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創意 > 現在香港設計師都喊大家去住水泥管子了?

現在香港設計師都喊大家去住水泥管子了?

現在,買房壓力很大,那租房呢?

在北上廣深等城市的「游牧民族」們常說,自己是月光族,房租基本是工資的一半。

通常,我們租房首先考慮的因素是交通便捷與否、在幾環、干不幹凈。

當然也有看重室友顏值的……

而房間的面積大小並不那麼重要了,能裝下自己,一個人悠然自得也是不錯的。

香港出了名的房屋緊缺,因為土地寶貴,居民人均住房面積是 150 平方英尺(即 13 平方米),在港劇里也經常能看到,一家三世同堂住在一套公寓里,孫子孫女加班回來都會喝上一碗阿婆煲的甜水。

不只是外來人口,對於本土居民來說,住房短缺問題是大家面臨的共同問題。不過,設計師發現了一個突破口,那就是在香港,有些時候建築之間留下的狹窄的土地上,不容易建一棟新建築,如果把土地利用起來,做一些有別於傳統的住房設計呢?

於是就有了這個造型類似於水泥管子,很前衛的水管屋 Opod,設計師 James Law 說解決住房短缺問題的方法之一就是讓人們住在城市的「剩餘空間」。

以大型水泥水管為造型的水管屋面積約 11.15 平方米,造價超過 12 萬港元,圓滾滾的,的確佔地面積很小,像室外版的膠囊旅館。

在一個濱海公園的高架橋下,放置著一個水管公寓,供市民參觀,從參觀人群來看,水管屋很吸引年輕一代。

水管有 2.5 m 高,足夠一個成年人走來走去,不用擔心碰到頭。

水管屋安裝了半透明的玻璃門,一眼望去,麻雀雖小,五臟俱全吶。

簡約風格的裝修風格,基本家電都配齊了:

空調、燈、微波爐、水槽、冰箱

單人床

把床墊推上去,再把這兩個支架推上去,單人床就變成沙發啦

看電視的距離也剛剛好,背景牆用雜誌和綠植、相片來裝飾,就是一個簡易的迷你客廳。

水管屋更像是一個單身公寓,適合挑戰創新生活體驗的人居住,房屋本身能夠承受巨大的壓力,有良好的防火、防風、隔音及隔熱功能。

不過也有不方便的地方,它現在還是一個概念房屋設計,還沒有獨立的電力、供水、排污系統,儲物空間也比較小,長期居住會不方便。

不過它的確是一個有趣的城市景觀,如果作為民宿、旅館,相信會成網紅噠!

此外,對於愛美的女生,水管屋裡還缺少一個重要的物品——鏡子!如果想在牆面上貼一面鏡子,可能就會成這個樣子……畢竟房間的牆壁不是水平的……

設計師 James Law 是英國皇家建築協會會員,他一直嚮往建築師可以通過創新設計對社會做出貢獻,看到香港的用地面積和住房之間的緊張關係,他萌生了 Opod 的創意,希望能真正的在有限空間內,為需要的人提供更舒適的環境。

不過仍然有一個問題要處理,雖然在管道里和集裝箱里建造公寓是合法的,不過在香港,想要住在裡面卻是法律不允許的。

也就是房子可以建,只是沒有主人啦……政府稱對探索這種住房持開放態度。

其實在香港,對迷你住房模式的探索已有很多了,比如 Markbox 公司把集裝箱改裝成公寓。

這些都是環境好的,還有一些只適合睡覺,空間很局促的。

劏房,即「分間樓宇單位」,又名房中房,是香港出租房的一種,業主或二房東將一個普通住宅單位分間成不少於兩個較細小的獨立單位,然後出售或出租。每個小房間的面積由幾平方米到十平方米不等,租客通常為草根階層、新來港人士或單身人士。

籠屋,俗稱「床屋」,分布在深水步等舊樓,居民一般是新移民或者年長者,是一群老弱貧苦的社會底層人士。一張張床位被鐵絲網團團圍住,猶如一個個籠子。

有些出租房只有一個床位,睡覺連腿都伸不直。

這樣看來,即使水管屋存在一些不便利,但至少居住心情是愉悅的。其實寶寶們只是想安安心心地睡覺,歸根到底,房租不能少點嗎?

圖片來源:James Law Cybertecture

關注設計癖,發現好生活。關注設計癖微信公眾號(shejipi),下載「設計癖 App」同樣精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設計癖 的精彩文章:

相機?戴脖子上?竟然還是全景的
春節回家面對七大姑八大姨盤問,怎麼懟回去?

TAG:設計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