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從馬斯克的spaceX看市場的力量和思維的疆域

從馬斯克的spaceX看市場的力量和思維的疆域

一、誰說私人不能搞高精尖的航空發射?!

2008年9月28日,馬斯克在前三次發射均失敗後,第四次成功後宣告:一家500人的私人企業完成了一項國家工程。那之後,SpaceX從NASA拿到了16億美元訂單,為後者提供12次向國際空間站運輸的服務。慢慢地,SpaceX成長為全球航天業最穩定的運營商之一,大約每月發射一次火箭,有報道稱,其發射費用甚至比俄羅斯和中國還低,讓美國重新回到國際商用發射市場。

埃隆·馬斯克創立的這家美國宇航技術公司短短十幾年間在火箭發射上取得如此輝煌的成就,掌握了如此高精尖的軍民兩用技術,到目前為止美國政府沒有投入一分錢,所有投資均來自民間私人資本;而且,美國政府和美國國會也無意以國家安全為由,採用或威脅採用任何行政或法律行動,「依法」將該私人公司收為國有,相反,為了節省成本,美國宇航局計劃將購買更多該私人公司的火箭用於衛星發射。

二「獵鷹重型」到底有多牛

北京時間2月7r9凌晨,全世界的目光都對準了美國宇航局的肯尼迪發射中心,因為美國目前最牛的私人宇航公司SpaceX,在這裡發射了一枚遠超目前全世界所有火箭的超級重型運載火箭——「獵鷹重型」。

用直觀的數字來說,我們2016年11月首飛成功的「長征5號」能把25噸重的貨物運送到「近地球軌道」,其極限是運送一個5噸左右的火星探測器到火星;而「獵鷹重型」的「近地球軌道」載荷為63.8噸,其抵達火星的載荷則為我們的3倍,為16噸。不僅如此,這枚「獵鷹重型」火箭還毫無懸念地「碾壓」了在2018年2月7日之前美國現役最牛的重型火箭「德爾塔IV型」(「近地球軌道」載荷為28噸)。

美國科技新聞網站The Verge.com就報道說,一旦「獵鷹重型」火箭成功,NASA今後很可能會在重返月球方面尋求與SpaceX的合作,因為雖然 NASA目前也在研製自己的新一代登月重型火箭,而且載荷要比「獵鷹重型」強出不少,但發射成本卻是「獵鷹重型」的10倍之多,所以一旦「獵鷹重型」像「獵鷹9」一樣在技術上變得更加穩定,商業的運作上也成熟起來,NASA很難不對其心動。

SpaceX不僅實現了今天在「獵鷹重型」上的成功,他們的「獵鷹9號」火箭更是成為了目前全世界成本最低廉,性能也最為穩定可靠的火箭,也因此成功佔據了目前全世界火箭商業發射市場的絕對份額,幾乎把原本佔據市場主流的歐洲和俄羅斯全都擠了出去!

在人們的印象中,火箭發射完都是要爆炸的,直到今天,除了SpaceX的火箭也還是這樣。但馬斯克認為,只有實現火箭的重複使用,星際運輸的成本才能降下來,移民火星才有可能。更重要的是,他沒有發現哪一條物理學基本原理證明火箭不能重複使用。帶著這樣的信念,馬斯克開始了長達十幾年的試驗,終於在2015年12月成功實現該技術,彼時SpaceX「獵鷹9號」火箭在發送完衛星後,第一級火箭成功著陸,次年4月,SpaceX又讓另一枚火箭在海上安全著落,今天的「重型獵鷹」又成功實現了這一技術。

馬斯克稱,火箭回收技術有望把單次發射成本從6000萬美元降低至600萬美元,讓人類離移民火星的夢想越來越近。

三、市場機制符合進化規律,是人類應對黑天鵝、灰犀牛的最理性、最經濟的方式

市場的關鍵詞不是「為私利」,其真正的關鍵在於「不知道」。政府計劃不行不是說政府不夠聰明或者政府的計算機不夠快,而是政府不知道未來會怎樣,沒有人會知道未來會怎樣。市場的本質是「去中心化」,任何人有任何想法都可以立即付諸實施,而不必向上級指示,更不必等上級指導。參與市場必須要有「想生就生,該死就死」的精神。凡是能做到這八個字的系統,無論參與者較量的是商品、藝術還是學術,不管其中有沒有價格信號,都能激發出創新與繁榮。一切只求做大,而沒有「淘汰」的,是不符合進化的基本規律。當那些大到不能倒下而繼續佔用資源的企業綁架了政府決策的時候,也就是離市場最遠的一刻。市場機制本身的好處是,先用小規模去試錯,沒準在100個項目里就投對了一個,最終這個項目(企業)會呈現出幾何級的長大,最終會彌補掉在其他項目上的「試錯成本」。

改革40年來,中國經濟取得的優異成績可能的原因也許就是在於「知道」,起點低的好處在於你「知道」路該往哪走,根本不需要嘗試,把別人已經證明好使的東西拿過來即可。這時候最好的辦法不是讓一幫小公司瞎搞,而是國家直接組建大公司搞壟斷經營,集中力量辦大事。任務僅僅是模仿和做大,創新是別人的事情。經濟規模大到一定程度,或者想當領先者的時候,就應該模仿進化走市場的道路。

最近美國密歇根大學機械工程系教授、上海交通大學密歇根學院院長倪軍在對比研究中美排名前十位大學的人才培養體系後寫成的報告中提到。我們300多位教授捆綁在十七、八個研究所里,具體的科研基本上也就是這十七、八個單位來做。而在美國密歇根大學機械系,教授、副教授、助教加起來總共60位,但他們卻有60個創新團隊,再經過排列組合後,可能會出現的創新小組超過100個。從創新機制來看,中美大學間的區別非常大。中國的大學基本以國家戰略目標為導向。比如,國家現在有16個重大科研專項,很多科研經費也就順著這些項目撥過去了。而在美國,大部分的創新還是以個人興趣為導向。這樣,從資源分配來看,中國的科研經費實行的是國家撥款,且撥款方式比較集中。16個重大專項,每個都是上百億資金投入。而美國實行的則是分散性投資。

這的不用懷疑,一些人人生就有冒險的基因,天生就不甘於與別人一樣。用私人的錢來做大事,也是避免大資本家們把自己的資本囤積在「買房子、置地、娶幾房太太」的醉生夢死的「財產」之上,用這些的人「資本」去為人類做一些大事。

「用自己的錢,才能更上心,更節約」這是人性。以SpaceX團隊為例,他們一開始一天工作12個小時,到2004年初則延長到一天20個小時,每周工作6天。就這樣,馬斯克仍不滿意,他常常抱怨說,SpaceX沒有政府的贊助,必須爭分奪秒才能提高成功的可能性。除了苦幹精神,馬斯克還為SpaceX團隊建立了一種敢於突破的精神。馬斯克想要做的事情都是突破想像的,即便是工程師們也時常覺得那些技術設想是痴人說夢,每到這時,馬斯克就盯著對方問,這個技術違反哪一條物理學原理?對方答不出來,於是只能去試,最後往往收穫奇蹟。

四、互聯網思維下的矽谷精神——「與眾不同」地改變人類的思維疆域

2015年以來幾個最熱的詞里一定有「互聯網」,除了「互聯網+」,還有就是互聯網思維。「互聯網+好」理解,那麼互聯網思維是什麼呢?美國《時代周刊》上曾有篇文章認為:今天的計算機革命和互聯網之所以這樣,是繼承了1960年末的以性解放和搖滾樂為主題的嬉皮士精神,口號是「不要告訴我世界是怎樣,告訴我如何創造世界」。這場嬉皮士運動隨著1970年初的石油危機帶來的經濟危機而畫上了句號。然而這種精神長久地在音樂、電影及各種藝術中徘徊。工程師們將它帶進了信息革命的世界,他們渴望用新的,更自由的技術打碎福特們所鑄造的機器王國。自互聯網誕生以來,網路世界裡一直崇尚著「自由平等,隨心所欲」的網路文化和精神,從喬布斯、楊致遠、貝佐斯到布林和扎克伯格無不流淌著嬉皮士的血液——輟學、叛逆、崇尚自由和「不作惡」。如果說美國人總想如何改變世界,如同喬布斯寫的那首詩歌「活著就是為了改變世界」,那麼中國人想的更多的是適應正在改變的世界,我們更樂意改變自己的生活,這是商業價值觀,更是人生觀的差別。

出生於1960年的莎拉布萊曼年過50後決定成為在月球上演唱的第一人,為此,進行了大量艱苦的登月訓練,後因身體原因放棄。她早已功成名就,不缺名利,為了夢想吧。大約五年(或四年)前的一月份,她在萬體館開個人演唱會,現場基本只有四分之一的觀眾,我也就從「山坡上」自動升級到「平原帶」,那次演唱會上她說,接下來,她要關門去訓練了。整台演唱,她基本沒有什麼串詞,就是孤獨地一首接著一首專心地唱,如同那舞台布景都是遙遠、安靜、孤獨的太空。

馬斯克的財富不突出,顏值也不重要,他的偉大之處在於他的精神,一種如今很罕見的遺留下來的矽谷精神。這兩天,我們的思維方式決定了一些關於他標題是「馬斯克成功背後的女人」「馬斯克:本可以靠顏值吃飯,還這麼拚命加聰明」。

進入新世紀以來,由於再生能源的可接和環境惡化帶來的可持續發展成為人類面對自身命運的共同關注點。私人企業家中,只有馬斯克在思考如何運用科技的力量解決這些問題。在其他創業項目成功套現1.8億美元後,他啟動了兩個劃時代的創業項目——特斯拉和SpaceX,前者解決的是後石油時代的能源問題,後者解決的是環境惡化導致的人類滅絕問題,用馬斯克的話講就是為人類提供一個「備份」。馬斯克最敢想的還是移民火星,在那裡建立一個8萬人的城市,為了宣傳這一夢想,他做了一個宣傳片,並稱最早十年內將第一批移民送上火星。

早在這次發射前,同樣極具商業頭腦的馬斯克就已經在為他的這款新型火箭謀划出了一個「一石二鳥」的營銷套路。這馬斯克居然是把自己的一輛特斯拉跑車塞到了火箭里,並打算用火箭把這輛轎車送上火星軌道!這個極為瘋狂也極具想像力的營銷也就意味著,「獵鷹重型」成功發射,等於是同時給自己的兩個公司的產品都打了廣告。

註:所有圖片來自互聯網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管理trainer頻道 的精彩文章:

TAG:管理trainer頻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