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讓人生過得快樂而輕鬆

讓人生過得快樂而輕鬆

誰是和諧?誰是衡量萬物是非的準繩?——題記

今天雪。小時候,總是盼著下雪。下了雪可以堆雪人、打雪仗,還可以不用上學。長大了,總是盼著下雪,下了雪我的孩子可以堆雪人、打雪仗,自己可以不用上班,當然這是不可能的。就象今早,鬧鐘一響,趕緊起床,推開窗,因為天還沒亮,只聽見雨聲,沒看到積雪,直到出門才看到屋頂上、車蓋上全是雪。因為路上結了冰,車速不快,雖然出來早,七點鐘十五才到單位,開始煎茶煮水,然後開始一天的工作。中午趁著去銀行匯款的時光,我從屋頂花園穿過,順便在雪中走了走,非常開心。下午,和徐匯幾個部門的同事一起在辦公室討論幾個互聯網項目,當前他們正在服務上海科創中心發展戰略,大力構建以人工智慧為重點的科技創新、文化創意、創新金融三大核心產業集群,通過打造徐匯濱江產業地標來吸引全球最新的技術、最好的企業、最高端的人才,力爭成為上海人工智慧產業發展的「放大器」和「強力場」。聊完離開的時候,雪下得非常大。我知道他們為了更好地服務企業、營造環境,風雪無阻,我為他們點贊。

黃昏回到家裡,頭髮、衣服、鞋子全淋濕了,但看到餐桌上阿姨剛剝的石榴和高橙,還有剛收到的玫瑰花餅,心裡瞬間變暖暖的。因為今天下雪,我就給自己找了個溫暖的理由把《蘇東坡傳》看完。話說蘇軾被貶黃州時,困窘而居無定所,買地躬耕,並蓋草房。草房在大雪中蓋成。屋成後,蘇軾於四壁畫雪景圖,怡然自樂。客問:「人之為患以有身,身之為患以有心。」,藝術關於心有所執所結,藝術是否反而是人的精神自由的藩籬?蘇軾辯曰:「游以適意也,望以寓情也,意適於游,情寓於望,則意暢情出而忘其本矣,雖有良貴,豈得而寶哉?......」人忘情乎自然,但是忘情是不夠的,必要追索描摹最初的感動,尋其蹤跡,才能適性適意。泯然憫然若不知人世,卻察知事物人心精微,這是得意忘機而不忘情。從藝術中得人生的解放和自由,正是在明觀、曉情而不為機運所羈絆。對人世起伏、世情百態有過足夠的經歷和體認,人的心智會同時趨向混沌若赤子茫然不得,和澄明超越不為所困。這也是蘇軾所言,知而後不知,人的心智漸漸脫離虛妄陳渣,唯求真樂所在而已。

其實林語堂先生在《蘇東坡傳》中就寫道:「一提到蘇東坡,中國人總是親切而溫暖地會心一笑」。這大概就是對蘇東坡最好的詮釋。是的,從他的筆端,我們能聽到人類情感之弦的振動,有喜悅、有愉快,有夢幻的覺醒,有順從的忍受。蘇軾半世顛沛流離,一生詩情畫意,是史上不可多得的集大成者,作品不僅眾體兼備、無不精通,而且風格多樣、各具韻致。蘇軾之所以能兼善眾美於一身,可說與他寬廣博大、兼容並包的審美態度有直接關係,而這種態度的養成與他自小受哲學的浸潤與滋養有不可分割的關係。「天下同歸而殊途,一致而百慮」是社會發展的基本律則,任何人的發展都是「通過往來屈伸的過程交相感應自然而然形成」的,是不以任何人的思慮安排主觀設計為轉移的。若洞悟了這一宇宙規律,一方面就可以淡化人們的爭競、計較之心,一方面也可以使人們涵養出一種寬廣博大的包容之心。這種寬廣的態度貫穿於蘇軾的一切審美活動中,如他欣賞西湖時說:「水光瀲灧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妝濃抹總相宜。」,還有「深沉既可喜,曠盪亦所便。」由此可見,文藝成就與作家的品量、胸襟是成正比的,兼容並包的審美態度實可說是成就蘇軾集大成文藝地位的必備素養之一。

他曾在詩中寫道:「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身處廬山之中,看到的一切峰巒和流水都只是廬山的一部分,而非整體。人們所處的地位不同,看問題的出發點不同,對客觀事物的認識難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要認識事物的真相與全貌,必須超越狹小的範圍,擺脫主觀成見。也就是說,當我們在一件事物當中的時候,我們看到的是非對錯其實並非真正的是非對錯,因為我們的眼界會被事物本身所遮擋,同時,又會受自己的好惡所左右。所謂,當局者迷。就象有時候,很多區縣招來的大企業一段時間裡相繼要離開,有的是因為政府換屆後人事變遷,有的是因為時光流轉後政策變更,有的則是因為企業有更好、更適合它的地方可去,而地方上的領導往往還盲目樂觀,自以為是,豈不知,企業是用腳投票的。記得前幾天在報紙上看到,應勇市長在聽取徐匯人大代表團的幾個代表圍繞「如何加快科創中心建設、完善人才政策、大力發展文化事業、推進健康上海建設、加強政府自身建設」等方面提出意見和建議之後,指出一定要著力優化營商環境,營商環境沒有最好,只有更好。

回到蘇軾的話題,他一直追求的是「委吾心,去留誰計。神仙知在何處,富貴非吾志。但知臨水登山嘯詠,自飲壺觴自醉。」他嚮往的是「醉鄉路穩不妨行,但人生要適情耳。」他早早就把功利人生、仕宦人生看得如此透徹。很明顯,蘇軾的生命意識是融入到浩然的宇宙與歷史的時空中去考慮的。生命渺小而短暫,唯一能做的就是好好享受大自然饋贈的無窮寶藏,快樂地對待每一天的生活,這才是人生正途。很曠達是不是?這也正是他天真的基石。天真性格源於人生哲學,當然,他的這種囿於常人的志趣,與他的性格和哲學影響不無關係。蘇軾天性不受拘束,做事隨興而為,盡興而為,如同江水奔流而出一樣自由。也正是他的這種不拘一格的性格,才使得他能夠「以詩為詞」,打破了詞的狹隘的傳統觀念,開拓了詞的疆域,創造了自成一家的豪放詞風。 即使身處困境,也能看到美好,因為這種天真快樂,使蘇軾能夠坦然面對現實生活,投入到當下的生活,即使身處困境也能看到美好的事物,做到「此心安處是吾鄉」。所謂心安,便是活在當下,不將眼光放在遙遠的廟堂之上,不寄希望於虛無飄渺的未來,而是投入到當下的生活中,在困境中依然自得其樂,把握短暫人生的快樂。且將新酒試新茶,詩酒趁年華,因為這種天真快樂,使蘇軾能夠及時把握住眼前的生活,在有限的光陰中盡情享受人生的快意。創作讓他感到了巨大的快樂,雖然招致了無窮的禍患,他也終難捨棄。讀書寫作也成為他身處困境時的重要精神支柱。最難人可貴的是他走到哪裡,哪裡就能綻放新的希望。他內心的善良,不只是照亮別人,也溫暖了自己,正是這些努力,讓蘇軾的內心沒有乾涸,當他看到那些僥倖生存下來的嬰兒,看到那些不用再被疾病困擾的農人,看到海南學子及第,他內心充盈著感動和力量。這份善良,讓蘇軾時時刻刻溫暖著別人,別人也溫暖著他那顆飽聰慧敏感,飽受創傷的心。他知道,只要善念不泯,哪怕遠離朝堂,他的生命也依然是有光亮的,不至於荒蕪頹唐。

今天的微信日曆上說:「誰是和諧?誰是衡量萬物是非的準繩?」我覺得是心,心靜則世界靜,心平則世界平。一如我一直喜歡讀蘇軾的作品,因為它寄寓了高遠幽雅、不落凡塵的情懷。蘇軾一生不合時宜,在政治上處於黨爭的夾縫之間,多次被貶、流放。但他卻樂觀曠達、超凡脫俗,「清風擊兩腋,去欲凌鴻鵠。」只需一盞好茶,便可隨緣自適,蘇軾不僅為後世留下了偉大的作品,自己也在艱難的外部環境下,度過了洒脫不羈的一生。人的一生起起落落,會遇到各種各樣的事情,大大小小,繁繁瑣瑣,不如意者,十之有八九。不妨在挫折來臨的時候,學會接受現實,承受苦難、享受人生,才可以擺脫困境,讓人生過得快樂而輕鬆。

*********************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陳海蓉 的精彩文章:

只為在未知的方向遇見未知的自己
可以不給我春天,但可以給我微笑么?

TAG:陳海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