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丙肝藥物顯佳效,精準藥物立竿見影!

抗丙肝藥物顯佳效,精準藥物立竿見影!

【陳偉釗工作室小編按】可能很多人對我這個畢業於中山醫出身的醫生老是寫中醫方面的文章十分不理解,我在讀書時就有人問我為什麼不讀中醫,其實在我心裡,不管是中醫或者西醫,能治好病的方法(當然不是表面改善)就是好的方法,我們都必須學習並應用。你說是嗎?現代科技使西醫學得到迅猛發展是大家有目共睹的,我就不多說了。今天開闢這個科技西醫的一些好方法介紹,但願大家對西醫有更進一步的認識。以後我還會寫」反思西醫「和」中醫改革「論點的文章。

*******************************************************

我國是乙肝大國,對於乙型肝炎讓很多病人感到十分頭痛,經過耐心的抗病毒治療三至五年後,但一停葯就可能病毒再次複製。對於它的難兄難弟「丙型肝炎」怎麼樣呢?

非常高興,我的幾位丙型肝炎經過最新的抗病毒治療,一個月就轉陰,而且沒有再複發,有的病人以前的癥狀都消失了,還可以出外旅遊。下面我先介紹三個效果最明顯病人的情況。

第一位病人:

這病人以前也介紹過,他開始有乏力納差尿黃的癥狀,我給他查肝功能如我所想像的升高了,但意想不到的是查丙型肝炎病毒陽性。

用新的抗病毒治療。

(療程三個月)

治療不到二個月,去檢查丙肝病毒DNA時發現已經沒有病毒複製了。他們一家人都高興不得了,第一時間就把好消息告訴我。這病人後來還到新疆等地去旅遊,當然我還是建議他要注意分寸。

第二位病人;

病人是某醫院職工的丈夫,他剛檢查出有丙肝抗體,他妻子就趕快拿著化驗單來找我。

經過一個月的治療,檢查病毒基因陰性了。

第三位病人;

這是一位同學的朋友父親,查出丙肝病毒RNA陽性。

知道我專長於這方面治療,就來問我怎麼處理,經過治療一個月後檢查丙肝病毒RNA陰性。

現代科技的發展,使西醫發展神速,一些中醫或其他方法很難達到的治療,在這裡可能使疾病治療變得清晰。丙肝抗病毒雖然只能抑制病毒複製,但起碼控制了病毒對人體的危害,使病人能正常生活工作。

正是:

抗丙肝藥物顯佳效,

精準藥物立竿見影!

治療相關信息:

我國目前已有一千萬的丙型肝炎病毒感染者,為什麼會有這麼多呢?原因很簡單,輸血(血製品)或吸毒人士共同針頭都是導致丙肝的原因。我國一些血製品製作工藝不一定成熟,如果采血或分離加工有一個環節不合格,混入一點病毒就可以導致整批血制受污染。

丙型病毒性肝炎,簡稱為丙型肝炎、丙肝,是一種由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引起的病毒性肝炎,主要經輸血、針刺、吸毒等傳播,主要通過以下途徑傳播:

1.血液傳播

(1)經輸血和血製品傳播 由於抗-HCV存在窗口期、抗-HCV檢測試劑的質量不穩定及少數感染者不產生抗-HCV,因此,無法完全篩出HCV陽性者,大量輸血和血液透析仍有可能感染HCV。

(2)經破損的皮膚和黏膜傳播 這是目前最主要的傳播方式,在某些地區,因靜脈注射毒品導致HCV傳播佔60%~90%。使用非一次性注射器和針頭、未經嚴格消毒的牙科器械、內鏡、侵襲性操作和針刺等也是經皮傳播的重要途徑。一些可能導致皮膚破損和血液暴露的傳統醫療方法也與HCV傳播有關;共用剃鬚刀、牙刷、紋身和穿耳環孔等也是丙型肝炎病毒潛在的經血傳播方式。

2.性傳播。

3.母嬰傳播

抗-HCV陽性母親將丙型肝炎病毒傳播給新生兒的危險性為2%,若母親在分娩時HCVRNA陽性,則傳播的危險性可高達4%~7%;合併HIV感染時,傳播的危險性增至20%。HCV病毒高載量可能增加傳播的危險性。

4.其他途徑

見於15%~30%的散發性丙型肝炎,其傳播途徑不明。

接吻、擁抱、噴嚏、咳嗽、食物、飲水、共用餐具和水杯、無皮膚破損及其他無血液暴露的接觸一般不傳播丙型肝炎病毒。

丙型肝炎的經典治療是:長效干擾素加利巴韋林。但由於副作用大,目前用口服抗丙肝病毒治療方案。

口服抗丙肝病毒治療方案可縮短療程,大大提高治癒率,而且副作用大大低於干擾素,世界衛生組織已經初步設立目標,計劃在2035年在全球範圍內通過藥物治療消除丙肝。

治療方案。

目前有 索菲布韋(吉一代),索菲布韋聯合雷迪帕韋(吉二代),索菲布韋 達卡他韋三種方案可以選擇。用藥前先做基因分型,基因1,4,5,6型可以選擇吉二代或者索非布韋 達卡他韋;基因2型可以單用索非布韋 利巴韋林(經濟一點)或者索非布韋 達卡他韋(效果更好);基因3型只能選擇索非布韋 達卡他韋。

其中索菲布偉 達卡他韋對所有基因型都有效。

預告:

【科技西醫之二】艾滋病雞尾酒療法為病人解除痛苦。

【科技西醫之三】治療肝病的不倒翁——易善復。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偉釗醫師工作室 的精彩文章:

追蹤正在消失的養生食物(4):油甘樹哪裡去了呢?

TAG:陳偉釗醫師工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