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劉庄,這座西湖第一名園裡的陳年往事

劉庄,這座西湖第一名園裡的陳年往事

劉庄,位於西湖西南湖畔、丁家山南麓,現為「西湖國賓館」,它包括「水竹居」、「康莊」、「蕉石鳴琴」和丁家山,為西湖第一名園。

最初的劉庄,僅指「水竹居」,為晚清廣東香山人劉學詢所築。

劉庄照片

傳說劉學詢12歲的時候,因仰慕「大丈夫當掃除天下,豈掃一室乎」之名言,自書「不掃一室」橫額懸於廳上,立志要「掃天下」。

光緒十二年,劉學詢上京會試,中「丙戌科第一百五十六名進士」,南歸時途經西湖,不由得讚歎「故鄉無此好湖山」。當時,劉偶然涉足楊公堤,見卧龍橋邊之宋庄(今名「郭庄」),好生羨慕,遂以「新科舉人」名義上門求見,遭婉拒。自此,劉學詢便發誓要在此築園,規模要數倍於宋庄。

1898年,43歲的劉學詢重返杭州,開始實現其在西湖旁築園的理想。他以每畝200銀元的高價,購置了丁家山南麓緊傍西湖的大片土地,並歷時8年、耗資十餘萬銀兩,於1905年底完成了這一浩繁的工程,取名「水竹居」。

「水竹居」的一角

水竹居的小船

「水竹居」竣工後,劉學詢旋將廣州劉園中的名貴花木、篆隸文字悉數運抵杭州,又搜羅嶺南各色精緻傢具無數,分置於內。因此,「水竹居」的亭園、房舍乃至當時的起居、飲食,頗帶嶺南風情。

經他的籌劃,水竹居中的每一間房屋,都各有不同的形態和特色。一個個的盆景里栽著一株株式樣奇古的小樹,婀娜多姿,既藝術又美觀。湖畔樓房裡的一間大廳,更是叫人稱絕。廳內的器具全是花梨木、紫檀木的,有的嵌以乳白色的雪母石,有的用貝殼做成山水飛禽。大廳正中掛著一幅倪元璐畫的的松,左右有文徵明、唐寅、祝枝山、王石谷的山水畫。

水竹居里不但建築物氣派,裡面的陳設以及古董都極為珍貴。水竹居背山瀕水,環境幽靜,建築豪華,陳設古樸典雅。內有迎賓館、夢香閣、望山樓、湖山春曉等樓台水謝,曲橋、亭廊、山水互為因借,布置得體,獨具東方園林特色,覽西湖之美,又最得天趣。

劉學詢在「水竹居」建有「劉氏家祠」,祠後有墓地10穴,各呈扇形。墓地居中,有兩座高約2米的墓,一實一空,實者為其妻馬氏墓室,空者為劉學詢的空穴。墓前有一月牙形池塘——月華池,池前為祭壇,設石桌供祭。劉有八個姨太太,所以左右各有四個空穴,均為白條石築成。

在瀲灧水光、綠雲紅花掩映下的古園中,亭台樓閣、小橋水榭、曲廊修竹、古樹奇石,猶如仙境。

古樹奇石,有如仙境

劉學詢的子女中,只有兩個兒子。大兒子英年早逝,劉學詢的八姨太范媛英為他的小兒子叫劉啟言。

1935年,劉學詢去世。當時范媛英28歲,兒子啟言只有5歲。因范媛英善解人意,為人不頤指氣使,頗得眾家人擁戴。所以,范媛英成為言之有信、度日有節的當家姨太太。

八姨太范媛英

1949年,范媛英雖已經42歲,卻依然風姿綽約,雍容華貴。據見過她的人言,范「皮膚白皙,身材苗條,講一口廣東話,為人熱情,樂善好施。每燒一點廣東風味的小菜,都要分與鄰居品嘗。解放初期,人們還常看到這位劉庄八姨太乘一葉小舟從楊公堤上岸,進城購買日用品,見熟人很是客氣。」

杭州解放後,范媛英變賣所有金銀珠寶,繳納劉庄的稅款,入不敷出。

1953年,范媛英將劉莊上交國家。

劉庄附近的丁家山,是南高峰的支脈,酉接大麥嶺,三面臨湖,與白堤上的孤山隔湖遙遙相對,故又稱「小孤山」。

現在山上還建有一亭子,供人遠眺湖景。亭子右側有一座舫室,軒檻臨空,從低處向上望,宛若行駛在綠波之上。艙室前面,狀如芭蕉的石塊林立,下有一天然小池。半山腰處,有一座圍廊寺閣,綠色琉璃瓦屋面,是毛澤東起草我國第一部憲法的地方。

1953年12月27日,毛澤東率領胡喬木、田家英等抵達杭州,第一次住進劉庄1號樓。毛澤東在此期間,召集了國內多名專家,在劉庄起草新中國第一部憲法。1954年3月14日,新中國第一部《憲法》草案的初稿在這裡誕生。

劉庄照片

1954年後,劉庄經著名園林設計師戴念慈重新設計,進行了大規模重建。當時,重建被冠以神秘的「5901」代號,工程從1958年開始,一直延續到60年代中期。完工後,「水竹居」、「康莊」、「蕉石鳴琴」和丁家山,一併攬於劉庄範圍內,面積達36萬平方米。

毛澤東每到劉庄,卧室即安排在劉學詢的書房。據當時劉庄工作人員介紹,毛澤東曾邀請國學大師章士釗至劉庄敘舊,當時,章士釗陪毛澤東上丁家山後說:「是處風景極佳,宜於商議社稷大事。」

1972年2月26日,由周恩來總理和外交部副部長喬冠華攜尼克松總統、國務卿基辛格一行,在劉庄就《中美聯合公報》的文本作最後商定。

西湖國賓館一角

劉庄,能與新中國第一部《憲法》的起草工作、《中美聯合公報》的文本商定發生聯繫,這是它的故主劉學詢永遠也不會想到的。

最後,再說說范媛英母子。

范媛英將劉莊上交國家後,自己遷至南山路廣福里1號,靠傭工為生,月入僅16元。1956年,范媛英再度搬家至直骨牌弄24號的大慈庵,這裡原是劉家的家廟,盛時有尼姑十餘人,均來自廣東。

她的兒子劉啟言長大以後,一心一意想成為中國的保爾·柯察金,作為志願軍參加了抗美援朝。回國後,他相中的妻子是在孤兒院長大的,名叫國英。1957年,劉啟言被打成右派,回到廣東中山縣老家。《羊城晚報》曾經採訪過他,稱,「劉啟言『硬頸』一生,或頗似其父」。

劉啟言有首詩,名為《水竹居之望山樓舊居》。

「憶昔居止望山樓,少年白馬衣輕裘。秋山一抹如淡黛,春堤十里足俊眸。傍湖時感波影動,憑軒坐愛月色幽。最記一湖煙雨暝,倜儻王孫也解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中華人 的精彩文章:

楊虎城後人,用生命保護地質圖
大明降將洪承疇審問犯人,犯人一口咬定洪承疇已經「為國捐軀」

TAG:中華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