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孩子最討厭父母的行為,竟然是這三種,意外

孩子最討厭父母的行為,竟然是這三種,意外

近期,華中師大心理學院做了一項調查,孩子最討厭的父母三種行為是:將自己與其他孩子比較佔47%,父母動手打我約佔27%,在別人面前指責我佔26%。

由此見來,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要尊重孩子,維護孩子的自尊心,否則不僅會讓他喪失信心,而且還會助長他的逆反心理。

1

一個孩子的成長,是隨著經歷的生活和時間的流淌,逐漸被打磨的過程。路上的風雨泥濘再回首時將會是值得紀念的風景,若是一路向西坦途順風,美好的記憶往往不會那麼深刻,沒有曲折的路往往也並不好走。也許在父母的角度,認為管住孩子,「問題」就少一些,進而去讓孩子去做一些自己本來不喜歡的事。

每個人從降生的一刻,經歷的事、看過的人,這些潛移默化的生活瑣碎,拼成了各種與年齡和經歷相匹配的三觀。孩子從來都不是作為父母附屬品存在,他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個生命,不是你生命的附加。

因此,父母口中老生常談的「為你好」,不過是一種被親情和善意柔化的帶有控制慾望的企圖心。你所做的每一件「為你好」強加在子女身上的事,都是將孩子的好惡觀念與自己的三觀相匹配,讓孩子成為你自己。

2

家庭教育的本質,是父母的自我修行。家長對自己的自省觀察體驗有多深,你對教育這件事、對待生命的個體就會有多謙卑。真正的教育從不是立地成佛的技巧,化腐朽為神奇的魔力,而是一種春風化雨無聲滋養的無為而治。

進一步分析發現,父母心理控制、母子關係、母親監控、父親期待是預測孩子問題行為的因素。父親期待和母親監控會影響孩子的成長。

在家庭中,父親對孩子教養起著重要的作用,父親更多的是對孩子思想上的影響,父親對孩子期待多一些,孩子的行為問題就少一些。這種心理監控其實說的通俗一些,就是父母對孩子的關注、陪伴和愛的教育。

3

心理學的「期待效應」在教育方面的體現是對孩子充滿了希望,相信他能不斷超越自己,他就會按照期待的那樣獲得成功。這裡的「期待」並不是你說認為孩子應該成為的「你心裡的那個應該的樣子」,不是你自己所期許的願望和理想,而是孩子「最好的自己」。

在馬斯洛需求理論中,在個人需求層次的最頂端就是那個叫自我實現的一角,這是每個人畢生的追求和價值。這樣說來,真正的家庭教育倒很像是在「拼爹」,近幾年在家庭教育方面甚至有人提出「真正的教育就是拼爹」的篤定言論。

在教育語境之下的拼爹並不是王思聰有個爸爸叫王健林形式的世襲和繼承,不是所謂權利、金錢和種種資源的承接,而是拼的父母的生活方式、思維方式和處事方式。父母陪伴孩子成長,家庭所塑造的精神環境,就是你給予孩子最實在的財富。

4

拋開強加在孩子身上你所謂的「自我實現」,放棄控制才是最好的「控制」。 就如同這項調查的結論,降低父母對孩子活動的心理控制企圖心,將更有利於孩子的行為健康發展。

家庭教育的路途,是父母和孩子的共同成長,用你的觀念,帶著愛和關注去觸碰並嘗試去理解在為人父母的年紀所處的這個大環境之下生長的新生命,這就是新時代你家庭教育的贏家——讓孩子更好地成為他自己!

這三種,你有做過嗎?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德永 的精彩文章:

TAG:陳德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