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讀書姿勢說開去

從讀書姿勢說開去

喜歡讀書的人大概都明白一個舒服的姿勢對於看書時的重要性。比如讀唐詩的時候,最好把書豎著捲起來拿在眼前,邊走邊大聲朗誦,還要搖頭晃腦,語氣抑揚頓挫富有韻律,此時感覺就在和辭彙跳舞,頗有不一樣的意境。如果讀言情小說,大概最好的姿勢就是躺著了,舒服的枕頭、溫暖的被窩,沒有什麼比看著書、做著春夢更適合叫「溫柔鄉」的地方了。和親愛的人一起閱讀好書,琴瑟和鳴,就像錢鍾書、楊絳這樣頭碰頭聚在一起看書看到老,得讓人多羨慕?所以,沒有一個正確的讀書姿勢,大概會少了很多讀書樂趣,真的就變成頭懸樑、錐刺股般的受苦無趣了。

讀書可以很快樂。如果變得很辛苦,那一定是把讀書和功利結合在一起了。當真以為「書中自有顏如玉,書中自有黃金屋」,那一定念歪了經。知識從來不功利,屬於任何真心喜歡它的人。它就像山中清新的精靈,水裡綻放的芙蓉,天上偶爾掛著的美麗彩虹,或者你一直眾里尋她千百度的美人,如果不用欣賞的眼光去觀察,一味刻意地去讀,壓力在身,即使美就在身邊也會視而不見。很多人以為「學海無涯苦作舟」,其實苦是形,樂是核,很少人能體會到看書看到「朝聞道暮可死」的境界。清貧之下,也可以有陶淵明「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人生失意、被人打壓,學學李白那種「且放白鹿清雅見,需行即騎訪名山」;當真以為范仲淹只會「先天之憂而憂」,沒機會「後天下之樂而樂」么,他也懂的生活之美,否則哪來「江上往來人,但愛鱸魚美」?書的樂趣在於,它裡面含有一種力量,當人陷於生活的泥潭倍受煎熬時,讓你可以從容面對。

讀書還跟環境有些關係。有個情節很有印象,80年代初有部喜劇電影《小小得月樓》,裡面的毛頭想考大學,跟父母說要去杭州西湖看書複習,因為古時書生進京趕考前都在湖上泛舟博覽群書。類似許仙遇到白娘子的事,後來又不知演繹了多少回,用現代名詞來形容就叫邂逅,註定遇見的環境一定要優美,誰也不希望讓鍾情的事情發生在不太完美的地方。環境和心境相關,心無旁騖,如果心是乾淨的,初識的美好發生在斷橋又如何,不一樣讓人覺得千年等一回是值得的。

有人說,讀書是閱讀別人的靈魂。用一段美好的時間,把文字的溫度嵌進自己的靈與肉,把寂寞兌換成享受。讀書的方法很多,無外乎就是略讀和精讀,這就如同交朋友一樣,有些浮光掠影,有些需要水滴石穿。快消類的書籍,看過爽了就好,犯不著深究,別指望能學到啥新東西,聊作笑談耳。經典類書籍,其價值與文采經歷了時間的檢驗和歷史沉澱,不僅需要精讀,還需要完全消化吸收,真正理解。愛因斯坦說過這樣一句話:如果你不能簡單的解釋一樣東西,說明你沒有真正的理解它。換句話說,就是如果不能用自己的語言,很簡潔地把書的內容複述出來,所謂將一本厚書讀薄了,那就不算真理解了所看的書。

很奇怪的,什麼樣的書讀多了,自己也會隨之發生些改變,甚至容貌都會有影響。比如喜歡看張愛玲、瓊瑤之類的,大概就會溫柔婉約,多愁善感,眉目之間顧盼流彩,男人也會變得有點娘。比如喜歡看武打暴力的,估計比較喜歡刺激和新奇,不安現狀的小心臟會時不時把面目肌肉擺布的有些猙獰。而沉迷於深奧的科學理論書籍的,大概沉思久了,眉宇之間自然有種憂鬱,冠以「學究」的除了戴厚底眼鏡,再有就是不苟言笑,氣質是那種知識分子溫厚謙卑的專註。

讀書須知要有批判精神。培根說,書籍是人類進步的階梯。如果全盤接受不加批判改造,人何來進步?所謂「盡信書,不如無書」。閱讀別人的靈魂,也得帶上自己的靈魂,思想的交融才是人類最美好的化學反應。

讀書自有它的小圈子。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真的不知不覺人自己會找到合群的那些人。而書就是媒介。喜歡佛經的,一定聚在禪室精修房裡討論,暢談書法或者素齋;喜歡藝術的,一定會呼朋喚友去展覽館畫廊音樂廳,高談闊論,揮灑愜意;喜歡歷史哲學的,大概都會在圖書館報告廳或者茶室,引經據典旁引博征,知識在碰撞中融合和升華。這才是孔夫子說的,三人行必有我師。數字不在「三」,而在「群」。

讀書就像找對象,有時講緣分。「書籍之浩浩,著述者之眾若江海然,非一人之腹所能盡飲也,要在慎擇焉而已」,與其像曾國潘那般小心謹慎,不如乾脆聽從自己內心的聲音不盲從,誰沒有小時候翻《紅樓夢》只看賈林愛情的痴情,哪有後來才發現原來書中詩文造詣簡直堪比教科書。所以,你是什麼樣的人,一定會在未來的某個時空和特定的書相聚,相交,進而相知,就是如此神奇。

還有,就是遠離爛書。周國平說的挺對,不要以為平庸的書無害,世界上平庸的書實在太多了,它們會使你在精神上變得和它們一樣平庸。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大龍山老陳 的精彩文章:

看電影,學三招讓你輕鬆搭上文藝妹子

TAG:大龍山老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