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藝術「仿」生與人文再現

藝術「仿」生與人文再現

一九六二年生,陝西岐山人。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初,拜著名國畫家徐義生先生為師,專攻山水畫。曾在深圳、西安、寶雞等地舉辦個人畫展。陝西人民美術出版社,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曾出版《張讓林畫集》,《張讓林山水寫生集》等多部作品集。現為寶雞畫院院長,陝西美術家協會會員,陝西省中國畫學會理事,西安中國畫院畫家。

藝術「仿」生與人文再現

張讓林的山水畫幾乎和自然相仿,看上去也相當的平淡,如蘇東坡所說「絢爛之極,復歸平淡」。 平淡可以是一種狀態,也可以是一種境界,還可以是一種認識。他的畫里沒有詭異的懸崖峭壁,也沒有很強烈的景深,更沒有出人意外的、不自然的造型,是渭河北塬最常見的風光。大部分畫家挖空心思地「搜盡奇峰打草稿」,尋找所謂「題材」,在張讓林畫里卻沒有這樣的「題材」,且無足輕重。他是以風格為題材,這風格就是西府的地理環境和文化特質的融合,其作品是這兩方面的「仿」生與再現。

山路元無雨 空翠濕人衣 46×69cm

吉祥在目 46×69cm

暖陽 138×69cm

風捲殘雲放秋晴 蕭蕭落葉似雨聲 69×138cm

傳統的山水畫皴法不在他作畫的手法之中,他畫中的皴法來自於自然山川,刻劃的是黃土坡的起伏和溝邊山石的變化,以及各種雜樹、莊稼、動物和人物。就是這裡的狀態,這些元素形成了他畫面的基本特色,地貌的特徵成為了他繪畫形式的母題,藝術創作的來源。

城裡雖好牛誰管 46×69cm

秋雨頻來46×69cm

重陽剛去霜降又來 138×69cm

秋日紅葉醉層林 69×138cm

張讓林繪畫藝術的創作,是在寫生基礎上表現了風格,其意義在於他從有限的地理元素中,以造型為單位,或是將造型堆集成塊,藉以形成農耕生活中一戶人家的小區間系統。從而營造出宜居、宜養、宜生的山坡和丘陵,其中包括院落的形式、小橋的結構、樹林的編排和人物、動物的點綴。水口的大小石塊、緩和的濃淡遠山、起伏的台地和梯田,這種大小塊狀造型單位有機的組合,完成了整幅山水畫的構圖,實質是中國畫的「經營位置」,由此形成了西府山水畫的區域系統,使實景在繪畫中得到了驗證。董其昌強調畫家必須讓物形具有實體感,他說「古人論畫有云:『下筆便有凹凸之形。』此最懸解,吾以此悟高出前代處,雖不能至,庶幾效之,得其百一,便足自老,以游丘壑間矣。」張讓林的山水畫有身臨其境之感,生活在西府的人們一看便知畫里林間的小院座向何方,山上的小徑通向何處,溝里的小溪流向哪裡,簡直不能再熟悉了。張讓林整日遊盪於其間,已經與這裡的山山水水融為了一體。

連日秋雨始放晴 46×69cm

暖陽 46×69cm

樹合秋聲滿 村荒晚景閑 138×69cm

渭河的南邊就是秦嶺山脈,山中之景更適合用傳統的國畫表現,況且古人也留下不少佳構。張讓林的畫並不是以秦嶺為寫生、創作的主要對象,而是將西府的人文歷史、西府的民俗生活、西府的地質地貌根植於他的血液之中,他「仿」這片土地的精神,創意性的、藝術性的「仿」生把寫生變為了創作。他有能力解構自然引為己用,使「仿」生成為豐富個人畫風的手段,增加了藝術性和人文性,再現了西府文化的基本特點:樸實厚重、雍容大氣、生生不息和敢於創新。讀他的畫就走進了西府的自然環境之中,人文環境之中,從而實現了藝術「仿」生與人文傳承。

李東風

2017年12月26日

山高伴流雲 林深攜清風 69×138cm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陝西風華文化藝術中心 的精彩文章:

明通師法,力學不殆——觀何偉山水畫所感
讀來依稀至禪境——陝西青年畫家溫中良畫作賞析

TAG:陝西風華文化藝術中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