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購買和田籽料要慎重

購買和田籽料要慎重

和田玉從2002年以後被大眾關注,到現在的普遍認識,經歷了十幾年的歷程,市場上商品良莠不齊,大眾對和田籽料認知也參差不齊,有的甚至連和田料都分不清,這也可以理解,市面上充斥的假貨太多了,不是專業的很難分清。鑒於這種情況跟大家分享一下和田玉的造假髮展過程。

最早的造假是料器(類似磨砂玻璃效果),白度非常好,以至於好多人以為是羊脂白,花大價錢買到手珍藏。因為沒有跟真玉對比,僅是手頭重感就輕,再一個就是手感涼度不夠真的和田玉產於4500米以上的山上,在雪線以上,拿在手裡第一感覺是涼涼的。而料器畢竟是人工合成,裡面加了粘合劑,所以手感發暖、發輕。如果仔細看會發現料器裡面有肉眼能看到的氣泡,看不到任何紋理,沒有一點雜質,還有就是你把玩多長時間沒什麼變化,一點也不潤,合成效果不好的還會越來越發透。經過一段時間以後人們逐漸認識到了,造假技術就又提高了一步,用石粉合成,加入顏色,不僅有白玉,還有青白玉。這次肉眼看不到氣泡了,但是青白的顏色太綠了還是被看出來了。緊接著又來一次改進,造出來的料器既沒有氣泡,白玉的顏色跟真的更接近,不是太白,且裡面又有石頭紋理,還加進去了雜質,讓人很難辨別真假。但是手感輕、發暖依然改變不了,時間一長再次被識破。料器的每一次造假的提升,都導致上一次的東西更廉價,這也是經濟發展的鐵律。每一次的造假都是高亮度拋光,始終不變,因為不拋亮光,一眼就能辨真假。真正的好玉都是手工柔光(即亞光)。到現在依然有一部分料器活躍在市場,較常見的是白料和綠料(冒充碧玉)。最近又出現了料器青花帶皮籽,青花比較混、雲霧狀,乍看跟真青花特像,其實這種料器做法早就有,只不過是把老活計又復活了,皮一般是黃色的,沒有毛孔,顏色很艷。

料器隨著人們的購買力衰退,逐漸退出了市場,這也是市場規律使然。之後上場的是各地的石頭。有東北的美石,這種石頭比東北岫玉還要軟,但是它的顏色跟和田玉山料的顏色一樣,和田玉有什麼顏色它都有,就是手感輕,手工用刀能觸動;有京白石,這種石頭特別白,就是干,油性小,細度不好,紋理明顯;有阿富汗玉,剔掉中間的夾層色石,冒充白玉和青白玉,這種石頭特軟,稍微不小心就會碰個白點拿手摸就是個小坑;有伊朗的白石頭,透度較高,石質特細,也不很白,跟和田玉的白較接近,留下夾石層的色石一小部分當皮;有新疆的白石頭,這種石頭細、白,硬度稍遜和田,就是干、沒油性,這種石頭還有黑石頭和青花,沒油性沒關係,拿變壓器里的油浸泡數日撈出來,簡單擦一下,油潤了,哈哈,神奇吧?這種東西到現在一直充斥市場。市場不斷洗牌,一些東西的存量由多變少,一些東西銷聲匿跡,一些東西頑強的存在著,只要有市場。

再之後上場的是各地的含透閃石成分的玉石。有俄羅斯玉、青海玉、韓國玉、河磨玉,還有近兩年才有的貴州的羅甸玉、東北的析木玉。隨著人們認知度的提高,這些東西基本上物歸本位了,有了它本身應對應的自身價值。但是界限明顯的是這樣,界限不明顯的依然是混亂,比如說都比較高端的,不是業內的還是分不清。不過各種高端料也不多,市面上見得相對少。

近十年人們玩籽料的多,市面上鋪天蓋地全是籽料。籽料本來出產就少,能雕東西的就更少,上品質的就更少了。市場需求大,怎麼辦?造假。用各地的石頭、含透閃石成分的玉石冒充,先切割再滾圓,再做皮,最後作色。市面上現在是有真籽、磨光直接作色的籽、改色皮的籽、加色皮的籽、燒色皮的籽、磨光做皮再作色的籽、各地的跟和田籽長得很像的籽。真籽好籽非常少,價格也非常高,;好料的磨光籽也很漂亮,價格也不便宜,大部分是黃皮或是紅皮,只是沒有毛孔,顏色最早是用顏料,玩段時間會掉,後來用一種叫「快速金黃」的東西,稍有改善,能多玩一段時間,現在更先進了,用的固色劑玩的時間更長;改色皮一般是黑皮,經過人工干預改成紅色,隱約可見絲絲縷縷的原黑色底子;加色皮是原籽有皮沒色,加上漂亮的紅色或是黃色,使之有鮮明對比,一般使用核桃皮再經過發酵等複雜的工藝,不會掉色,也有用化工原料的,關鍵看眼力了;燒色皮看名字就知道了,這裡的燒絕不是一般的用火燒;磨光做皮有噴砂,結果是皮殼的坑點特均勻,滾筒的效果好一些,由於磨料大小不一,坑點也大小不一,還是呆板,畢竟跟上萬年的水沖刷效果不一樣;唐河彩玉跟和田籽長得最像,也因此身價倍增,就是河北保定唐縣唐河裡的含少量透閃石的石籽。

所以說要慎重了,剛開始玩的還是選擇成品別選原石為好,這樣風險相對要小一點。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晉州雜談 的精彩文章:

TAG:晉州雜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