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淡然如風,於世獨立-有感於白落梅筆下的「林徽因」

淡然如風,於世獨立-有感於白落梅筆下的「林徽因」

我不知道風是在那一個方向吹

黃磊

00:00/00:00

01

春日遲遲,冬寒未卻,在冷風乍起的午後,耐著性子去讀白落梅的經典之作《你若安好,便是晴天》,果然如新茶耐品,治癒系的溫潤直浸心田。

落梅文章有古樸典雅的風情,傳統文風的鋪陳與華美。乍看起來美如絲綢,獨特的優雅氣質自帶空谷幽蘭般的疏離感。唯有靜下心來,認真品讀那些令人口齒生香的詞句,方能融入其中,穿梭至另一個動人的世界。

自以為早就對林徽因的一生足夠了解,卻只知她的才情一流她的風華絕代她的無與倫比,不知她在人生路上能夠既隨心而擇又足夠理智清醒,亦不曾懂得她也有為追求現實安穩的怯弱,也有過在情感和事業、現實中尋求平衡時的掙扎。

落梅文字夠細膩,品讀林徽因和徐志摩的愛情,一字一句的揣度都盛滿了對兩位詩作的誠意理解,亦裝載著芸芸世人在情濤浪海中倍受顛簸的悲苦體驗。

02

宦官之家的留洋少女,固然內心充滿了詩意和夢幻般的熱情,卻也見慣了才情深至的父親對平庸狹隘母親的冷漠薄情。人情練達和滿腹詩情像矛盾的兩面,完美地集合在這位貌美才高的女子身上。

她有如夢似幻的至美至誠的遐想,也曾有與長己八歲的詩人志摩品詩論學暢談人生的浪漫快意。但她更有自己清蓮如許的謹慎和對世人流言蜚語的忐忑。

徐志摩要為她離婚,置髮妻與骨肉不顧;以愛的名義把全部的熱情給予她,把徹骨的冷酷給了為他默默生養的妻子,於德於情,在她看來都太過激烈太過沉重了。

她做不到像後來的陸小曼一般不管不顧天雷地火般決絕濃烈,儘管她內心也曾有那麼一絲一毫的突發奇想。但是母親被辜負一生的凄涼太真實了,徐志摩對待妻子的涼薄做法太不像多情詩人所為,都無比真實地提醒她,跟著縹緲不定的愛情走,太冒險,太難預卜。

她的教養,她內心對於安穩的渴望,逼迫她冷靜理智清醒。她願意在志摩濃烈誠摯的神情和詩意里尋找信仰的自由,卻僅限於此;像詩文相和的知己,像靈感迸發出火花的熱情碰撞,如知己如友人,而非現實瑣碎生活中的愛人。

03

落梅文字對她在情感處理上的分析,頗有對當下女人的惠及意義。

年輕浪漫的女孩比比皆是,願意為愛瘋狂作撲火飛蛾的姑娘也是多如繁星。不是濃烈不好,不是講愛情大過天有偏,而是人生此消彼長的拉鋸戰里,我們內心究竟該權衡的是什麼?是愛情?還是現實得要命的餘生?

這世上有女生拘謹內向,心裡燒成一團火嘴裡說不出一句浪,眼裡心裡怕的都是別人的感受。這世上有女生缺乏安全感,縱使有一萬個豁出去的理由,卻會為一句毫不肯定的現在所打敗。

也許,那些不顧一切勇往前沖的女人,比如陸小曼更容易抓住符合心意的完美。縱使如流星隕落、煙花成灰,也好過餘生漫漫在求而不得的失意歉疚度過。這是林徽因的失意,也是反向對那些對感情猶豫彷徨女孩的啟示:不後悔的人生,總要勇敢去追。

林徽因一生最摯愛的事業是文學與建築。縱使她在戰亂遷徏甚至卧病四年的時光里,她也從未停止過對詩意文字、專業學術的熱愛。

她用她所擁有的全部年華,來爭取生命存在意義的最大化。人活一世,不為留名後世亦不為膚淺的富貴榮華,而是讓你所鍾愛的那些結了緣的東西有存在的意義。

她最好的年華里就得過肺病,而且以後的人生里也是此病糾纏不休。她和平凡女人一樣走過生兒育女、柴米油鹽的平淡歲月,可是她好強自信,從未間斷過所愛之業,並堅持用充沛的精力和不竭的才華爭取自己的完美人生。

在她那裡,婚姻不是女人的最後歸宿,漂泊無定不是柔弱女子的悲苦凄涼,反而在她身後,是一樹一樹的花開,是一處一處的燦爛。

在香山療養,她涌動詩情,在文壇上留下諸如《你是人間的四月天》這樣靈動飄逸鮮活的作品;在李庄卧病,她專註學術,在建築專業留下《中國建築史》其中一章的真知灼見。更不消說,後來的十年人生

里,她修復古建築,執教清華,參與新中國國徽設計。

林徽因愛古建築專業勝過愛愛情,勝過鍾情的詩歌散文小說,她能用大半生的精力幫助世人改變對此行業的認知,並和許多人一起造就建築學科誕生崛起。

世人眼裡,她本美若辰星,卻富於眾人難及的才情;她本多情,卻富於愛情之外的追求。甚至,她用學者的精深卓越展示出柔美女人詩意浪漫之外的女強人氣質。

白落梅說,許多人都做了歲月的奴,匆匆地跟在時間背後,忘記自己當初想要的是什麼,如今得到的又是什麼。

當大多數人都鼓噪著如何快速致富、一夜成名之時,那些靠近我們內心最近又最能使我們心安止痛的良方是什麼?

我想,應該是那些能讓我們平靜純粹又念念不忘的。它來自精神層面,又直擊靈魂。

就像電影《無問西東》,它能打動那些內心純粹的人,也告訴世人屬於精神層面的信仰才是支撐這個社會變得美好的精髓。

我們從精神的信仰中尋找到自己堅持一生的事業,找到自己無怨無悔的真實存在,找到可以傳遞給他人溫暖的力量,因為這才算是讓你永遠歡喜永遠充實的東西。

相較於當下時代的浮躁焦慮,而歷經情劫戰亂離別疾病之苦的林徽因,從未放棄過那些屬於一個人靈魂所求的東西。即使放到今天,她的選擇不單純是詩書文字、事業心,更像是修心之人時刻都明確內心所求的東西。

所以不管堅守情感道德的人們,如何用有色眼鏡抨擊她的多情。但不可否認的是,林徽因對詩文對古建築藝術的熱愛,對初心所愛事業的一生追隨,且單憑這點純粹,都值得和現實生活妥協的女人們反思一下自己的選擇。

PS:圖片源於網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風向晚碎語 的精彩文章:

有多少中國媽媽也是「神秘巨星」

TAG:風向晚碎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