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現場體驗「史上最冷」的平昌冬奧會

現場體驗「史上最冷」的平昌冬奧會

作者:沈雷(騰訊·大家專欄作家,上海文匯報體育版主編)

早在三個月前,平昌的寒冷就為世界所知。

去年11月4日,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落成典禮上舉辦的韓流演唱會,造成六名現場觀眾因體溫過低而就醫,儘管當時的氣溫「高」達3.4℃。這個意外事件激發了眾多媒體的探究欲,於是一連串得到韓國官方承認的數據被廣泛傳播:平昌郡在冬奧時段(2月9日至25日)的歷年平均最低溫為-9.8℃,曾經創造過-27.6℃的極端紀錄,有望突破利勒哈默爾創造的最冷冬奧會紀錄(-11.7℃)……數據還不夠貼切表達程度,甚至有韓國媒體做了實驗,在夜間入場15分鐘左右,所攜帶的筆就已無法寫字。

有感性有理性的全方位闡述,讓平昌的寒冷深入人心,甚至可以說製造一定程度的恐慌——尤其是當你不得不面臨在一座四處透風的室外場地枯坐四五個小時的挑戰時,內心總會不時產生「我的保暖裝備是不是足夠」的疑問。而在身處平昌的中國記者間,這幾日的寒暄開場白也從「吃了嗎」「寫啥呢」轉成了「你去嗎」「衣服帶夠了嗎」。

從某種意義而言,大部分記者最終依然選擇前往名聲不佳的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親睹開幕式,是出於體驗寒冷的找虐心態。單就欣賞或是採訪的角度而言,坐在開幕式的現場遠遠不及觀看電視轉播,只有提前得到每個環節細節的持權轉播商,才能在第一時間將畫面與內涵聯繫起來,而大部分的觀眾(包括甚至無權坐在監視器前的普通記者們)只能傻乎乎地猜測一番。而酷寒——似乎超越了韓朝聯手、火炬點火方式等等成為這屆冬奧會開場白的第一主題——卻只能通過身臨其境來感觸。

2月9日,朝韓兩國代表團旗手舉「朝鮮半島旗」共同入場

也許是想幫韓國一把,造就惡劣天氣的老天,在最關鍵的時刻卻又伸出了援手。開幕式當天的回暖沒有徵兆,下午3點左右甚至達到了零上,要知道此前一天最低溫尚在-17℃,而此後一天一場預計中的降雪又將把低溫拉至零下兩位數。唯獨令人有些擔憂的,是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附近始終未停歇的小風,每秒超過5米的風速比微風稍大,又未夠和風,在這樣一個寒冬里已經足夠殺傷力,每一次掠過裸露在外的肌體,都能抽走屬於你的一部分靈魂和意志。

平昌之冷一而再再而三地成為媒體報道對象後,韓國官方曾拿出了一套整改措施,諸如為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增設防風膜、在看台區安裝取暖器,不過在現場幾乎全無蹤影,或者說即使真的兌現了諾言,也別指望能產生什麼效果——傳說中的取暖器只有40台,現場人員卻多達4萬,能製造1對1000制暖效果的,恐怕得是鍊鋼的高爐;至於防風膜,對於這座每個看台均為獨立建築、寒風可以從四面八方襲來的體育場,不會比40台取暖器產生更大的價值。而人手一套的「開幕式禮袋」里,韓式小皮鼓與手電筒原本就只是現場表演配合道具,除了毯子和坐墊,其他的禦寒物件用者寥寥:防風雨衣要想套在本就臃腫的外套之外,是一個難度不小的挑戰;而暖寶寶據部分使用者稱無法速效起熱;絨線帽對於一些忽略了頭部保暖的人士而言應是很不錯的補充,但相當數量的帽子卻是綠色的。

無論9日當天的氣溫比起前後數日有多美麗,平昌終究還是寒冷的。但每個人的耐受度天差地別。同排一位美國記者在一個半小時內離席六七次,只為了回到有暖氣的媒體工作間緩一緩神,還沒等到五環旗升起,就又示意我讓他借道而過,「Sorry, last time.」身邊也有同行端坐整場沒有絲毫異常表情,至多只是輕跺幾下腳,無論是看台上有人cosplay特朗普和金正恩,還是韓朝聯合入場時,都淡定地端起手機拍攝視頻,一旁的我的雙手根本不願意離開口袋。

以我這麼一位南方人的正常氣溫耐受度,在中國代表團入場——也就是整場儀式差不多半程之時,體感基本正常,情況仍屬可控,只是偶爾拉高下圍脖,儘可能地只留眼睛裸露於外。但隨後的痛苦不斷加劇。巴赫的雞湯在耳邊成了完全沒必要多說的廢話,有觀眾從看台躍下試圖與《阿里郎》演唱者合影的滑稽一幕(當然不會出現在轉播的鏡頭裡)也激發不起笑意,在意的只有從腳底升起的寒意,一寸寸侵蝕著被牢牢包裹卻無可奈何地失陷的肌體。你會怨恨為什麼《奧林匹克頌》要連著唱上兩段,怨恨全利卿、朴仁菲、安貞煥繞圈的步子為何如此之慢,而韓朝女子冰球選手攜手走過的那段樓梯簡直長得望不到終點,甚至對金妍兒的舞步毫無興趣,只求速速點燃聖火,終結最後的懸念。剩下的只有快步跑回室內尋找一杯熱飲,任煙花在背後的夜空點亮。

捂著加熱的灌裝咖啡只消三分鐘,方才的寒冷便找不到蹤影。平昌的寒冷其實也不過如此,讓人忿恨卻不至於絕望,讓人痛苦尚未至於麻木。你很難認定那些媒體所說的酷寒是假的,畢竟老天在最後關頭作了弊調了溫,但它們也未必全然正確,至少那個有關被凍僵的筆一定是訛傳——我的筆放在包外貫穿全場,它依然可以有效工作,但書寫卻是有難度的,因為僵硬的手部不便運動。

某些人們以為的事情,通常不盡然如此。走出平昌奧林匹克體育場後,陸續接收到了不少微信,不得不發出自入場後的第一條朋友圈:「我還活著。」方才的靜默,不是因為冷出了毛病,只是在場內WiFi和手機信號全然不起作用罷了。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騰訊大家 的精彩文章:

白領失業潮來臨,你準備好了嗎
《刺殺騎士團長》與村上春樹的中年氣質

TAG:騰訊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