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亞、非、拉等多個國家的30名留學生,一起來盤錦感受濃濃年味

亞、非、拉等多個國家的30名留學生,一起來盤錦感受濃濃年味

2月7日,來自亞洲、非洲、拉丁美洲等多個國家的30名留學生齊聚興隆台區,學烹飪、寫書法、品茗茶,體驗遼河民俗,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魅力。

為了向世界展示中國年文化、盤錦地域文化、遼河民俗,展示興隆台區經濟、社會、城市建設等方面取得的豐碩成果,興隆台區委宣傳部組織了「老外看興隆,感受中國年」活動,邀請外籍記者及留學生參觀、體驗中國年文化,在細微之處感受中國改革開放40年的巨大變化。活動分為民俗文化、傳統文化、社區文化體驗三個板塊,通過將傳統體驗活動與聯歡相結合,展現出暖意融融過大年的喜慶景象。

一早,就讀於錦州醫科大學的30名留學生身穿具有中國特色的紅色唐裝早早來到了遼河民俗博物館。在遼河民俗博物館,留學生們參觀了遼河民俗老物件,在厚重的展品中感受滄海桑田的時光變遷;了解中國北方的飲食習慣,體驗遼河口飲食文化。留學生們身穿廚師服,跟著遼河民俗博物館的廚師長孫建營顛大勺,做鍋包肉。很多留學生們都是第一次做中國菜,這一次自己做出了傳統東北菜,個個樂得合不攏嘴。很多留學生不怕燙地拿起鍋包肉就開咬。「好吃!好吃!」大家豎起大拇指給自己點贊。來自辛巴威的留學生李廣就是其中一位。李廣告訴記者,他來中國已經三年多了。他很喜歡吃中國的餃子、茄子和雞蛋等食物,平時也是經常自己包餃子。「鍋包肉我是第一次做,看起來挺簡單,可是做起來不容易,要有好的刀工,要看火候,還要調製湯汁,做出來才能這麼香脆。」李廣說,回去以後他要經常做,還要請中國的同學、老師到他的住所去做客,給大家包餃子、做鍋包肉。在遼河民俗博物館,留學生們品嘗到了正宗盤錦大米,了解了盤錦的河蟹文化。

在廣廈藝術街遼河畫院,留學生們與藝術家深入地互動交流,藝術家一邊講述中國年俗及傳統文化,一邊用國畫、油畫、水彩畫等表現形式繪製年畫,贈送給留學生作為紀念。看到有的留學生躍躍欲試,藝術家現場教授起繪畫創作技巧。來自印度的永昌第一次拿毛筆,不僅跟著老師們學習了草書,還第一次寫出了繁體「龍」字。「我非常喜歡中國漢字和中國書法,我知道龍在中國是很神聖,很吉祥的,我想把我的祝福送給盤錦人民。」永昌說。和永昌一樣來自印度的納丹在畫家韓禎手把手地指導下寫出了楷書「福」字,並用泰米爾語言寫出了「祝中國人民新年快樂」的祝福語。

在沉香養生文化小鎮,留學生們欣賞了古琴、茶道、香道展示,在裊裊香氣和繞樑餘音中感受中國傳統文化的博大精深。「這些我們都是在電視上看到的,如今在盤錦就能學到這些,太好了。」來自迦納的張寧說。張寧是個中國樂器迷,還非常喜歡中國的茶道,本來想借著留學的機會到中國的各個城市走走看看,學學中國樂器和品不同茶香。「原來不用那麼遠,坐一個小時的車程就能實現我的願望。」張寧說。張寧告訴記者,她愛上了盤錦這座城市。不少留學生用照片和視頻記錄下這些活動場景,分享至微博、朋友圈,讓更多人感受到跨國文化交流與交融的快樂。

圖片來源:潘浩

盤錦日報新聞熱線 2824157

遼河晚報新聞熱線 2812002

小編:亮亮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盤錦日報社 的精彩文章:

TAG:盤錦日報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