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曹爽麾下最強謀臣,獻出一計,連司馬懿都害怕,可惜曹爽沒聽

曹爽麾下最強謀臣,獻出一計,連司馬懿都害怕,可惜曹爽沒聽

(圖說三國·談天說地·第18期 文/無常奉天玉)

公元249年正月初六,在家裝病,韜光養晦多時的司馬懿,突然發動高平陵之變,取代了曹爽把持朝政的地位,並逐漸架空了魏室。從那時起,江北的天下,雖然名義上還姓曹,實際上的掌權者,卻變成了司馬家族。與此同時,曹魏的宗室和嫡系,也遭到了打壓和迫害,逐漸沒落。提起此事,大多數人,都認為司馬懿此次出手穩准狠,使曹魏宗室,根本沒有反應的時間,不負「冢虎」之稱。其實不然,在司馬懿發動高平陵之變的時候,曹爽一系還有一顆強有力的救星,只不過曹爽不納忠言,親手斷送了最後的希望,這個救星是誰呢?這又是怎麼回事呢?

此人名叫桓范,字元則,曹操做丞相的時候,他便入丞相府任職,先後經歷了曹操、曹丕、曹叡、曹芳四任主公,是曹魏的舊臣。桓范曾擔任過中領軍尚書、征虜將軍等職,後來被拜為大司農。雖然到了如今,他的知名度早已低的可憐,但是他是一個有才華、有眼光、有謀略、有膽魄的人。若非曹爽不納忠言,他若許真得能扶大廈之將傾,避免曹魏宗室被迫害殆盡的悲劇。為什麼要這麼說呢?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他在曹爽把持朝政期間,做過哪些努力。

一、防患於未然

曹爽被選為託孤大臣之後,原本還能與司馬懿和平相處,但是不久之後,他便開始膨脹,不但架空了司馬懿,獨攬大權,還變得驕奢淫逸,不思進取。後來他則經常與自己的兄弟,一同出城遊玩。這個時候,司馬懿還在家韜光養晦,一點都沒有展露出自己的野心,桓范卻提醒曹爽道:「你們兄弟總攬大權,掌管禁兵,不應該一起出城,否則萬一哪天,有人關閉城門,將你們拒在城外,你們怎麼辦呢?」《三國志》注引《世語》曰:「爽兄弟先是數俱出遊,桓范謂曰:『總萬機,典禁兵,不宜並出,若有閉城門,誰復內入者?』」結果曹爽並沒有放在心上,反而囂張地回答:「誰敢爾邪!」

在曹爽權勢滔天的時候,桓范便能未雨綢繆,提到考慮到這一點,可見其眼光與謀略。如果曹爽聽取了他的建議,在自己出城之時,令自己的兄弟留守洛陽,或許高平陵的悲劇,便不會上演。

二、危急時刻,為曹爽獻奇計

桓范站在曹爽一方,一方面是因為曹爽代表著曹魏宗室,而他忠於曹魏,另一方面則是因為,曹爽待他禮遇有加。其實,曹爽厚待他,並非因為賞識他,僅是因為兩人是老鄉罷了。因此曹爽並不倚重信任桓范,也沒有對桓范提出的問題加以重視。於是高平陵之變,還是爆了——司馬懿趁曹爽兄弟出城,隨皇帝曹芳拜遏高平陵之時,關閉城門,發動了政變。當時桓范還要城中,但是他經過兒子的勸說之後,毅然決然的出城,前往了高平陵。這個時候,曹爽想回洛陽已經不可能了,於是桓范建議他挾皇帝到許昌,並號召天下的兵馬,抗擊司馬懿。

此計雖然看似冒險,卻有不少可行之處,畢竟皇帝在他們手中,他們佔據著正統,再加上當時的桓范,還擔任著大司農一職,有權調集糧草,各地起兵討伐司馬懿之時,不必為輜重而憂心。可惜這一次,曹爽依舊沒有採納他的建議,而是回答道:「司馬懿只想奪走兵權,並不想要我的性命,我投降之後,依舊能夠做個富家翁。」結果令曹爽沒想到的是,他投降之後,司馬懿並沒有履行諾言,不但將其下獄並誅殺,還夷滅了他的三族,他之前的黨羽,及一部分曹魏宗室,也遭到了迫害。至此,曹魏名存實亡。

說到此處,我們不得不承認,桓范是一介大才,司馬懿出手之前,他能未雨綢繆;司馬懿出手之後,他也能出奇計應對,連同為曹魏四朝舊臣的蔣濟,都將其稱之為曹爽的智囊,在他前往高平陵之時,表達了自己的擔憂。不過司馬懿倒是非常淡定,他早就料到了曹爽,不會聽取桓范的建議,曾對蔣濟說,曹爽胸無大志,貪圖安逸享受,一定不會用桓范之計進行反抗。事實證明,司馬懿猜對了,桓范空有一身挽救魏室的本領,卻生生被曹爽斷送了興復魏室的希望,最終只能痛哭道:「曹子丹佳人,生汝兄弟,犢耳!」

本文所有資料均來自於《三國志》等書,小編保證內容之真實性,同時無任何影射、不涉及任何政治。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一品歷史 的精彩文章:

此人是曹操八虎大將之一,生擒過關羽,擊敗過趙雲,部隊天下無敵
劉備奪取漢中,用了什麼計策?這個計策連曹操拿他都沒有辦法

TAG:一品歷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