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書畫 > 王羲之的堂兄王仚之墓誌與《蘭亭序》真偽之爭

王羲之的堂兄王仚之墓誌與《蘭亭序》真偽之爭

流水

 古琴

管平湖 

00:00/07:28

(歡迎轉載·轉載請標明轉自公眾號「中國書畫印」)

ID:shuhuayin791

王仚之墓誌

東晉《王仚之墓誌》

東晉《王仚之墓誌》,志為東晉太和三年(公元368年)刻。2003年出土於江蘇南京象山王彬的家族墓地 。王仚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堂兄弟,王仚之墓誌共有88字,隸書體帶楷意。

銘文:

晉故前丹楊令騎都尉琅邪臨沂都鄉南里王仚之字少及春秋卅九泰和二年十二月廿一日卒三年初月葬于丹楊建康之白石故刻石為志所生母夏氏妻曹氏息女字媚榮適廬江何釋字祖慶自男摹之字敬道。

《王仚之墓誌》與《蘭亭序》真偽之爭

2003年秋,南京博物館考古人員在北郊象山發掘了三座六朝時期東晉豪門王氏家族墓葬,出土一批以往東晉墓中從未發現的文物珍品。最可貴的是出土了三塊極有藝術價值的墓誌,是六朝墓誌書法中不可多得的精品,為《蘭亭序》書法真偽的大論爭提供了新佐證——

這三座王氏家族墓葬位於南京象山南側山坡,墓石距地表約10米。三座墓中均有墓誌出土,可知8號墓主為東晉丹陽令、騎都尉王仚之。9號墓主為東晉振威將軍王建之。其中王仚之是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堂兄弟。王仚之墓誌共有88字,隸書體帶楷意。王建之墓誌為隸書體帶篆意。據考古專家介紹:象山乃東晉初年尚書僕射王彬家族墓地。王彬為王羲之的叔父,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在南京象山王彬家族墓地先後發掘7座墓葬,其中在7號墓葬發現王羲之的堂兄弟王興之墓誌引發了著名書法家高二適與我國文史學界權威郭沫若影響全國的「蘭亭論辯」,論辯的焦點之一是東晉時期是否已有楷書:王仚之、王建之墓誌的出土對深入研究探索六朝書法及中國書法的演變有著重要意義。客觀上支持了高二適的基本論點。

六十年代中期,郭沫若就晉代大書法家王羲之的名帖《蘭亭序》的真實性提出質疑,從而引發了一場學術爭論,令世人注目。郭老學識淵博,中外聞名,他較喜歡立新論,做史學上的翻案文章,如為曹操、武則天等歷史人物翻案等。立一家新說,自無不可。1965年初,郭老在從《王敦謝鯤墓誌的出土論「蘭亭序」的真偽》一文中提出:經過他的研究考證,一直被認為是王羲之代表作的《蘭亭序》帖乃是隋代僧人智永的託名偽作。此文在《光明日報》刊出後,引起文史學界乃至日本、韓國漢學界的廣泛關注,贊成者有反對者更有之。我國不少專家學者不同意郭文的結論,認為過於主觀武斷。但又缺乏公開撰文與郭沫若論爭的勇氣。獨有江蘇省文史館館員高二適先生寫出專文《「蘭亭序」帖的真偽駁議》,引證多種史料,對郭文逐條批駁。

高二適,江蘇東台人,1903年生,初讀鄉塾,1910年來南京,師從清末金陵詩壇七子之一、名學者顧雲,攻研國文、書法。30年代初他已有些名氣,集詩人學者書法家於一身,曾任國民政府僑委會主席陳樹人的秘書。他擅長草書,功力不凡,其書法狂放恣肆,自具一格,受到許多名流書法家的推崇。高二適治學嚴謹,為人耿介,重操守,性格倔強,勇于堅持客觀真理,勇於探索。他不顧友人們的勸告,請他早年的業師章士釗先生把文稿轉呈毛澤東主席過目,以求得到公正對待。毛主席在日理萬機的情況下,饒有興趣地關注這場學術爭論,他特為此寫信給有關部門負責人,表示應當允許爭論,允許不同看法存在。這樣,高二適的文章才得以於1965年6月刊登在《光明日報》「文史哲」版,又一次引起文史學界乃至廣大文史愛好者的關注。二個月後,《文物》雜誌又影印發表了毛主席的信和高二適的文章。(近年有文章披露毛澤東當年實際上贊同郭沫若的觀點,而高二適未因捲入論爭而招禍實乃一幸事)郭沫若保持了一個時期的沉默。1972年,郭沫若又在《文物》雜誌撰文《新疆出土的晉人寫本「三國志」殘卷》,此文中舊話重提,再一次用不少篇幅談及《蘭亭序》帖,仍認為這千古名帖必定是假的。那時正值文革時期,人們噤若寒蟬。但高二適仍不服氣,又在南京家中寫出《「蘭亭序」帖真偽之再駁議》,欲繼續爭鳴,卻無法刊登。一年後,他又完成一本《「蘭亭序」帖論辯》,共11萬字,但根本不可能出版。在那時代背景下,這場論爭不了了之。幾年後,高二適和郭沫若也相繼作古。

近些年來,圍繞「蘭亭序」帖的真偽問題還時有人撰文爭鳴,似乎肯定「蘭亭序」帖是書聖王羲之真跡的看法佔上風。其實在六年前,於南京北郊郭家山發現的王羲之同時代的東晉名臣高崧墓誌,其隸楷書體已引起書法界一些人士的關注,王仚之、王建之墓誌的出土更進一步說明了問題。這無疑是很有意義的事情。 (王炳毅)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畫印 的精彩文章:

來楚生草書千字文墨跡

TAG:書畫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