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讀經史,意在言外,義在書外。依文解意,走不進書外的真義世界!

讀經史,意在言外,義在書外。依文解意,走不進書外的真義世界!

《易傳》子曰:「書不盡言,言不盡意,聖人立象以盡意,設卦以盡情,繫辭焉以盡其言,變而通之以盡利,鼓之舞之以盡神。」

萬物實相,既不能寫出來,又不能說出來,只能用心去體味,才能參悟真義。實實在在的道理,不是讀來的,也不是聽來的,而是在真切的行動中體會來的。有字的經,是寫在紙上的,無字的經,是寫在心裡的。沒有文字的經,才是真經。字句轉達主觀信息、情感或思想,但思想或情感與字句,並非同一樣東西。(詳見:剎土微塵,皆求法處。略談佛法「真經原來無一字」)

窮盡文字,無以盡達真義

孔子說:「文字不能完全表達語言,語言不能完全表達意義。」

那麼聖人的意圖就不能表現出來了嗎?孔子說:「聖人創立卦象是為了充分表達意念,設置六十四卦是為了充分表達真偽,加上文辭是為了充分表達要說的話,使卦爻變化、相通,是為了充分顯示有利之處,激勵人們是為了充分顯示它的神奇。」

「乾卦」和「坤卦」 集中體現了《易》的內涵嗎?乾坤確定了秩序,《易》的原則就以它為基礎。乾坤毀滅了,那麼就無法體現《易》的原理。

《易》的原理體現不出來, 那麼乾坤差不多就要停止運動了。因此,形而上者叫做道,形而下者叫做器,將它們結合調節叫做變,推演運用叫做通(詳見:人生不二法則,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在民眾中實施運用叫做事業。所以,卦象是聖人用來顯示天下萬物繁雜的現象,模擬它們的外形面貌,反映事物的特性,因而叫做卦象。

聖人用來顯示天下萬物的運動變化,觀察它們的普遍聯繫,以推行立身處世的準則和規範,加上文辭,用以判斷吉凶,因此稱為爻。極盡天下萬物最繁雜的現象,這是卦象的演化,激勵天下萬物運動的,是卦爻辭的啟示。互相聯繫並適度調節,是變化的結果。推動萬物運行,是變通的結果。對它們心領神會的是人,默默成就它們,無言中確立信賴,是德行顯現的結果。

《繫辭》認為,只有超凡入聖的人才能成功地解決這一難題,而《周易》則是成動解決這一難題的代表作、典範,所以被看成是「經典」。具體地說,《周易》用六十四個卦象和卦辭、爻辭,揭示了天地萬物的形貌、特點、聯繫、運動變化的普遍規律,表現了聖人對天地萬物的理解和把握,以及聖人的偉大品德。

人世間最大的難題之一,就是用什麼方式來表現宇宙萬物千變萬化的形貌及其內在聯繫,用什麼方式來傳達人們內心對大千世界的深奧複雜微妙的感受。

悟「,可究真義

這裡提到的「言」與「意」的矛盾,恐怕才是真正要關注的焦點。言語、話語、表達手段和方式總是有限的,外部大千世界和深幽的內心世界卻是無限的。如何用有限來表現無限,既是哲學問題,又是藝術問題,同時也是人生問題。

俗語說「靈機一動,計上心來」。 這個「機」字如果能真正領悟透了,那麼悟性就算是開了。說事育人,人生迷霧,其實在於點撥開這個「機」,讓你的「機」打開。

這裡的「機」是機要,闕要、關鍵。禪修的人,一句話,豁然開悟。頓悟是醍醐灌頂,大徹大悟,忽然靈光一閃,開了竅。

豁然開悟,是形容徹底曉悟。頓悟是平時用功,用到相應,才能豁然開悟。靈機是心血來潮、隨機應變。直覺、感應交道。悟性是人類特有的靈性,是發潤於通常思維基礎之上的高級智慧

人人皆有悟性!悟性是一種智慧的體現。聰明人一撥三轉,糊塗人棒打不回,這就是有無悟性的區別。

悟性是人類智慧的最高境界,是一切科學、藝術、創造、發明不可或缺的靈性法寶和智力密鑰。悟性是對事物理解、分析、感悟、覺悟的能力。悟性高的人通常都是將自己的體會和感受融合其中,獲得屬於自己的東西。無所覺是迷,有所覺是悟。悟性和慧根一詞有異曲同工之妙。

悟通天下!悟得天下!挖掘悟性之泉源,捕捉悟性之蹤影,施展悟性之神功,此為通向事業成功之路的不二法門。

老百姓關心的是自己的切身利益,只有精英、君子才會去思考遠離切身利益、又關係到切身利益的這類問題。他們的思考是有價值和意義的。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水潤生 的精彩文章:

升級關係,不需要表白!用戶道學、佛學、中醫提問回答精選一二
立春來了,大地回暖。你知道立春節令之龍圖、物候、歌訣、習俗嗎

TAG:水潤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