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紀檢監察報:方寸之中,情懷滿溢——三位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家書故事

中國紀檢監察報:方寸之中,情懷滿溢——三位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家書故事

編者按

2月9日,《中國紀檢監察報》以「方寸之中,情懷滿溢——三位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家書故事」為題,報道了北京市紀委市監委開展「初心·使命·家書」主題紀律教育活動情況。董必武、謝覺哉、吳波三位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家書,以感人的故事和鮮活的講述方式,呈現出共產黨人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奉獻精神。敬請關注。

董必武與女兒董良翚,攝於1962年

謝覺哉寫給兒子的家書手跡

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共產黨人的初心和使命,就是為中國人民謀幸福,為中華民族謀復興。近期,北京市紀委監委以「初心·使命·家書」為主題展開了一場鮮活的紀律教育活動,以期推動共產黨員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遵守紀律、砥礪前行,走好新時代的長征路。

此次優秀家書遴選時間跨度長,遴選人物範圍廣,以感人的故事和鮮活的講述方式呈現出共產黨人的首創精神、奮鬥精神、奉獻精神。本報記者從200多封家書中精選出董必武、謝覺哉、吳波三位老一輩共產黨員的家書,並採訪了他們的後人或身邊人員,聆聽他們的心路歷程,共同回憶那一段段感人的故事。

1

董必武:身居高位不忘初心

良翚、翮兒:

……要良翚用錢記賬,不簡單是怕你多花了錢,而是要你胸中有數,並藉以了解物品在市場上的價格。這樣做,養成習慣,你將來為國家、為人民服務,要用錢的時候,就會從實際出發,不至於專從需要方面著想而要顧及可能了。

……

1957年12月24日

爸爸 字

俊山甥:

……你如果是青年團員,想調動工作,應向團請求,不應向我個人請求。

在今年九月間《人民日報》有篇社論,號召全國各機關、企業厲行節約,緊縮開支,因而各機關、企業都在緊縮機構,裁減冗員,現在想憑藉私人力量,以介紹方式去找工作,那是直接違反中央的政策。

……革命是為人民謀利益,決不應該把革命作為謀個人利益的手段……參加革命團體是為了學習革命工作,一切革命工作都是為人民大眾謀利益,人民大眾的利益問題解決了,革命者個人利益的問題也就在其中解決了。假使參加革命而以解決個人利益為目的,那是絕對錯誤的。

……

董必武

十二月廿九日

這兩封分別是董必武1957年12月24日寫給女兒董良翚、兒子董良翮的信、1953年12月29日寫給外甥王俊山的信,選自2016年出版的《董必武家書》。該書共收錄了董必武寫給晚輩及同輩的68封書信,其中大部分家書都是首次公開發表。

董必武曾任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中共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是我黨紀檢監察工作的先驅。在家書中,我們可以看到董必武身居高位不忘初心的情懷,他殷切告訴女兒「將來為國家、為人民服務,要用錢的時候,就會從實際出發,不至於專從需要方面著想而要顧及可能了」。

採訪中,董良翚說,她也是通過這些家書,才真正走進父親的內心。對於父親的歷史,兒女真的是知道得很少,董必武在家裡不講他自己的事,不說他的過去。他覺得這不是他個人的功勞,這是黨做的工作,他所做的僅僅是黨賦予他的職責和他的任務,他的黨性、原則性特彆強。

董家是大家族,人口眾多,一些親屬因董必武身居高位,便要求他幫忙解決工作、升學、生活等方面的問題,這種做法也遭到了董必武的強烈反對和嚴厲拒絕。對於外甥王俊山要求安排工作的請求,他的回答是:「革命是為人民謀利益,決不應該把革命作為謀個人利益的手段……假使參加革命而以解決個人利益為目的,那是絕對錯誤的。」為了杜絕這種情況再次發生,董必武還專門寫了一封「通函」,告訴親友們不應該通過領導幹部個人關係辦私事。

董良翚說,對於家裡錢的支出,父親要求我們記賬,他一生都保持艱苦樸素的作風,絕不浪費一分一毫。記得小時候,陪他出去散步,有一次黃昏,走到一株桃樹邊,他讓人把桃樹膠刮下來。董良翚問,這有什麼用啊?他說,可以用來粘掉了的毛筆頭。

作為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延安五老」之一的董必武一生堅守共產黨人的優良品質,這一點從他的家書中也得到了印證。

2

謝覺哉:甘做「焦官」不做大官

子谷、廉伯:

兒子要看父親,父親也想看看兒子,是人情之常。

……你們籌措路費不易,到這裡,我又替你們搞吃的住的,也是件麻煩事。如你們還沒起身,可以等我一下,等到今年秋收後,估計那時候光景會好一些。到那時來看我,是一樣的。打聽便車是沒有的。因為任何人坐車,都要買票。

你們會說我這個官是「焦官」。是的,「官」而不「焦」,天下大亂;「官」而「焦」了,轉亂為安。有詩一首:

你們說我做大官,

我官好比周老官(奇才大老官);

起得早來眠得晚,

能多做事即心安。

問你母親好。

父 字

一月二十一

這是謝覺哉1950年1月21日寫給兩位兒子的一封信,選自《謝覺哉家書》。該書共收錄1920年到1970年間謝覺哉寫給家人的115封家書。謝覺哉和董必武一樣,也是「延安五老」之一。1884年出生的他橫跨三個時代,21歲考上中國科舉最末一代秀才;41歲加入共產黨,他比毛澤東大9歲,1933-1934年間擔任了毛澤東的秘書,主持起草了中國紅色革命政權最早的《勞動法》《土地法》《婚姻條例》等一系列法律;新中國成立後,他先後任內務部部長、最高人民法院院長、全國政協副主席等職。

謝覺哉之子謝飛解釋說,這封信里的「焦官」是湖南方言,指不掙錢的官。當官如果為了掙錢,天下則大亂;當官如果不是為了掙錢,天下就大好。父親寫這首打油詩,表示我這個官是不掙錢的。周老官,名周奇才,是父親家鄉的一位勤勞能幹的長工,在鄉村以老實聞名。父親信中的意思即是,我當的是共產黨的官,就是為人民服務的長工。

這封信寫作的背景是,1949年10月,新中國成立,謝覺哉出任中央人民政府內務部部長,消息傳到湖南寧鄉老家後,鄉親們紛紛熱議,家中的子女們亦坐卧不安,都想沾老父親的光,到北京謀個好前程。

謝覺哉給在家鄉的兩個兒子回信,無疑是在告知子女,他做的官是新社會的「勤務兵」,而不是封建社會中「一人得道、雞犬升天」的舊官僚。在信中,謝覺哉還提前打了「預防針」,對他們說:「打聽便車是沒有的。因為任何人坐車,都要買票。」謝覺哉希望子女們明白「居新社會學新本事」才能立足。因此,在老家的二兒子謝子谷遵照謝覺哉的囑咐,在縣裡獻身於黨的教育事業,而在家務農的大兒子謝廉伯,謝覺哉則鼓勵他:「作田人還是要的。」

1960年3月29日,謝覺哉致信女兒謝群英等人,談及外孫姜忠調動工作的問題時,明確表示:「我不知道可不可調,如果可調,姜忠可以自己請求,如不可調,那旁人說也是空的。不要認為地位高的人可以說情,這是舊社會的習氣,早已經不作興了。」

謝覺哉一生不謀私利、廉潔奉公、艱苦樸素,甘做人民的公僕。特別是他在處理家事的過程中,所展現出的對家風的重視,值得每一位共產黨員學習。

3

吳波:不留私產給後代

遺囑

我參加革命成為一個無產者,從沒有想過購置私產留給後代。因此我決定不購買財政部分配給我的萬壽路西街甲11號院4號樓1101、1103兩單元住房。在我和我的老伴邸力過世後,這兩單元住房立即歸還財政部。我的子女他們均已由自己所屬的工作單位購得住房,不得以任何借口繼續佔用或承租這兩單元住房,更不能以我的名義向財政部謀取任何利益。

我去世後後事從簡,不發訃告、不開追悼會,不搞遺體告別,火化後骨灰就地處理不予保留。

立遺囑人:吳波

2000年10月9日

這是財政部原部長吳波在2000年10月9日寫給子女的一份遺囑,它也是一封交給子女的最特殊的家書。1941年加入中國共產黨的吳波,一生牢記自己是一名無產者的初衷,即使當上了財政部部長,也沒有憑自己的關係和權力,安排任何一個子女的工作。

2003年,老人身體多病,經常住院,對去世後房子交公的事放心不下,於是又寫了第二份遺囑給時任財政部部長項懷誠,強調「我在遺囑中要求我的子女不要向財政部伸手,也請部里不要因為我再給他們任何照顧。在我老伴邸力過世後,我的住房必須立即交還財政部。」2005年2月,吳波平靜地走完了99年人生。

這兩份遺囑表明了在吳波的心裡,公與私的界限是一條絕對不能逾越的鴻溝,他始終堅守自己參加革命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的初心。

面對吳波的這個決定,當時很多人都無法理解。吳波的三子吳威立說,父親參加革命以後,就成了一個無產者,所以不打算留財產給子孫,讓我們有困難都自己找自己的組織去解決,我們兄弟們經過幾次商量,大家覺得應該尊重老人的意見。

曾任吳波秘書的陳紀祥介紹說,吳波家教很嚴,家風很正,在其當秘書的9年多時間裡,他的子女從來沒有向財政部提出過任何要求,也從來沒有搞過什麼特殊化。他的大兒子吳本寧1960年代去甘肅舟曲支邊,走的時候,吳老對他說,支援祖國的建設,在那兒紮根一輩子。就這樣,遵從父親的教誨,吳本寧在舟曲工作了一輩子,他的6個孫輩到現在還在那邊工作,將紮根基層的精神在家族中一直延續下去。

文/楊海龍 責編/鎖楠 主編/高明

>>>掃描關注「清風北京」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清風北京 的精彩文章:

TAG:清風北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