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運用幾個高效方法讓大腦動起來

運用幾個高效方法讓大腦動起來

微博最近流行一個問題,哪些瞬間是你想重來的?

有個答案直戳人心,吵架沒發揮好!

回去對著鏡子再吵一遍,哼,要是能重來,看我不把你說的滿地找牙

還有最常見的是領導開會突然點自己名發言,自己站起來手足無措語無倫次

那究竟是什麼讓我們在關鍵時刻反應不過來呢?

因為我們的大腦像肌肉一樣需要鍛煉,而長時間不用就會生鏽

平常的我們每天起來急匆匆收拾好去上班,每天做著一樣的事情,寫個ppt、開個會、喝點茶,做著不需要思考就能完成的工作,一天就這樣過去,而且每天都在重複

想一想你有多久沒主動思考過了?只是被動按照一個模式套路走完一步步的?

習慣讓我們節約了很多時間但同時也讓我們很少再認真思考

這就是我們強調 的原因

不要把這個詞想的太恐怖,覺得深度思考是哲學家的事一般人達不到這個高度,接下來我們講幾個小方法幫助大家慢慢來學習。

1、建立邊界意識

簡言之:我想要什麼?我為什麼要做?我需要做什麼?

聽起來是不是很像上學我們考政治的方法:是什麼?為什麼?怎麼辦?對,就是這樣,聽起來很簡單但做起來卻是不容易。

首先,第一個困難是我們平時做的工作都是很程序化的,不需要思考就能得到答案

其次,現在網路十分發達,我們一般查資料都是在網上尋找答案,比起以前的書本我們獲取知識更加便捷,同時,我們的注意力也總是被分散,有很多「標題黨」、「智能推薦」、「瀑布流」……無形中你就沉浸在這片「信息流」中

這時候的你已經失去了對大腦的掌控。

帶來的後果是什麼呢?你的」時間感」被扭曲,越來越沒有時間感,以為只過了一會一抬頭已經過了一個小時

如何克服這個問題呢?

我們可以為自己做的事情規定一個時間,比如看書、查資料、看新聞、閱讀都給自己規定一個時間,告訴自己時間過了就做下一件事

以前你查資料的時候,可能會被某個標題吸引再一想又花不了多長時間,但現在,你第一應該想到的是你現在做的事情和你查資料有關係么?因為你可能只有十五分鐘查資料,

這就相當於你在大腦中劃定了一條邊界把無關信息過濾掉。

這個方法可以有效地讓自己重新掌控大腦,提高專註力和工作效率

2、進行思考練習

這個思考練習一定是主動的,因為平常我們工作是為了提高效率,所以按部就班的做完工作一定是早下班的捷徑

但下班後我們又覺得累了一天懶得再去進行思考,覺得因該放鬆,其實高強度的一天工作後,做一些思考練習反而會激活大腦的其他區域,幫助我們放鬆大腦

那平常我們該怎麼聯繫呢?多問幾個「為什麼」

平常下班路上可以多問幾個為什麼,比如說,臨近年根了很多大街小巷都掛了五顏六色的裝飾燈,那我們可以想想,這是誰掛的,是附近商家還是政府?為什麼要掛,只是為了好看么?那他掛上這些燈又能起到什麼作用呢?

以此類推的邏輯思考提問,不要怕自己提的問題傻,一步步的提問是為了鍛煉自己的思考能力,這是第一步

以後可以試著回答自己的問題,結合之前學過的知識,比如政府掛燈是為了讓人們生活更加幸福,這個時候我們就想起來高中政治里講過的,政府職能問題。這時候你就發現,我們開始串聯之前學過的知識

再比如,平時聊天,我們遇到糾結的問題就會想到倉央嘉措的詩句:世間安得兩全法?不負如來不負卿

前兩年做音樂的吉他手大都特別流行「殺馬特」髮型,那我們想到「猶抱琵琶半遮面」

慢慢堅持下去你會覺得自己能想到的越來越多

還有另一種方法是「故事法」看過偵探劇的朋友一定對偵探的推斷能力超級佩服(我是夏洛克的迷妹)他們大多通過對方的服裝、首飾、說話習慣開始推斷就

推斷出很多東西,那平常你也可以做一個「偵探」

鎖定一個陌生人推斷他是做什麼的,要去做什麼,給他描繪一個「故事」

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觀察能力的練習,套用我們「聯想」的廣告語說就是:世界失去聯想將會怎樣?

當然有些朋友可以更合適數據推斷的練習,比如給大家舉個例子,你中午準備去樓下小店吃飯,在等餐的時候可以和店員攀談幾句

我們這租金大約多少?

有多少員工?

工資多少?

當然要用閑聊的口氣,千萬別質問店員以免被轟出去

這樣可以大約估算一下,這個店的利潤是多少,潛在的危險是什麼,當然你也可以想想如果是你的小店你會怎麼做

不需要強求數據的真實性,只是在這個過程中你的大腦已經開始活躍,開始進行深度思考了。

3、複述獲得的信息

學習的目的是為了「學以致用」這個是非常有必要的,當年世界颳起的「讀書無用論」就是抓住學的東西在生活中用不上,所以號召了一大批青年退學掙錢,在這裡要跑個題,講一下讀書這件事

我們之所以讀書一方面是考取學校的必要門檻,因為中國人太多,累死名校老師也不可能湊出一個班的人才,這也是對所有人最公平的方式

另一方面,讀書是為了加強個人修養,很多時候你會發現,同樣一件事每個人的選擇和思考方式不一樣,這個時候就是取決於你的修養和智慧,書本鍛煉的恰好是你的思維模式,讓你了解到更多你沒來的及經歷的事。

所以,大家要好好學習

回歸正題,學以致用首先就是我們能將我們所聽到的信息「複述」出來,複述這個過程不僅考驗人的記憶能力更多的是考驗一個人的邏輯思維能力,這裡的邏輯思維包括你對學到東西的邏輯以及你自己的邏輯能力。

並且在複述 的過程中,我們都會加入我們自己之前所學過的知識,很多時候我們會覺得明明已經掌握了某個知識點,但是有種「茶壺煮餃子——有貨倒不出來」的感覺,這就是我們的邏輯還不是很清晰的原因。

練習方法有哪些?

可以看一個簡單的新聞,比如每天的騰訊推送,想一想

新聞里講了什麼?

為什麼這麼講?

作者的觀點是什麼?

文章的整體脈絡是什麼?

從這些結論中我們又能推斷出什麼,也就是我們高中哲學裡說的「透過現象看本質」

最後一個給大家推薦的是我們從網上了解到的,這個方法算是前面三種的綜合表現叫TEC方法

TEC方法

1)聚焦:抓住事情的主要矛盾,從主要矛盾入手解決

比如,你和領導因為某個方案爭執不下,過程中可能涉及吵架或者和更上層領導溝通等等問題,你的方案被最後否定了

我們的首要思維是「感性思維」所以大多數人想的是,這個死領導一定是對我有意見,或者,哼,肯定是偏心他,真過分。

但你應該迅速冷靜下來,去想這個方案中我們為什麼意見不一致?是最終目的不一致的原因么?目的一致的話,我的方案欠缺在了哪裡等等。一定要去想最核心的問題這樣抽絲剝繭再去往外延伸。

2)執行:對內容進行重構和結構化

楊絳先生曾說過一句話,迷茫是因為你想的太多而做的太少

所以,當我們用「聚焦」法理清了思路,那下一步就是如何將內容重新組合,並且得出最優方案再次提審方案,這一次你的勝算概率才會更大,只有去執行事情才會向著你思考的方向去。

3)歸納:記錄結論

人類的偉大之處就在於此。比如我們不會在同一個地方摔倒N次,因為我們的大腦自動幫助我們記錄了這次摔倒的原因,下一次路過這個地方,你的大腦就會提醒你,這是個坑,是該跳還是該繞道

但大腦對細節處理難免會遺忘,那就需要我們用筆和紙記錄下來,記下這次方案成功和失敗的原因,下次怎麼才能把工作做好的同時把人際關係維繫好。

時間一長,深度思考將成為你的習慣,回到開頭,首先保證你吵架的時候引經據典,思路清晰。當然更重要的不是為了吵架,而是你習慣深度思考後你將發現生活不一樣的美,比如有很多陌生人為了你能過一個溫馨的節日花費了很多功夫

吶,多動動腦子才會開心哦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Fourbees花店 的精彩文章:

TAG:Fourbees花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