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巔峰之作,詩中有畫,景中寓情,傳誦千古

唐代詩人韋應物的巔峰之作,詩中有畫,景中寓情,傳誦千古

韋應物,唐代詩人。他善於寫景和描寫隱逸生活,《滁州西澗》便是他的巔峰之作。《滁州西澗》這首詩是唐德宗建中二年韋應物任滁州刺史時所作,全詩描寫了詩人春遊滁州西澗賞景和晚潮帶雨的野渡所見,此詩寫的雖然是平常的景物,但經詩人的點染,卻成了一幅意境幽深的有韻之畫,還蘊含了詩人一種不在其位,不得其用的無奈與憂傷情懷,也就是作者對自己懷才不遇的不平。

滁州西澗

——韋應物

獨憐幽草澗邊生,上有黃鸝深樹鳴。

春潮帶雨晚來急,野渡無人舟自橫。

詩文翻譯:

最是喜愛澗邊生長的幽幽野草,還有那樹叢深處婉轉啼唱的黃鸝。

春潮不斷上漲,還夾帶著密密細雨。荒野渡口無人,只有一隻小船悠閑地橫在水面。

詩文鑒賞:

詩人在滁州做官時,最喜愛西澗清幽的景色,經常一個人到澗邊散步。岸邊的綠草、樹叢中的黃鸝,所聞所見都賞心悅目,讓人流連忘返。一場突如其來的急雨,使春天原來就高漲的澗水更加湍急,渡口的艄公已去避雨,小船被水流沖得橫在岸邊。一船來說,船渡往對岸的方向是縱,水流的方向是橫。船是被拴住的,水流一衝就橫在水中了。詩人所用的字句都很平常,但因捕捉到一個特殊的情景,描繪出小船橫在水流中的畫面。所以格外生動。從前兩句的描寫來看,詩人的心情很悠閑,但後兩句的風景又有點寂寥的感覺。

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苦的好官。在仕途生涯中,他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之中。中唐時期政治腐敗,人民生活貧苦,他有志改良而無能為力,有意退隱而又不能,進退兩難,只好任其自然。思欲歸隱,故獨憐幽草;無所作為,恰同水急舟橫。這一幅看似沒有主人公的山水畫,但詩人的靈魂卻無處不在,全詩沒有一處不寓有作者的寄託。

在中唐前期,韋應物是個潔身自好的詩人,也是個關心民生疾苦的好官。在仕宦生涯中,他「身多疾病思田裡,邑有流亡愧俸錢」(《寄李儋元錫》),常處於進仕退隱的矛盾。詩人以情寫景,借景述意,寫自己喜愛和不喜愛的景物,說自己合意和不合意的事情,而胸襟恬淡,情懷憂傷,便自然地流露出來,不愧千古名句。

歡迎讀者朋友以個人名義分享,未經授權,禁止轉載用於商業目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詩文學習 的精彩文章:

江西豪氣鋼廠堆5億鈔票牆,每人爽拿5萬現金年終獎
名著中的典型人物|《暴風驟雨》中的趙玉林

TAG:中華詩文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