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文史 > 李自成坐擁百萬雄兵,為何敗的那麼快?原因其實很簡單

李自成坐擁百萬雄兵,為何敗的那麼快?原因其實很簡單

1644年,這在中國歷史上是個特殊的日子,因為這一年,在中華大地上同時出現了三個政權,分別是東北的滿清,李自成的大順,再就是明朝了。而最終也由滿清統一了中原大地,按理來說,此時定都北京的李自成的大順政權擁兵百萬,卻在短時間內就一敗塗地,這是什麼原因呢?

出生於明朝末年的李自成,原本是闖王高迎祥的部下,因其表現英勇,很得高迎祥的賞識。因此高迎祥戰死後,成為了新的闖王。1629年,李自成率部開始在亂世謀生,他浴血奮戰,經歷了無數次的戰役,隊伍人數也達到了百萬之眾,最終建立了大順政權。稱帝後的李自成不斷的攻打明朝,1644年,李自成攻入了北京城,明朝的崇禎皇帝朱由檢自殺殉國,整個北方全部落入李自成的手中,加上他的百萬雄兵,可以說是兵強馬壯。此時滿清的皇太極離世,順治年幼繼位,政權由多爾袞操縱,政局動蕩,在這般實力懸殊的情況下,李自成卻在一年的時間裡徹底失敗,最後還命喪九宮山,這是為什麼呢?

一方面,李自成對整個局勢的把控失誤了,他佔領北京後,就開始貪圖享樂,完全不將東北的滿清和南方的南明放在心上,在如何對待這兩股勢力,李自成沒有一個清晰的認識和準備,甚至連一個大致的發展方向都沒有。最後,東北的滿清聯合投降的吳三桂,將李自成打的毫無還手之力,滿清最終獲得了勝利。另一方面是戰術部署的失誤,明朝的山海關作為阻擋滿清南下的重要關卡,本應派遣最強的軍事力量守衛,然而李自成卻僅僅派了八千人。

流寇就是流寇,中國古代的農民起義成敗的關鍵在於,是否能夠爭取知識分子的支持,是否能夠有穩固的根據地。縱觀中華歷史可以看出,底層成功的寥寥可數如漢高祖劉邦,明太祖朱元璋等,都是爭取知識分子有穩固的根據地。沒有達到這兩點的,最後都演變成流寇,秦末如陳勝吳廣,漢末黃巾起義,唐朝王仙芝黃巢起義,元朝的劉福通的紅巾軍(朱元璋也起於紅巾軍,後來走上了另外一條道路),明末的李自成、張獻忠起義,清末的太平天國起義等等,特別提到的流寇李自成張獻忠之流,特彆強調這裡不是否定古代的農民起義,而是結合實際情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歷史怪咖 的精彩文章:

為何說即使魏延子午谷奇襲成功了,也一樣會被以「反逆之名」誅殺?
歷史上中華文明有過三次倒退,其中的一次,差點讓華夏文明消失

TAG:歷史怪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