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扶蘇比胡亥強,如果他不死,秦國也許真的能至萬代而無窮已

扶蘇比胡亥強,如果他不死,秦國也許真的能至萬代而無窮已

大秦帝國強盛一時但也轉瞬即逝,很多人覺得是因為趙高篡權,胡亥昏庸,長子扶蘇慘遭陷害,導致帝國再也沒有一個像嬴政一樣有謀略有手段的統治者。很多人都覺得,如果扶蘇正常繼位,秦國也許真的能至萬代而無窮已。不過事實也不一定如此。

扶蘇是秦始皇的長子,為人機智聰穎、敢於直諫、驍勇善戰、體恤百姓、頗有政治遠見,是秦朝皇位的繼承人。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便偽造詔書,令扶蘇自裁。扶蘇也指詩經中的一種樹、古代兵車上的藩盾和現代的一種藥物。扶蘇(前241—前210),秦始皇長子,嬴姓,名扶蘇。先秦時期男子稱氏不稱姓。雖為嬴姓,卻不叫嬴扶蘇。一稱公子扶蘇,是秦朝統治者中具有政治遠見的人物。他認為天下未定,百姓未安,反對實行「焚書坑儒」、「重法繩之臣」等政策,因而被秦始皇貶到上郡監蒙恬軍。秦始皇死後,趙高等人害怕扶蘇即位執政,便偽造詔書,令胡亥即位。說扶蘇在邊疆和蒙恬屯兵期間,「為人不孝」、「士卒多耗,無尺寸之功」、「上書直言誹謗」,逼其自殺。

扶蘇,秦始皇長子。秦始皇三十五年(公元前212年),侯生、盧生相互譏諷、評議秦始皇的暴戾,並因此逃亡而去。秦始皇聞訊勃然大怒,於是命令御史逮捕並審問所有的儒生。儒生們彼此告發,秦始皇就親自判處違法犯禁的四百六十多人,把他們全部在咸陽活埋。還向全國宣揚,讓大家都知道此事,以懲戒後世。同時謫罰更多的人流放到邊地戍守。

扶蘇反對父親秦始皇焚書坑儒的舉措,多次上書勸諫秦始皇說:「天下剛剛安定,邊遠地區百姓尚未歸附,儒生們全誦讀並效法孔子的言論,而今陛下卻用嚴厲的刑法處置他們,臣擔心天下會因此不安定。希望陛下明察。」秦始皇大怒,於是將扶蘇發配,讓他前往上郡監督大將軍蒙恬的軍隊,協助蒙恬修築萬里長城,抵禦北方游牧民族匈奴。

秦始皇三十七年(公元前210年),秦始皇再次巡行天下。當年七月,行至沙丘時病重,秦始皇命中車府令趙高寫遺詔給扶蘇,遺詔內容是讓扶蘇將兵權交給蒙恬,趕快回咸陽主持喪事並繼承帝位。當時遺詔已經封好,還沒來得及交給使者送去,秦始皇便不幸去世。秦始皇死後,趙高和丞相李斯等人與秦始皇的小兒子胡亥陰謀篡改秦始皇的遺詔,立胡亥為太子。同時偽造一封遺詔賜給扶蘇,列舉扶蘇和蒙恬的罪過,命令他們自殺。

胡亥派使者將遺詔送到上郡給扶蘇,扶蘇看到遺詔內容,就哭泣著走入內宅,準備自殺。蒙恬阻止扶蘇說:「陛下如今在外,還未立太子,派我率領三十萬大軍把守邊疆,讓公子你來監督,這是關係天下安危的重大任務!如今只因一個使臣到來,你就想自殺,你哪裡知道這不是奸詐的詭計呢?我請求你重新去請示一下,等請示之後再死也不遲!」使者在旁邊一再逼迫催促,扶蘇對蒙恬說:「如果父親命令兒子自殺,那還要再請示些什麼呢?」說完便自殺而死。扶蘇死後,胡亥登基,是為秦二世。

扶蘇素有賢名,所以陳勝、吳廣在大澤鄉起義反抗秦二世暴政時,陳勝說:「天下受暴秦的統治已經很久。我聽說秦二世是秦始皇的小兒子,不應該由他繼位,應該繼位的是公子扶蘇。就因為扶蘇屢次規勸秦始皇的緣故,秦始皇就派他領兵駐守外地。現在傳聞扶蘇並沒有罪,秦二世卻把他殺害。百姓都聽說扶蘇賢明,卻不知道他已死。項燕原是楚國的將軍,多次立下戰功,愛護士兵,楚國人都擁戴他。楚亡後有的人認為他已死,有的人認為他逃亡躲藏起來。現在要是我們冒稱公子扶蘇和項燕,向天下人們發出起義的號召,應該有很多人響應。」

首先我們來看秦朝是怎麼滅亡的。現在史學界公認的觀點是,秦朝之所以滅亡,有這幾個原因:一是勞役太重,民憤太大。秦朝修萬里長城、秦直道、阿房宮這種非常浩大的工程,是超過了當時秦朝老百姓所能承受的極限的。

二是積怨太深,無人擁護。秦朝滅六國,對六國的王公貴族,差不多都採用斬盡殺絕的方式。六國王宮裡的女人,都被秦始皇收進他的後宮中。這在當時的貴族階層中,產生了極大的仇怨。

胡亥,男,即秦二世(前230年-前207年),嬴姓,名胡亥,在位時間為前210年―前207年,也稱二世皇帝。是秦始皇第十八子,公子扶蘇的弟弟,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獄法。秦始皇出遊南方病死沙丘宮平台,秘不發喪,在趙高與李斯的幫助下,殺死兄弟姐妹二十餘人,並逼死扶蘇而當上秦朝的二世皇帝。秦二世即位後,趙高掌實權,實行殘暴的統治,終於激起了陳勝、吳廣起義,六國舊貴族復國運動。公元前207年胡亥被趙高的心腹閻樂逼迫自殺於望夷宮,卒年24歲。

胡亥是秦始皇最小的兒子,奉始皇帝敕令,從中車府令趙高學習法律。公元前210十月,始皇外出巡遊。左丞相李斯跟隨著,右丞相馮去疾留守京城。少子胡亥想去巡遊,要求跟隨著,皇上答應了他。十一月,走到雲夢,在九疑山遙祭虞舜。

秦始皇到達平原津時生了病。始皇討厭說「死」這個字,群臣沒有敢說死的事情。皇帝病得更厲害了,就寫了一封蓋上御印的信給公子扶蘇說:「回咸陽來參加喪事,在咸陽安葬。」信已封好了,存放在中東府令趙高兼掌印璽事務的辦公處,沒有交給使者。七月丙寅日,始皇在沙丘平台逝世。丞相李斯認為皇帝在外地逝世,恐怕皇子們和各地乘機製造變故,就對此事嚴守秘密,不發布喪事消息。棺材放置在既密閉又能通風的轀(wēn,溫)涼車中,讓過去受始皇寵幸的宦官做陪乘,每走到適當的地方,就獻上飯食,百官象平常一樣向皇上奏事。宦官就在轀涼車中降詔批簽。只有胡亥、趙高和五六個曾受寵幸的宦官知道皇上死了。趙高過去曾經教胡亥寫字和獄律法令等事,胡亥私下裡很喜歡他。趙高與公子胡亥、丞相李斯秘密商量拆開始皇賜給公子扶蘇的那封已封好的信。謊稱李斯在沙丘接受了始皇遺詔,立皇子胡亥為太子。又寫了一封信給公子扶蘇、蒙恬,列舉他們的罪狀,賜命他們自殺。

這些事都記載在《李斯列傳》中,繼續往前走,從井陘到達九原。正趕上是暑天,皇上的屍體在轀涼車中發出了臭味,就下令隨從官員讓他們往車裡裝一石有腥臭氣的鮑魚,讓人們分不清屍臭和魚臭。一路行進,從直道回到咸陽,發布治喪的公告。皇太子繼承皇位,就是二世皇帝。九月,把始皇安葬在酈山。始皇當初剛剛登位,就挖通治理了酈山,到統一天下後,從中國各地送來七十多萬徒役,鑿地三重泉水那麼深,灌注銅水,填塞縫隙,把外棺放進去,又修造宮觀,設置百官位次,把珍奇器物、珍寶怪石等搬了進去,放得滿滿的。命令工匠製造由機關操縱的弓箭,如有人挖墓一走近就能射死他。用水銀做成百川江河大海,用機器遞相灌注輸送,頂壁裝有天文圖象,下面置有地理圖形。用娃娃魚的油脂做成火炬,估計很久不會熄滅。二世說:「先帝後宮妃嬪沒有子女的,放她們出去不合適。」就命令這些人全部殉葬,殉葬的人很多。下葬完畢,有人說是工匠製造了機械,墓中所藏寶物他們都知道,寶物多而貴重,這就難免會泄露出去。隆重的喪禮完畢,寶物都已藏好,就封閉了墓道的中間一道門,又把墓地最外面的一道門放下來,工匠們全部被封閉在裡邊,沒有一個再出來的。墓上栽種草木,從外邊看上去好像一座山。

胡亥登上帝位之前就害死了自己的長兄扶蘇。胡亥和趙高、李斯一起偽造了詔書送到在北面邊境戍守的扶蘇和蒙恬處,假詔書斥責扶蘇和蒙恬戍邊十幾年,不但沒立戰功,相反還屢次上書肆意非議朝政。扶蘇更是對不能回京城做太子而耿耿於懷、怨恨不已,所以對扶蘇賜劍自刎。蒙恬對扶蘇的行為不進行勸說,實為對皇帝不忠,也令自盡。

扶蘇聽了詔書,流著淚想要自刎,蒙恬畢竟比他有些經驗,勸他向皇上申訴,如果屬實再自刎也不晚,但扶蘇卻說:「父皇讓我死,還有什麼可申訴的呢?」說完含淚自盡。而蒙恬卻據理力爭,不肯自裁,使者見他不聽從詔命,就將他投入陽周(陝西子長北)的監獄裡。做皇帝後,對其他眾多的兄弟姐妹更是殘忍有加,毫無人性。

三是嚴刑峻法,冷酷無情。秦朝的法制相當嚴酷。這種嚴酷的刑法雖然並不會懲罰大多數人,但是在民間產生了極大的震撼和不滿。

胡亥屠殺自己兄弟最殘忍的是在咸陽市(市即古代城市中的商業區)將十二個兄弟處死。另一次在杜郵(今陝西咸陽東)又將六個兄弟和十個姐妹碾死,刑場慘不忍睹。將閭等三人也是胡亥的兄弟,最終也被逼自盡。他們三個人比其他兄弟都沉穩,胡亥找不出什麼罪名陷害,就關在了宮內。等其他許多的兄弟被殺後,趙高派人逼他們自盡,將閭他們對來人說:「宮廷中的禮節,我們沒有任何過錯。朝廷規定的禮制,我們也沒有違背,聽命應對,我們更沒有一點過失,為什麼說我們不是國家忠臣,卻要我們自裁?」來人答道:「我不知道你們為什麼被定罪處死,我只是奉命行事。」將閭三人相對而泣,最後引劍自刎。在胡亥的眾兄弟當中,死得名聲好一點的是公子高。他眼看著兄弟姐妹們一個接一個被胡亥迫害致死,知道自己也難逃厄運。但逃走又會連累家人,於是下決心用自己的一死來保全家人的安全。他上書給胡亥,說願意在驪山為父親殉葬。胡亥很高興,又賜給他十萬錢。除了兄弟姐妹,胡亥對其他不聽話的文武大臣也不放過。首先迫害的是蒙恬兄弟倆,開始胡亥想繼續用他們兄弟倆,但趙高害怕他們對自己構成威脅,就向胡亥造謠說,秦始皇原來曾想立胡亥做太子,但蒙恬的兄弟蒙毅極力阻止,秦始皇這才打消了立他做太子的念頭。胡亥卻信以為真,不但沒有釋放蒙恬,還將蒙毅也囚禁在代郡(河北省蔚縣東北)的監獄中。後來,胡亥派使者逼蒙毅自盡,然後又派人到陽周的監獄中逼蒙恬自殺,蒙恬開始不肯,聲辯說要見胡亥,請他收回詔命,使者不許,蒙恬見生還無望,只得服毒自盡。

對其他的大臣,胡亥在趙高的唆使下,也大開殺戒。右丞相馮去疾和將軍馮劫為免遭羞辱而死,選擇了自盡。在殺死大臣的同時,趙高將自己的親信一個個安插進去,他的兄弟趙成做了中車府令,他的女婿做了都城咸陽的縣令,都是要職,其他朝中的要職也遍布趙高的黨羽。胡亥只知道自己享樂,對趙高的這些陰謀動作毫無防備,最終死在了趙高之手。

殺了許多朝中的大臣,趙高還不滿足,又尋找機會唆使胡亥對地方官吏也下毒手。在胡亥即位的第二年,即公元前209年年初,胡亥效法自己的父親秦始皇,也巡遊天下。南到會稽(浙江紹興),北到碣石(河北昌黎北),最後從遼東(遼寧遼陽)返回咸陽。在巡遊途中,趙高陰險地對胡亥說:「陛下這次巡遊天下,應該趁機樹立自己的威信,把那些不聽從的官吏誅殺,這樣您才能有至高無上的威信。」胡亥不問青紅皂白,就連連下令誅殺異己,結果弄得大臣們惶恐不安。趙高實際上把年輕的胡亥當成了擴張自己權勢的工具。

胡亥坐上帝王寶座之後,一心想享樂一生,有一次他對趙高說:「人這一生就如白駒過隙,做了皇帝,我想盡心享樂,愛卿你看呢?」這正合趙高心意,從此討好胡亥享樂,自己更大膽地專權。

有了趙高的支持胡亥還不放心,又向李斯詢問如何才能長久地享樂下去。他對李斯說:「我聽韓非說過,堯治理天下的時候,房子是茅草做的,飯是野菜做的湯,冬天裹鹿皮禦寒,夏天就穿麻衣。到了大禹治水時,奔波東西,勞累得以致大腿掉肉,小腿脫毛,最後客死異鄉。做帝王如果都是這樣,難道是他們的初衷嗎?貧寒的生活大概是那些窮酸的書生們提倡的吧,不是帝王這些賢者所希望的。既然有了天下,那就要拿天下的東西來滿足自己的慾望,這才叫富有天下嘛!自己沒有一點好處,怎麼能有心思治理好天下呢?我就是想這樣永遠享樂天下,愛卿你看有什麼良策?」

李斯惟恐胡亥聽從趙高的話,自己失寵,於是寫了一篇文章向胡亥獻出了獨斷專權、酷法治民的治國方法。即用督察與治罪的方式來鞏固中央集權,鎮壓百姓的反抗與違法。李斯的策略代表了他的法律觀念,後來秦朝的滅亡宣告這種法家思想的歷史性破產。

對於李斯這個原來的盟友,趙高也沒有放過,借胡亥之手除掉了這個對手。趙高設計使胡亥對李斯不滿,然後又找機會向胡亥誣陷了李斯三個罪名:一是李斯原來參與了擁立胡亥即位,但後來總抱怨自己不受重用,想和胡亥分土做王。二是李斯的兒子李由做三川郡守,而陳勝作亂經過三川郡時,李由卻不積極鎮壓,因為他和陳勝是鄰縣的同鄉。聽說李斯和陳勝他們也通過訊息。三是李斯作為丞相,權力過大,超過了皇帝,但還不滿足,似乎有異心。

胡亥聽了趙高的話,想抓李斯,但又沒有真憑實據,就先派人監視李斯。李斯聽到消息,就上書揭發趙高的劣跡。胡亥卻不肯相信,反而將書信給趙高看。趙高知道和李斯是你死我活的鬥爭,就進一步地羅織罪名誣陷李斯。胡亥將李斯抓捕,交給趙高負責審理。趙高自然不肯放過這個難得的機會,對李斯用盡了酷刑,逼李斯認罪。李斯無法忍受酷刑折磨,只得屈打成招。趙高拿著李斯的供詞上報胡亥,最後,李斯在公元前208年,即胡亥即位的第二年,被處以極刑:先是黥面(即在臉上刺字,是秦朝的一種侮辱刑),然後劓(即割鼻子,也是秦的一種酷刑),砍斷左右趾(即砍掉左右腳),又腰斬(攔腰斬斷),最後是醢(音海,即剁成肉醬),這在當時是最為殘忍的一種處死方式,叫做「具五刑」,即用五種刑罰處死。李斯的一家也同時被殺。趙高後來也為自己的殘忍付出了代價:兩年後被扶蘇之子子嬰誅殺。

那麼扶蘇上台以後,會不會改變這種局面呢?這個我們不敢說。我們只能從史料上去分析,現在我們從史料上得出的關於扶蘇的事情,其實只有兩點。一是他勸誡秦始皇不要焚書坑儒。二是趙高和胡亥假借秦始皇的名義,逼他自殺的時候,他雖然有些猶豫,但最後還是乖乖地自殺了。

他繼續大量徵發全國的農夫修造阿房宮和驪山墓地,調發五萬士卒來京城咸陽守衛,同時讓各地向咸陽供給糧草,而且禁止運糧草的人在路上吃咸陽周圍三百里以內的糧食,必須自己帶糧食。除了常年的無償勞役外,農民的賦稅負擔也日益加重,最終導致了陳勝吳廣起義的爆發。

大澤鄉起義沉重打擊了秦朝政權,揭開了秦末農民大起義的序幕,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模的平民起義。秦二世元年秋,秦朝廷徵發閭左貧民屯戍漁陽,陳勝、吳廣等900餘名戍卒被徵發前往漁陽戍邊,途中在蘄縣大澤鄉為大雨所阻,不能如期到達目的地,根據秦朝法律,過期要斬首。情急之下,陳勝吳廣領導戍卒,殺死押解戍卒的將尉,發動兵變,口號是「王侯將相,寧有種乎」。起義軍推舉陳勝為將軍,吳廣為都尉,連克大澤鄉和蘄縣,並在陳縣建立張楚政權,各地紛紛響應。大澤鄉起義因為陳勝得勢後驕傲,加上秦將章邯率秦軍鎮壓而失利。

但二世胡亥根本不相信,只喜歡聽天下太平的好話。在一次討論是不是發兵平定起義時,胡亥竟然不同意有「反叛」的事,發兵當然也就沒什麼必要了。叔孫通了解胡亥,便說:「他們說的天下反叛根本就不對,先皇早已經拆毀了城牆,熔鑄了天下兵器,有您明主坐堂,有嚴明法令行於天下,國家安定,人民富足,誰還會造反呢?現在陳勝這些人只不過是幾個盜賊而已,地方官正在積極追捕,請陛下儘管放心就是了。」

胡亥聽了,滿心歡喜,直誇叔孫通說得好,然後他又問其他人,有的說陳勝是「盜賊」,有的則說是「造反」。說「盜賊」的沒有事,說「造反」的就治罪,因為說「造反」等於說天下大亂。治罪的罪名是「非所宜言」罪,就是說了不應該說的話,這種罪名是一種典型的封建專制刑法,秦朝後來雖然滅亡了,但後來的很多朝代都繼續沿用了這種罪名來維護君主專制制度。

趙高為了達到自己徹底專權的目的,對胡亥說了一大通很有「道理」的話,大意就是說胡亥年輕,經驗不足,而且皇帝也應該少和大臣們見面,以免在大臣們面前暴露自己的弱點。如果能居住深宮中聽取趙高他們的彙報,有他們這些「棟樑之才」來輔佐,那國家會治理得更好。

胡亥一聽有道理,而且他也願意呆在後宮中享樂,從此,朝中大小政事都由趙高一人來獨斷專行。

趙高雖然大權在握,但他也害怕大臣們聯合起來反對他,為了試驗大臣對他的真實態度,趙高精心策划了一起在此後歷史上遺臭萬年的政治事件:指鹿為馬。

在公元前207年,即二世三年,在一次朝會上,趙高弄來一隻鹿作為禮物獻給胡亥,對胡亥說這是一匹好馬。胡亥聽了不禁笑出了聲:「丞相怎麼開這樣的玩笑,這明明是只鹿,你怎麼說是馬呢?」趙高仍然堅持說是馬,胡亥便問在場的大臣們。大臣們因為害怕趙高的權勢,又不知道趙高葫蘆里賣的什麼葯,很多人便隨聲附和著說是馬。其他人有的說是鹿,有的裝聾作啞。事後,趙高便根據大臣們的不同說法區別對待:說是鹿的人一律找借口殺死,說馬的人則被當成自己一派的人。

這件事過去後,趙高沒事了,胡亥卻有事了:他以為自己得了迷惑病。於是叫來太卜掐算,太卜卻瞎說是因為他祭祀時齋戒不好引起的。胡亥便到上林苑裡重新齋戒,開始還能堅持,後來又享樂開了。

後來,胡亥將誤入苑中的人當場射死,趙高知道後又借題發揮,先是讓他的女婿閻樂上奏說,不知誰殺了人,將屍首扔到了苑中。然後趙高又裝模作樣地對胡亥說,皇帝因為是天子,所以射死了無罪的人要受上天的懲罰,也就是天子的老子的懲罰,同時鬼神會奉命降災的。胡亥很害怕,趙高趁機叫他到別處的行宮去暫時躲一躲,胡亥很聽話地就走了,趙高在朝中儼然皇帝一般。

胡亥此時並不了解天下的真實情況,等到陳勝的軍隊逼近了都城咸陽,他這才著了急,聽從了章邯的建議,讓他率領釋放的驪山刑徒出戰迎敵。這些刑徒常年從事體力勞動,身體強壯,剛剛被釋放,士氣很高,在勇將章邯的率領下,初期打了很多勝仗,戰勝了陳勝和項梁的部隊,但後來,項羽破釜沉舟與章邯決戰,使章邯作戰失利,章邯向胡亥求救兵增援,又被趙高猜疑拒絕發兵。走投無路的章邯最終投降了項羽。章邯一走,秦的軍隊便不堪一擊,秦朝社稷危在旦夕。

到這時,胡亥才猛然醒悟過來,原來趙高說的天下太平竟是謊言,如今天下已經亂得要亡國了,胡亥言談之中對趙高很是不滿。原來就有篡位之心的趙高幹脆先動手了。

趙高以前多次說:「關東的盜賊成不了什麼氣候。」後來項羽在鉅鹿城下俘虜了王離等人並繼續前進,章邯等人的軍隊多次敗退,上書請求增援,燕國、趙國、齊國、楚國、韓國、魏國都自立為王,從函谷關往東,大抵全部背叛了秦朝官吏而響應諸侯,諸侯都率兵西進。沛公率領幾萬人屠滅了武關,派人來跟趙高秘密接觸。趙高害怕二世發怒,誅殺加害自身,就謊稱有病不去朝見皇上。

這兩個事例,也說明兩個意思:一是扶蘇並沒有對引發整個社會普遍不滿的那些事情有過反對意見。那麼他上台以後,究竟是繼續秦始皇的制度還是另行一套,我們不得而知。至少他並沒有反對秦始皇修建秦長城,他在當監工的時候,其實一直是積極地推動秦長城向前發展的。

二是扶蘇的性格比較軟弱,他沒有很高的政治智慧,他對當時秦始皇身邊的那些文臣武將並不是很了解,對他們能做什麼事情,並不清楚。否則他也不會接到一個假命令就自殺了。這種軟弱性格和不夠聰明的腦袋,以及沒有獨創性的做法,對於接盤秦始皇的江山來說,是一個很大的挑戰。

秦朝是中國第一個真正意義上統一的國家,作為封建帝制的創造者,每一個皇帝面臨的都是前所未有的挑戰。秦始皇在厲害他也只是一個人,沒了他的帝國,也就很難再有人去扛起,即使是他的長子,也不可以。

二世夢見一隻白虎咬了他車駕的驂(cān,參)馬,他殺了那隻白虎,但心中不樂,覺得奇怪,就去問解夢的人。解夢人卜得卦辭說:「涇水水神在作怪。」二世就在望夷宮齋戒,想要祭祀涇水水神,把四匹白馬沉入涇水。二世派人以起義者日益逼近的事譴責趙高。趙高恐懼不安,就暗中跟他的女婿咸陽縣令閻樂、他的弟弟趙成商量說:「皇上不聽勸諫,如今事態危急,想要把罪禍推給咱們家族。我想另立天子,改立公子嬰。子嬰仁愛謙下,百姓都擁護他的話。」就讓郎中令作內應,謊稱有大盜,命令閻樂召集官吏發兵追捕,又劫持了閻樂的母親,安置到趙高府中當人質。派閻樂帶領官兵一千多人在望夷宮殿門前,捆綁上衛令僕射,喝問道:「盜賊從這裡進去了,為什麼不阻止?」衛令說:「皇宮周圍警衛哨所都有衛兵防守,十分嚴密,盜賊怎麼敢進入宮中?」閻樂就斬了衛令,帶領官兵徑直衝進去,一邊走一邊射箭,郎官宦官大為吃驚,有的逃跑,有的格鬥,格鬥的就被殺死,被殺死的有幾十人。

郎中令和閻樂一同衝進去,用箭射中了二世的帷帳。二世很生氣,召喚左右的人,左右的人都慌亂了不敢動手。旁邊有一個宦官服侍著二世不敢離開。二世進入內宮,對他說:「您為什麼不早告訴我,竟到了現在這種地步!」宦官說:」為臣不敢說,才得以保住性命,如果早說,我們這班人早就都被您殺了,怎能活到今天?」閻樂走上前去曆數二世的罪狀說:「你驕橫放縱、肆意誅殺,不講道理,天下的人都背叛了你,怎麼辦你自己考慮吧!」二世說:「我可以見丞相嗎?」閻樂說:「不行。」二世說:「我希望得到一個郡做個王。」閻樂不答應。又說:「我希望做個萬戶侯。」還是不答應。二世又說:「我願意和妻子兒女去做普通百姓,跟諸公子一樣。」閻樂說:「我是奉丞相之命,為天下人來誅殺你,你即使說了再多的話,我也不敢替你回報。」於是指揮士兵上前。二世自殺。

胡亥死時只有二十四歲,皇帝也僅僅當了三年,後來以黔首(即百姓,因為秦朝崇尚穿黑衣)的禮節埋葬了他,墓地在杜南(今西安西南)的宜春苑中。秦二世胡亥和始皇帝嬴政一樣沒有後來皇帝的謚號和廟號,這是因為秦朝實行中央集權制,維護君主的絕對權威,禁止臣下對君主議論評價,到了漢朝,隨著治國思想由法家變成儒家,謚號和廟號也就出現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老乖往事 的精彩文章:

高曉松的「詩和遠方」弱爆了,魯迅才是爆炒金句的頂級大廚!
商朝興亡史:建立在湯,全盛在武丁,滅亡於紂

TAG:老乖往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