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軍情 > 俄制航發可靠性確實不如西方,兩大制約因素中國也受困於此

俄制航發可靠性確實不如西方,兩大制約因素中國也受困於此

原標題:俄制航發可靠性確實不如西方,兩大制約因素中國也受困於此


2016年11月,俄羅斯海軍航空兵一架新型的米格-29K艦載戰鬥機在「庫茲涅佐夫」號航空母艦上進行著艦訓練中失事墜毀,據事後調查元兇很有可能是其使用的RD-33MK供油泵故障導致雙發失效。而同樣是在11月,蘇-35戰鬥機的發動機117S第一次以AL-41F-1S的新命名亮相,它是俄羅斯現役最為先進的軍用發動機,但是其全周期壽命也只有2000小時,遠遠低於西方同類發動機產品。俄羅斯航空發動機的壽命和可靠性為什麼不如西方發動機?


在軍事愛好者中曾經廣泛流傳著這麼一種說法,說蘇聯航空發動機可靠性很差、壽命短是由於蘇聯軍方和航空工業將軍用飛機定位為消耗品,覺得一架戰鬥機使用不長的時間就會被擊落,所以花費大量力氣與高昂的成本去提高發動機壽命是沒必要的。這種說法是毫無根據。


實際上,蘇聯航空發動機壽命與可靠性的短板,是由蘇聯航空工業薄弱的工業基礎所決定的,所以仿製並並稍微改進是可行的,但要在其基礎上進行持續的改進,然後再進入創新軌道,卻缺乏技術能力。



以蘇聯第一款成功的噴氣式航空發動機VK-1系列作為例子,蘇聯航空工業部將全蘇聯航空工業的精兵強將與最好的設備都彙集到生產此發動機的古比雪夫第24工廠,但第一批發動機剛組裝好,在試驗過程當中就發現致命缺陷,葉片出現了裂紋。深究原因才發現,是葉片根部熱量積聚,導致的材料性能下降所致,然而VK-1仿製的英國原型發動機採用同樣的結構設計,因為使用材料耐熱性能要更好,所以反倒沒出問題。為了解決這一個問題,蘇聯專家只能夠修改設計,增加散熱結構。可見得就算是同樣的設計,材料、加工工藝水平低,都會影響發動機的性能,甚至達不到原先的設計目的,設計只能為落後的材料讓路、做出不必要的妥協與犧牲。


同時因為工藝水平低、耐熱金屬材料水平低,早期批次的VK-1壽命只有100小時,從第六批次起才增加到了150小時,直到1955年,才增加到200小時。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事武器新視野 的精彩文章:

美軍已經想出一損招摧毀中國前哨雷達,中國要應對必須找幫手
這個連五代機都沒搞出來的國家,現放話出來要幫中國研發六代機?

TAG:軍事武器新視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