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為什麼明明我是知道的

為什麼明明我是知道的

寫在前面:

我們生活在信息大爆炸的這個時代,每天會接觸大量的信息。

但這些信息就好像是過眼雲煙一樣,很難留下印象,反而因為信息過多而變得焦慮。

我們在信息的洪流當中要怎樣更有效的塞選信息?

要怎樣更高效的學習?

怎樣把我們所知道的事情做到?

也許這本《知道做到》會給你需要的答案,讓你的學習和工作的效率迅速提升數十倍。

阻礙我們把知道的事情做到的主要障礙又信息超載、消極過濾和不恰當的學習方法,這三個方面。

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為你講述本書。

第一、如何克服信息超載問題?

第二、如何避免消極過濾?

第三、如何正確學習?

如何克服信息超載問題?

因為知識很容易獲取,所以我們總是不斷獲取更多的知識,而不是採取實際的行動去應用它們。

從而導致的結果就是我們好像了解了很多的知識,但是深究下來我們好像又什麼都沒有學會。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

作者給出了一個概念:

【遺忘習慣】

我們每個人的大腦,總是在不斷的處理一件或兩件事情,要麼是學習新的東西,要麼是遺忘,一旦忽視了某件事,我們很快就將就會將其遺忘。這就是【遺忘習慣】。

我們要怎麼克服【遺忘習慣】呢?

第一、應該奉行「少而精」的哲學

我們首先來看一下作者學習高爾夫球的故事。

作者去參加了一個高爾夫三天的速成培訓班,希望提高自己的高爾夫球技。可是卻結果卻恰恰相反,作者學完下來球技反而變得更糟了。

因為教的東西太多, 自己在練習的時候,由於同時要注意那麼多問題,一時反而變得無所適從。

我們在學習一門知識的時候,不能貪多。

如果貪多,我們反而不知道從何下手,我們的學習效果會大打折扣,甚至反而因此懷疑自己,導致自己最後放棄了學習。

第二、所選內容必須是為我所用的

我們被淹沒在信息的海洋之中,大腦由於信息過多會堵塞,

那麼魚為什麼不會被淹死呢?

因為魚有一個內置的監測系統,可以幫助他們從水中只吸收自己想要的東西,

而這個系統正是正在面對海洋性海量信息的人所需要的。

我們要有一套「六經注我」的篩選體系,面對知識的海洋,我們需要聚焦,我們只篩選我們需要的,其他的一律不要。

第三、不斷重複

通過前面兩步,我們已經篩選出來了我們所需要的知識,剩下的就是去消化這些知識。

根據艾賓浩斯遺忘曲線可以看到,我們學習的內容在一個小時以後我們就會忘記50%以上的內容,所以要記住我們所學的知識我們需要不斷的重複。

要想掌握某件事,我們必須首先選擇一些關鍵點,隔段時間就重複一下,讓自己完全沉浸其中,並不斷提高自己的知識和技能,關鍵在於間隔性重複。

如何克服消極過濾?

什麼是消極過濾?要理解消極過濾,首先我們要理解作者給出的一個概念,那就是【發臭思維】。

【發臭思維】是指對那些積極的、哪怕對自己有利的知識半信半疑,或者乾脆拒之門外的癥狀。

簡單來講就是用一種封閉思維去接受信息,即使對我們有利的知識我們也會拒絕。

我們可以用以下兩個方法來克服這種【發臭思維】。

第一、積極聆聽

我們要想多留住一些自己所學到的東西,關鍵就在於帶著一種開放積極的心態去聆聽。

哪怕有些知識和我們自己的認知不太和諧,我們也應該容忍它在我們的腦袋裡面飛一會,而不是只要和我們認知不太和諧的,我們就一概的拒絕,看都不去看。

要能夠積極聆聽,我們還應該具有「可能性思考」的能力。

「可能性思考」就是我們要相信事情的多種可能性。

比如,在1968年,海因斯以前,沒有人相信人類能在100米中突破10秒。但是在現在,很多100米的奧運選手都能跑進10秒內。

第二、使用「綠燈」思維

綠燈思維就是只要有人提出任何新想法,你就立刻開始指出,為什麼你覺得這個想法或者建議是可行的。

綠燈思維就是為知識開綠燈,我們第一次接觸到一個新知識,哪怕我們不是很贊同,我們也讓這個知識在我們的頭腦裡面飛一會,而不是這個知識一出現就把它斃了。

怎樣更有效學習?

最有效的學習方法就是找到一個導師幫我們不斷跟進

跟進的具體步驟:

首先,有人跟我說明。

然後,有人示範做給我看。

最後,我自己嘗試做,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有人糾正我。

這樣不斷的循環往複下去,直到自己已經完全的掌握了這門知識。

當我們在不斷跟進的學習狀態下,我們進步會是非常快的。

最後總結一下,我們要把我們知道的事情做到,我們首先要過濾掉紛繁的無用信息,只留下少而精的有用信息。然後不斷的重複。最後,找一個導師,幫我們不斷跟進,即使給我們反饋和糾正。

參考資料《知道做到》,作者:肯.布蘭佳、保羅.梅耶、迪克.盧赫

希望這篇文章能對你有幫助! 恭喜你,又讀完一本書!

別忘了點贊支持鵬崽讀書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鵬崽 的精彩文章:

TAG:鵬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