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那一夜 看見台灣的悲傷與溫暖

那一夜 看見台灣的悲傷與溫暖

這是一篇來自對岸《遠見》雜誌的文章,雜誌記者在花蓮地震後第一時間趕往現場,見證了那一夜那座城市的悲傷和溫暖。

2月6日花蓮的一場大震,擾動了許多人原本的作息,更震碎了許多災民的心,《遠見雜誌》在第一時間亦趕往現場進行報導。

兩個小時又15分的車程,一下了花蓮車站,依舊眾聲雜沓,只是少了期待旅程的觀光客,行色匆匆的場域中,不是忙著遠離震災的旅客,就是急著回來探望家人的返鄉遊子,在站外冰雨澆灌的騎樓上,更充斥著來自各縣市,身著橘色外套整裝待發的救災人員及車隊,整個車站,緊湊而肅然!

救災人員正在進行救援任務分派

我們來到待救災民最多的「雲門翠堤」大樓,站在數個街口外便能從遙遠的距離,看見觸目驚心的災區,偌大的住宅大樓、碎裂的落地玻璃窗,飄散著住戶一隻只絲質窗帘,看得出社區原本的華美。

無奈,如今卻只能靠數支黃色塗裝的鋼樑,勉強支撐,撐起受困住戶的一線生機,以及所有救災人員的黃金時機。

數支黃色塗裝的鋼樑,勉強支撐起倒榻的雲門翠堤大廈,卻也撐起受困住戶的一線生機

事實上,整個「雲門翠堤」的周遭,並不如想像中死寂,除了中央、花蓮縣政府的指揮部隊,以及各界湧來的救災團隊外,反而隨著電力的恢復,鄰近的店家燈火通明,但家家戶戶卻很自發性地開放店面及住家讓各單位作為後勤基地、提供媒體充電及作為臨時記者室。

再走到毗鄰的街廓,不少臨時餐車及攤販聚集,原以為又是前來發「災難財」無良商人,殊不知,卻是一攤攤自發前來,提供免費餐點給災民、媒體及救災人員取用的愛心餐車。

以28歲的小朋(化名)來說,2年前和女友從外地來到花蓮一起圓夢,開著餐車在花蓮各地的觀光區營業,這天,他放下原本的生意,然而忙進忙出,補貨、招呼救災人員的他,完全不比平時攸閑。這一天的花蓮街頭,蕭條卻十足溫馨。

現場不少自發前來的愛心餐車,提供免費餐點給災民、媒體及救災人員

傍晚時分,飄下了綿綿的細雨,和著偶一襲來的寒風,更增添了花蓮市區的冷竣。我們騎著車來到安置380多名災民的花蓮小巨蛋,或許台灣人已歷經了太多次的地震、或許忙亂了一天一夜,令人癱軟,工作人員及數百名的受災戶,偌大的體育館內,並沒有焦躁、喧嘩的紛亂。

井然有序的床墊上,來自於不同家庭,他們有人是無家可歸、有人是不敢回家,更有不少來自於韓國、大陸的背包客,首次見識老天爺給予台灣的震撼,倉皇之際,鮮有地震經驗他們,寧可跟著災民、提著皮箱,克難地住在安置所。

軍人和各地誌工也在臨時避難所內整備物資及現場維護

來自廣州的小嚴,和姐姐及外甥女,8天從香港直飛到花蓮來到台灣旅遊,經驗老到的他,從網上搜集不少在地的小吃和景點,但2月6日的震撼教育卻讓他永生難忘,即便已來到相對安全的避難所,他們一家卻不敢閤眼,畢竟頻頻造訪的強烈餘震,任誰也不敢想像下一個危機能有多大?

即將在隔天從花蓮搭機返回香港的他苦笑:「我還有許多既定的行程和小吃沒完成呢!」但他卻也對台灣「訓練有術」的救災效率和專業溫馨的社工留下深刻印象,這一夜,台灣人對小嚴來說,遠遠超乎其他最美的風景。

受困的遊客

的確,在數百坪大的安置所,除了組織有成的救災及社工部隊外,但更多是來自於花蓮在地民眾自發性的義工。他們不屬於任何一個團隊,一披上背心後,迅速地融入組織。

35歲的鐘先生,服務於一家準備開張旅館業,白天收工後,自願來到安置所幫忙,忙進忙出、搬棉被、幫災民鋪床的他,直至午夜11點,才拖著倦容返家,他告訴我,他明天一早還會再來。

而穿著社服組織背心的張同學(化名),青澀的面容格外引人注目,才念國中的他,跟著天生長短腳的義工何媽媽,幫忙安撫飽受驚嚇的小孩,以及還在念社工系的陳小姐,恬靜地穿梭在災民之中。

幾許突如其來的餘震,再度驚動原已累壞的熟睡災民,瞬間傳來孩童的哭聲,只見,曾跟我表示,自己也很怕地震,而且還有一位行動不便的老奶奶待在家中的她,卻異常冷靜地撫慰著災民。

年輕的學生也不落人後,穿上社服組織背心在現場為災民盡一份心力

這一晚,義工們的無私,抵擋了災區和強震。

深夜11:10我們再度返回「雲門翠堤」災區現場,加大的雨勢讓夜變得更加凜冽,殊不知,老天爺的考驗並未結束,11:21一記5.7級的餘震,讓救災現場的警笛響起,經驗豐富的搜救人員也下意識地逃離坍塌的瓦礫堆中,當在場的媒體餘悸猶存之際,數分鐘後,警訊一解除,卻又看著他們一一鑽入了斷垣殘壁中。

突發餘震救災人員緊急撤離現場

午夜1:00回到暫住的民宿中,在密閉的室內空間里,濕冷的寒氣仍能穿透,令人直打哆嗦,足以見得還在收容所、災變現場的工作人員、災民的煎熬……

未料,凌晨2:02以及2:43,兩起4.2級的地震,讓對地震司空見慣的我,亦一夜輾轉難眠,直至天明……

這一震,震出老天爺的無情及威烈、震出人類的脆弱與渺小,也見識到台灣人內心的團結以及無私的面貌!

文章來源:台灣遠見雜誌

原標題:《這一夜 看見台灣的救災效率與溫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直通台灣 的精彩文章:

保外就醫的陳水扁沒閑著!拜訪、交友、聊天一個沒落!
富權:蔡當局硬闖世衛大會可能會出怪招

TAG:直通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