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再見學生 歡迎工作

再見學生 歡迎工作

今天是臘月二十五,距離新年伊始還有五天,今天是二月十日,距離二月十三日還有三天。以此文作為對本命年的回顧總結,也是對25歲的瞭望。

一直認為研究生的句號應該由論文和工作兩個半圓共同組成,這也是為何今年的年終總結拖到現在才提筆,因為工作在前幾天剛剛定了下來。在經過了2次的生肖輪迴,3.5次的細胞更替後,隨著12月18日碩士答辯結束,我3歲-24歲長達21年的「學生」身份也結束了,所以今年跨的不僅是年,還是人生中關鍵的那幾步之一。

捋一下本命年的主要事件:2月在立信會計師事務所參加年審,3月遞交了河北省社會科學基金項目申請書,5月項目中選,6月向《系統工程理論與實踐》投稿,5月-7月中旬在京東集團總賬組實習,7月下旬-8月應對審稿意見,9月底收到期刊的用稿通知,10月獲得國家獎學金,12月論文答辯通過,2月敲定工作。充實又有結果就會覺得心安,遺憾的是今年的注會沒有考到60分。

這些經歷和成果的獲得需要感謝在過程中幫助過我的老師、同學,還要感謝實習時主管和同事的耐心和信任,是這些訓練、鍛煉的機會讓我能夠更全面地學習、更全面地認識自己的不足,完善自己。注會還要繼續努力,工作後更需要自律才有獲勝的機會。

在信息泛濫卻又信息不對稱的時代,每個公司都把自己宣傳包裝的很好,然而公司文化、工作感受需要和HR接觸、和財務部門面試官接觸後才有真切地體會。借著秋招的機會,央企、國企、知名民企、創業企業、事業單位我都去感受了,也收到了這些類型企業的offer,感謝認可,也感謝那些只給了我面試機會的企業。這個求職的過程,使我一改以往以研究視角對企業的分析,構建起了以工作視角對社會中企業的認知。經歷這個過程後,我也更加了解了自己的性格,明白了自己想找的工作是和能夠成長,接觸它,學習它,完成它,超額完成它,然後有機會去接觸更多的新業務。

我願意將自己這張白紙交付於你,恰好你也願意接手作畫,幸運之至

狗年入狗廠,願與JOY共同成長。雖然「學生」身份結束了,但有些東西延續了下來,成為與工作的銜接環,那就是學習。

按保守估計人的壽命是80歲,上學佔了生命的30%,65歲到達退休年齡,退休後生活佔19%,那麼人生的51%,人生的最大比例是在「工作者」的身份中度過。近幾年來我不止一次地思考學習的意義是什麼?讀大學前,我從沒想過這個問題,因為在我的腦海里,學習(這裡指狹義的學習,指在學校讀書)是一件必須做的事,和吃喝拉撒一樣非常自然的事,上幼兒園是為了上小學,上小學是為了上初中……但等到這些都上完了,等待自己的是什麼呢,未曾認真考慮過,也或許是我當時的心智考慮不到那個程度吧。大人們常常會問我們,長大了想做什麼呀?小時候知道的職業就那麼幾個,即使從小立下宏圖大志,到了大學報志願時主要靠的還是身邊人對職業的認知。

直到上了大學,脫離了被規劃好的緊張忙碌、按部就班的學習任務,有了更多屬於自己的時間,才猛然意識到狹義的學習終有結束的那天。我覺得自己意識到的太晚了,為進入社會工作做得準備太少,所以才堅定地要讀研,想為自己再爭取點思考和準備的時間。村上春樹說過:「人是一瞬間長大變老的」,而我的那個瞬間就是在真正意識到,原來我們辛苦地學習這麼多年,其實是為了有能力去做自己喜歡的工作,不用向現實妥協太多,是為了用那51%的時間換來自己嚮往的生活。這時我才明白了學習的意義,學習是為了構建我們的認知體系,為了讓我們在脫離學校脫離家庭時擁有獨立的人格,有明辨是非的能力,有科學客觀的認知,知識體系能夠支撐我們的生活,更重要的是為了讓我們具備學習的能力,因為未來未可知,學習能力使我們能夠構建屬於自己的更為龐大的認知體系,為面對和解決未知的問題做準備。所以感謝多年的學生生涯賦予了我學習的能力,給予我做好工作的勇氣。

坦然地說聲「再見學生,歡迎工作」,保留純真勇敢的心態,想想酷暑嚴寒的堅持,結合曾經學到的本領,在新的一年裡,謙虛、努力地向前輩學習、向同事學習,多思考多總結,認真工作,認真生活,加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有意歸來 的精彩文章:

TAG:有意歸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