窗明几淨。

放鞭炮

過小年時,還有放鞭炮的習俗,因為這是年前的第一炮,很重要。中國人過節都喜歡熱熱鬧鬧的,鞭炮的聲響,可以渲染過節氣氛,但是由於空氣污染等因素,近年很多城市都是不讓小年賣鞭炮、放鞭炮了。其實最重要的只要人團圓,家就熱鬧了,節日的氣氛也就有了。

寫春聯

家家戶戶都要寫春聯。民間講究有神必貼,每門必貼,每物必貼,所以春聯數量最多,內容最全。神靈前的對聯特別講究,多為敬仰和祈福之言。大門上的對聯,是一家的門面,特別重視,或抒情,或寫景。

吃餃子

北方地區在小年晚上習慣吃餃子,意為給灶王爺送行,取意「送行餃子迎風面」。晉東南地區有吃炒玉米的習俗,民諺有「二十三,不吃炒,大年初一一鍋倒」的說法。人們喜歡將炒玉米用麥芽糖黏結起來,冰凍成大塊,吃起來酥脆香甜。

殺年豬

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的蘭洞、西嶺的新河、觀音的水濱山寨等地,都有殺豬過春節的習俗。過了小年夜(農曆十二月二十三),那殺年豬的熱鬧戲就算開台了。挑選出最好的肉,或炒或燉,精心烹飪,再滿滿斟上一杯酒,邀請親朋好友共享年豬宰殺後的第一頓鮮肉——庖湯。

吃年糕

在南方,小年這一天做年糕是很多地方的傳統。年糕又稱「年年糕」,與「年年高」諧音,意寓人們的工作和生活一年比一年提高。

趕亂婚

過了二十三,民間認為諸神上了天,百無禁忌。娶媳婦、聘閨女不用擇日子,稱為趕亂婚。民謠有「歲晏鄉村嫁娶忙,宜春帖子逗春光。燈前姊妹私相語,守歲今年是洞房」的說法。

沐浴理髮

民間有「有錢沒錢,剃頭過年」的說法。而沐浴理髮的活動,多集中在小年前後進行。

當然各地的習俗均不相同,但是小編希望每一家都能在新的一年裡擁有好運。最後,祝福大家過個年味十足、家家團圓的小年!

(相關素材整理自網路,侵權請聯繫刪除)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國網 的精彩文章:

美國「人體冷凍所」專家:十年後部分人將死而復生
特朗普不當言論引爭議 多個非洲國家召見美外交官

TAG:中國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