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今天農曆十二月廿四,仙庵人家家戶戶要做一件大事……

今天農曆十二月廿四,仙庵人家家戶戶要做一件大事……

今天是農曆十二月廿四,這一天在仙庵有一個習俗「神上天」(也有叫「老爺上天」)。這是仙庵人過年前要做的一件大事,幾乎家家戶戶都要舉行「送神上天」這個儀式。

神要上天,家家要把一張印著紅色馬和鶴的四方紙燒化在灶前,給神當坐騎。主婦們還要把香爐里的香骨、金花、紅綢等拿到溪邊燒掉,洗凈香爐。因為送神上天之後,神便到天上去賺錢回來與家人同用,所以不便再拿舊東西給神用。

農曆十二月廿四日,俗謂送神上天言事之日,其風俗活動是祭拜灶神。在仙庵地區,這位灶神叫「申面公」,正確的神名是司命帝君,簡稱司命公。

《風俗通義》中記載所祀小神就有司命這位帝君,他主管專職為和生命有關的事物。《管子·囿蓄》說:「五穀食米,民之司命也。」屈原《楚辭》稱司命帝君主災咎、主壽。

惠來縣靖海鎮一帶傳說中的司命公原是一個窮漢,古時玉帝小女兒看中了他,偷著下凡與他結婚。這事被玉帝知道了,心裡動怒。按照天規,玉帝把親生女兒打下凡塵,不準再回天宮。王母娘娘疼愛小女兒,就出面求情,玉帝才答應女兒和其丈夫成親,並准許每年臘月二十四日回天宮一次,正月初四又得返回人間。同時封女婿為司命帝君。司命帝君深知民間疾苦,每年上天都向玉帝說情給人間糧食。可土地神也向玉帝稟告,說凡夫俗子糟踏糧食。玉帝聽了生怒,就令司命帝君察看百姓善惡,禽畜興衰事,回天宮首先必須奏明這些事項。司命帝君回到人間,跟鄰居和親朋說起這件事。鄰居和親朋便在自己的灶頭用半截瓦筒糊在煙囪旁,貼上寫有司命帝君神位的紅紙,於臘月廿四日奉祀祭拜。百姓知道這件事,一傳百,百傳千,四鄉六里,紛紛安上司命帝君神位,誠心祀拜。正月初四一早又虔誠接神落天到人間。臘月廿四日天一亮,婦女們須起床,先把鍋鼎拿到屋外巷頭清除煙漬,俗稱「耙鼎」。從這一天起,要等到神落天才能再「耙鼎」,意思是不要驚動司命公。天亮了,人們就把已經煮好的一碗糖粥、一盤紅糖、一碗水、一盤米、四隻紙馬放在鼎蓋頭祀拜。神泉、澳角、前詹沿海一帶還做紅桃粿、發粿、油錐粿和三牲祀拜司命帝君,也即祀拜灶公。

祀拜時,先燒三炷清香,然後跪下,口裡念念有詞,祈求司命公上天多說家門的好話,多降福到家門,在新的一年裡能養好大豬。燒香完畢,就讓司命公攜帶這些禮品上天。為了使司命公儘快安全到達,祀拜完畢又燒了兩隻紙馬,讓灶公婆夫妻倆乘上天馬,直奔天宮,減少勞累。

送司命公上天后,各家各戶就清理室內衛生,把老年貼的各種老爺神符撕下來,把香枝取下來,恭恭敬敬地盛好拿到村旁堆在一起,意思是如果玉帝不信司命公的話,再派人巡視時,看到人間百姓真的把村社家內打掃得乾乾淨淨,又虔誠地禱求玉帝賜福賜壽,不會再有謊言。從此,玉帝更加信任司命公,把為百姓消災咎、添福壽、增五穀、飼大豬諸事交由司命公司命。百姓也更加崇拜他了。

正月初四一早,百姓仍按臘月廿四日那樣做法奉敬司命公,再燒二隻紙馬,迎接神落天,同樣天還未亮就起來「耙鼎」,這種民俗一直沿襲至現在...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仙庵網 的精彩文章:

TAG:仙庵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