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頗具爭議:崇禎皇帝為何殺袁崇煥?並非完全因為反間計

頗具爭議:崇禎皇帝為何殺袁崇煥?並非完全因為反間計

原標題:頗具爭議:崇禎皇帝為何殺袁崇煥?並非完全因為反間計


頗具爭議:崇禎皇帝為何殺袁崇煥?並非完全因為反間計


袁崇煥字元素,生於廣東東莞石碣,祖籍廣西梧州,明朝末年薊遼督師。史稱「袁督師」,萬曆四十七年進士,後通過自薦的方式在遼東邊關任職,得到孫承宗的器重鎮守寧遠。在抗擊後金的戰爭中先後取得寧遠大捷、寧錦大捷。


袁督師雖是文官出身,但是領帶打仗毫不輸於武將,其麾下的關寧鐵騎是大明王朝最精銳的部隊,也是抗擊後金的主力部隊,曾經創造過千里馳援,以九千兵力和十萬八旗軍在城外野戰,硬是打退了八旗軍,足以體現關寧鐵騎強大的戰鬥力,要知道當時八旗可是東亞最強的騎兵部隊,被人稱為「女真不滿萬,滿萬不可敵」,然而關寧鐵騎的領導人卻被下獄賜死,令人惋惜,相傳是崇禎皇帝中皇太極的反間計,錯殺了袁崇煥,但是歷史的真相真實如此嗎?



相傳清軍特地讓兩個被俘的明朝太監的帳篷前說話,言袁督師已和皇上(皇太極)說好,準備裡應外合攻取北京城。然後有意放跑那兩個太監。結果崇禎皇帝聽信太監傳言,殺了袁崇煥,最終導致江山易主。雖然崇禎皇帝天性生疑,但也不是傻子,不可能僅憑兩個太監一面之詞就殺了一國大將,萬一兩太監是被收買的呢?

那麼崇禎究竟為何要殺點袁崇煥呢?難道崇禎皇帝不知道自毀長城的典故嗎?



崇禎皇帝顯然是知道南宋劉義隆自毀長城的典故,其實崇禎皇帝是為了和後金議和才出此下策,明朝此時已經無力在消滅後金勢力,不如順水推舟把遼東之地封給後金,反正後金也占那地方,而袁崇煥是抗金主力,只要殺掉了袁崇煥才可能和後金議和,這就非常像南宋其實的岳飛了,都是政治的犧牲品


朱由檢(1611年2月6日—1644年4月25日[1]),即明思宗(1627年—1644年在位),字德約[2],明朝第十六位皇帝[3],亦是明朝作為全國統一政權的最後一位皇帝,明光宗朱常洛第五子,明熹宗朱由校異母弟,母為淑女劉氏。


天啟二年(1622年)被冊封為信王,天啟七年(1627年)登基,改元崇禎(1628年—1644年),後世稱為崇禎帝。[4]

崇禎帝繼位後大力剷除閹黨,勤於政事,生活節儉,曾六下罪己詔,是位年輕有為的皇帝。可惜其生性多疑,無法挽救衰微的大明王朝。在位期間爆發農民起義,關外後金政權虎視眈眈,已處於內憂外患的境地。崇禎十七年(1644年),李自成軍攻破北京時,於煤山自縊身亡,終年34歲,在位17年。[4]


崇禎十七年(1644年)四月四日,昌平州吏趙一桂等人將崇禎帝與皇后葬入昌平縣田貴妃的墓穴之中,清朝以「帝體改葬,令臣民為服喪三日,葬於十三陵思陵」[5]。

崇禎帝死後,清上廟號懷宗(後取消),南明弘光帝上廟號思宗,旋改毅宗,隆武帝上廟號威宗。清上謚號守道敬儉寬文襄武體仁致孝庄烈愍皇帝,南明弘光帝上謚號紹天繹道剛明恪儉揆文奮武敦仁懋孝烈皇帝。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布衣談史 的精彩文章:

康熙擊敗了葛爾丹?真正打敗葛爾丹的是自己身後的侄兒

TAG:布衣談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