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蘇州陸巷古村,念念不忘的古村情懷

蘇州陸巷古村,念念不忘的古村情懷

生活在大都市的人們,早已習慣了緊張的生活節奏,早已看盡了喧囂與霓虹。

一面抱怨著生活的不易,一面又體驗著現代化大都市帶來的便利。每天在離開與留下間掙扎,每次在失落與憧憬中徘徊。

卻始終未曾停下自己的腳步,也未曾買下那張回鄉的單程車票。如此這般,倒不如暫且忘記這一切,走出這份糾結與彷徨,找一片遠行之地,放空一回自己,安靜一次自我的心靈。

古 村 的 故 事

——有故事的人,總是喜歡到這些地方,他們有著念念不忘的古村情懷。

陸巷村形成於南宋初期。南宋時一批官兵攜家眷南逃時渡經太湖,見東山雄起湖中,風光煞麗,戰火不及,因此這批金兵追殺的「逃犯」就在後山太湖邊定居了下來。

陸巷古村位於太湖東山後山,同西山遙遙相望。依山傍水,雞犬相聞,被譽為「太湖第一古村落」。

到了元明清時期,陸巷人開始不滿足於偏安山村的生活,紛紛走南闖北,讀書經商,陸巷村也因此走向興旺。其中,村裡最著名的家族當數王氏。

王氏始祖出過四代武將,其中有一位千七將軍,三個兒子分別叫萬六將軍、萬七將軍、萬八將軍。王家何時定居陸巷說法不一,能夠肯定的是,明朝宰相王鏊就出生在這裡,村裡的惠和堂,就是他的故居所在地。

王鏊,號守溪,25歲參加舉人考試,一舉考中第一名(解元),第二年參加會試,又中了會元(會試第一名),殿試時據說許多考官都推他為狀元,但主考官硬是找了個借口,把他定為一甲第三名——探花,結果王鏊跟「連中三元」沒了緣分。

考進士沒中第一,王鏊做官還是做到了最高級。他為人正直,品德端莊,曾擔任文淵閣大學士、武英殿大學士(相當於宰相,又稱閣老)。唐伯虎稱他「海內文章第一,山中宰相無雙」。

走 進 陸 巷 古 村

——但我們一步一步慢慢的走進時才發現,這一直都是我們所追尋的故事。

高大的陸巷古村牌樓。四柱三門重檐牌坊,坊額刻有「陸巷」二字,是東山席時珞所書。

席時珞,出生於東山,上世紀50年代初考上西北銀行學校,其後支邊來疆,現為新疆銀行學校高級講師、中國書法家協會會員、新疆書法家協會副主席。

牌坊的四根石柱上,有兩副楹聯:「山與人相見,天將水共浮」、「萬頃碧波奔眼底,千年史詩激胸中」,可說是十分精鍊的描寫了陸巷古村的地理位置及歷史。

走過牌坊,迎面就是古村的入口。

門廳的兩邊是馬頭牆,兩側的建築錯落有致。

陸巷古村位於山塢之中,背靠莫厘峰,面向太湖,東有寒谷山、西有箭壺,同太湖西山遙遙相望,風景秀麗。

古村偏僻幽遠,過去這裡是「死角落」,如果走旱路去村上,從東山鎮出發,要翻山越嶺,花半天時間。

村民依山而居,村中築有六條直通湖畔的巷弄。走進長長的巷子,幽幽的長弄,彷彿走進悠悠的歷史長廊。

一條沿河的石板路,河岸邊栽有橘樹與枇杷樹。河濱盡頭是一座石砌碼頭,碼頭上建有遮風避雨的瓦屋。

「寒谷渡」初看就讓人覺得這裡一定有許多的故事。木結構的欄杆、屋架、頂棚,青黑色的小瓦屋面,青石的河埠,一切都有著古渡的韻味。

小巷兩側的房屋有些年歲了,據說大都是明清時期的建築。除了官宦之家的高牆大院,也有平民百姓的普通平房。

老屋牆上爬著藤蔓,深宅高牆歷經風雨,好像在緩緩訴說著當年歷史。

那 些 古 朴 的 鄉 愁 啊

——時間過的真快,曾經那些記憶差一點兒,真的是差一點兒,就消失了。

太多濃厚的歷史文化,在每一座古老民居的背後必然都有一個或是讓人神往,或是引人傷感,或是令人糾結的故事。

陸巷古村是東山歷史的縮影,是一座活著的古鎮,你隨處都可以看到臨街售賣自家蝦干、水果、菱角的老歐們;忙碌在灶台做秘制八寶糕的婦人;也有村民在打井水;舊時的擺渡碼頭成了老人們納涼閑談之地;有如織的遊客也打擾不了古村昔日繁華。

今日,又有多少訴說這些古老村落的舊夢。

村裡完整保存了明清時期的傳統民居,小橋流水,古樹參天,村民們世代沿河而居。社會發展的速度太快,對世界充滿好奇與激情的小青年們紛紛離開古村,在外面的世界尋找另一份精彩。

這些老宅們只有上了年紀的老人們陪伴著他們,與古村一起守候著陸巷,守候著這些傳統的建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婚姻情感練 的精彩文章:

你和你男朋友因為什麼而分手了?

TAG:婚姻情感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