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科技 > 發射台沒被炸平,新的人類最強現役運載火箭誕生!馬斯克吹的牛又一次變成了現實!(內附發射視頻)

發射台沒被炸平,新的人類最強現役運載火箭誕生!馬斯克吹的牛又一次變成了現實!(內附發射視頻)

主頁菌說


2018年2月7日,經過2個多小時的推遲後,SpaceX公司的重型獵鷹火箭終於首次從肯尼迪航天中心LC-39A發射台發射,火箭目前工作一切正常,雖然火箭芯級回收似乎並不順利,此外二級還需要5小時的長時間滑行測試,

但是人類現役最強運載火箭的寶座已經易主的事實已經無可撼動

。公司創始人伊隆·馬斯克吹了7年的又一個牛成為了現實!




今天的發射由於高層風的影響,發射時間一推再推,瀕臨最終發射下沿,就在觀眾們幾乎以為今天發射將要取消的時候,SpaceX重新敲定了發射時間,火箭開始加註推進劑,最終一路向前,順利發射升空,

整個過程相當震撼!

廢話不說,直接上視頻!




其實有這個視頻我覺得就夠了!




數次推遲,終於成功,過程震撼




火箭起飛瞬間,2000噸的起飛推力確實不是震撼兩個字所能形容的


(感謝這些攝影作者,具體來源詳見水印,一併致謝了)



火箭起飛後,此時火箭芯級(中間)已經出現節流跡象,火焰相較助推器更弱



這張圖中的芯級節流非常明顯



最關鍵且最危險的的助推器分離階段,火箭冷分離機構工作正常



依舊是排山倒海的歡呼聲!致敬這些勇敢創新的工程師們!



助推器正在返回著陸場的路上







兩枚助推器同時回收不再只是宣傳片上的動畫,而是真實發生的一幕



SpaceX火箭回收飽受爭議和質疑,一路走來日漸成熟,如今已經鮮有人再懷疑了



當然,網友們,還記得這輛要送往火星的特斯拉跑車么?




沒錯,它已經順利飛出大氣層了,現在正在繞地球旋轉,5小時後,在演示完長時間滑行性能後,火箭二級將進行最後一次點火,這輛特斯拉將正式進入地球-火星轉移軌道




馬斯克在車上設置的彩蛋,Don"t panic!不要驚慌!



有關此次發射的技術看點,詳見我們的上期文章:炸平發射台還是成為現役運載火箭之王,今晚或見分曉!


歷經坎坷,初心不改,終迎成功



重型獵鷹火箭高

70米

(約20層樓高),寬12.2米,起飛重量1420噸,標稱近地軌道運力高達63.8噸。

如果首飛成功,該火箭將成為現役運力最強的運載火箭,在人類航天史上也僅次於登月所使用的土星五號和能源號火箭(N1不算)。該火箭構想最早出現於2004年,從2013年開始年年都號稱要首飛,結果年年推遲,設計改了又改,首飛推了又推。即使首飛箭已經在發射場就位了,

卻因美國兩黨掐架,政府關門這種「飛來橫禍」的影響而遲遲不能進行靜態點火測試。


可以說重型獵鷹一路走來,幾乎和SpaceX一樣,坎坷多到數不清!這款火箭最初在2011年首次曝光時,SpaceX還僅有獵鷹-1一款成熟火箭,

三射三敗的糟糕記錄讓業界和公眾對這款「PPT火箭」投來了無數的嘲笑和譏諷




最初版本的的重型獵鷹火箭,還是基於獵鷹9的1.0版本而來


重型獵鷹火箭和火箭回收,都是馬斯克一直堅持的理念,但是2015年和2016年兩次連續的爆炸事故,讓公司的發展陷入困頓。尤其是2016年9月1日公司獵鷹9火箭突如其來的驚天一炸(往期文章:[分析]屋漏偏逢連夜雨—SpaceX的第三次低谷),徹底把這個夢擊得粉碎,公司一夜之間再次跌下神壇,各路負面消息一時間充斥媒體。



這已經是SpaceX史上第三次重大挫折了,創業道路之坎坷可見一斑


歷經3個月的事故調查,公司於2017年初恢復了火箭發射(往期文章:還記得曾經炸掉發射台的那個火箭么?今天,他涅槃重生了!)。並在2017年交上了18次發射全部成功的傲人答卷!詳見2017年全球航天發射集錦和盤點。然後就是2018年,重型獵鷹火箭終於千呼萬喚始出來!




馬斯克最早在2013年TED的一次訪談中公開展示了火箭回收復用和芯級並聯的設想,

當時迎來的不僅是掌聲,也有嘲笑和不屑

。畢竟有著太空梭和N1火箭的反面典型在前面,重複使用的航天器無異於天方夜譚。然而

「重複使用」

四個字,正是SpaceX創立15年來最大的夢想,筆者也認為是從根本上降低天地往返費用的終極解決辦法,雖然不能說SpaceX的道路一定會最終成功,但是SpaceX卻一直在這條道路上不斷前行,

歷經數不清的挑戰、嘲笑和失敗,卻

仍然初心不改




他們曾經這樣失敗過(2016年9月1日,Amos-6爆炸事故)





也曾經這樣失敗過(2015年7月,CRS-7解體事故)




還有這樣(回收失敗)



還有(ABS-2A和Eutelsat 117 West B一箭雙星任務,回收失敗)



還還有(2015年初,Jason-3任務後回

收失敗)




或許這才是這家公司之所以能夠如此引人注目和備受推崇的原因,或許可回收的運載火箭只是和太空梭一樣,是另一個成功而又失敗的偉大嘗試。翻開網路上有關這家公司的新聞,從來都是極富爭議的——鮮花和雞蛋同飛,讚揚與批評同框。

這家公司曾經被無數的「專家」嘲笑過,也被無數的網友謾罵過,但這家公司終於堅持到了成功的一天。

或者說,一個男人從公司創辦伊始吹了17年的牛,今天終於成真了。


任何人都不能否認的是,當重型獵鷹火箭的兩枚助推器同時回收落地的時候,誰能不說彷彿看到了人類登上月球以後另一個航天新時代的曙光?


三射三炸,三起三落,伯樂相助,起死回生


事實上,不僅是我上面展示的那幾次挫折,SpaceX這家公司自2002年創辦至今15年以來,真可謂是一路坎坷,數次生死一線。馬斯克最初創辦公司時曾經求援俄羅斯,但不被重視,屢屢碰壁(這段故事詳見往期文章:[深度]從閉門羹到猛禽—SpaceX坎坷的發動機之路(上))。而後憤而自行研發液體運載火箭,

但研發的獵鷹1型火箭曾經三次試射,三次爆炸,幾乎淪為業界笑柄

。創始人馬斯克同時又開辦了另一家電動汽車公司「特斯拉」,兩家公司同時陷入困境,

曾經的億萬富翁差點兒一貧如洗到要住父親家的地下室

。最終在朋友和投資人的幫助之下,在馬斯克個人的執念堅持之下,兩家公司同時起死回生。



三射三炸的獵鷹1型火箭,一段揮之不去的夢魘,同時也是一段創業的傳奇



SpaceX在2008年末正式獲得了NASA的國際空間站商業補給服務合同(Commercial Resupply Services,簡稱

CRS合同

),

採用公司全新研發的獵鷹9火箭向國際空間站運送共計12次貨物,

憑藉NASA一紙訂單的輸血效應,SpaceX起死回生。



2012年10月8日,由梅林1C型和1C真空型發動機驅動的獵鷹9 1.0版火箭成功發射,正式執行第一次CRS貨運任務,任務代號CRS-1



發射後第三天,也就是10月10日,同樣由SpaceX公司研發的貨運龍飛船成功對接國際空間站,成為人類歷史上第一個有獨立能力向國際空間站運送貨物的私營航天企業,風頭一時無兩,筆者也正是這個時候開始關注這家公司的


按照道理來說,這個故事寫到這裡其實應該可以結束了,在2012年時,SpaceX就已經是一家屌的飛起的公司了。

為什麼這麼說呢?因為

獵鷹9火箭從頭到腳,尤其是發動機都由SpaceX研發、生產和組裝的,龍飛船也是SpaceX獨立研發完成的,而且還能返回地球,具備了載人的潛力。

我們對比下

同期獲得CRS合同的軌道科學技術公司,它的火箭一級發動機是買的NK-33,一級箭體(包括儲箱、增壓系統、管路、感測器)是烏克蘭的,

火箭基本就是「攢」起來的。而天鵝座

飛船(下圖)看起來就像個飛翔的超大個易拉罐

,沒有再入能力。唯一真正算是軌道科學公司自行完成的只有飛船的服務模塊(Service Module,下圖太陽能電池板連接的部分)。




軌道科學技術公司的Cygnus(意為天鵝座)貨運飛船,後期又推出了加長型,結果使得這個飛船長得更像易拉罐了


一般公司到了這裡,只要維持好火箭和飛船的運營,再接一些商業衛星發射合同,然後鳴鑼上市,公司不斷擴張,機構變慢慢變得臃腫不堪,效率不斷變低,技術創新也會慢下來,如果運氣好能拿到軍方訂單,

搞不好就是下一個ULA(聯合發射聯盟)。

OK,到此為止,

這個故事就這麼結束了。




但是馬斯克卻並不這麼認為!


敢叫日月換新天,不向霸王讓寸分



今天這次發射絕不僅僅是一次新型火箭的試射,而是一次運載火箭之王的爭霸!雖然發射的成功,讓這場王者之戰終於落下帷幕,

ULA徹底被10年前還是一個襁褓中嬰兒的SpaceX踩在腳下,重型德爾塔4火箭維持十餘年的現役運載火箭之王寶座只能無奈讓出

。雖然在絕密載荷發射領域,重型獵鷹還難堪大任,但是未來的競爭卻是越來越激烈了。



這場大戲越來越好看了!




今天其實想說的太多,但似乎又不能說得太多,我就借用知乎上一位答主的回復吧:


02年馬斯克創立spaceX,當時有人說他是投機騙錢紙面功夫肯定見不到真火箭;


06年~08年獵鷹1號連炸三次,當時有人說私人航天毫不靠譜肯定成不了;


10年的時候推出獵鷹9號,當時有人說這九台並聯N1再世不放炮仗你敢信;


12~14年的時候試驗蚱蜢火箭,當時有人說不用降落傘狂風支筷子就是異想天開;


15年的時候回收失敗兩次爆炸一次,當時有人說回收無望路線錯誤得不償失;


16年的時候海上回收繼續失敗兩次,當時有人說就算陸上能成海上不行損失運力還是沒意義;


16年中獵鷹9號海上回收受損,當時有人說這回收受損拆解大修成本不堪設想;


16年9月地面測試火箭爆炸,當時有人說新興公司管理混亂擴張無序果然不行;


現在是17年中(

回答該問題時

),火箭回收成功第十三次,火箭復用成功第二次,48小時連續兩發成功,12天內三發成功,他們開始質疑為何其他原本質疑spaceX的人不說話了。



歷史告訴我們,先驅者從來都是孤獨的。


對於我們來說,還是那句老話——耐心,是一種美德。




還記得當年奔跑在路上的那一枚助推器么?


曾經

不止一次有網友問我,為什麼你們公眾號關注SpaceX那麼多?今天我還是要說,

其實,我們並不是多麼推崇某一家公司,而是致敬那些勇敢無畏的創新者。

他們不滿足於拿著壟斷合同攫取利潤,或者是做一個尸位素餐的國防承包商,或者一面對競爭就派出國會政客向政府索要補貼。他們勇敢創新,承受風險,屢戰屢敗卻依舊屢敗屢戰。他們面對航天領域幾十年沒有根本上技術革新的現狀,頂著無數媒體和同行的冷嘲熱諷一步步實現心中的狂想。

我們要報道的是這樣的一群人!我們不希望世界上僅有一個SpaceX,我們希望有千千萬萬個這樣的企業。




iPhone用戶打賞清掃這裡,打賞都將轉給作者本人。




想了解更多的航天科普新聞,請關注我們的公眾號「航天愛好者」!


歡迎各位愛好者投稿,各抒己見,暢所欲言!



歡迎訪問我們的網站:

www.spaceflightfans.cn


最新的航天新聞聚合和發射預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航天愛好者 的精彩文章:

紀念那些為航天獻身的先輩——淺談暴風雪太空梭的逃逸系統
旅遊百事系列之「四通八達的阿爾瓦塞特」

TAG:航天愛好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