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抗日戰爭時期,哪種傳統武術在白刃戰中大顯神威?

抗日戰爭時期,哪種傳統武術在白刃戰中大顯神威?

和太極同為內家拳範疇的還有一個極為重要的拳種——形意拳。然而和太極拳不同的是,形意拳講究的是貼身靠打、快攻直取、崇尚進攻。它從實戰出發,是實用的技擊技巧。在清末民初,它甚至成為了最高實戰技法之一。在抗日戰爭時期,形意拳更大顯神威。

形意拳的特點

形意作為內家拳的一大門派,與太極和八卦不同的是,拳理以陰陽五行為主。以三體式為基本樁法(內家拳講究樁法,即立在原地來修行,調理內息),以五行拳——劈、崩、鑽、炮、橫,十二形——龍、虎、猴、馬、龜、雞、鷂、燕、蛇、駘、鷹、熊為基本拳法。形意拳為內家拳里「真正的猛士」,敢於直面敵人的進攻,詮釋了最好的防守即為進攻。動靜結合、剛柔相濟卻以剛猛為主,「半步崩拳打天下」;手腳結合,心意相隨,卻以「心」的造化論高低;對練毫不誇張,招式中始終貫穿著五行相生相剋的基本原理,五行合一,一種拳法代表一行,五行連環拳也是根據此說而來。

形意拳以彪悍勇猛、道勁迅猛著稱。其動作雄渾質樸,整齊劃一,簡練實用,講究短打近用,快攻直取,省去一些不必要的麻煩,以便節省體力,可謂「惜力如金」。在技法上,形意主張先發制人,主動進攻,搶佔中門,硬打強進。動作簡單易行,沒有冗餘。

形意拳在中國武術理論上的最大貢獻,是提出了武學的三大境界,即煉精化氣、鍊氣化神、煉神還虛,首次界定了武術功力的層次差別,從而大大豐富了中華武術的理論基礎。

「煉精化氣」

又叫「易骨」,是形意的第一層功夫,目的在於練出明勁,即示形於外的剛猛之力,同時還要打通任督二脈,完成小周天功;

「鍊氣化神」

又叫「易筋」,是形意拳的第二層功夫,目的在於練出暗勁,即柔中帶剛,同時打通奇經八脈,完成大周天功,使氣血貫通周身;

「煉神還虛」

是形意拳的最高境界,又稱「易髓」,目的在於練出化勁,也就是將暗勁練到至柔至順,剛柔相濟。這也是武學的極致境地。

為什麼形意拳會大顯神威?

GIF

形意是一種比較簡練的拳法,沒有花架子,也很少有跳躍動作,重心很穩。它的基本套路為一左一右,反覆演練,簡練實用,毫無華麗之氣,因而觀賞價值不高。但是,由於演練者經常要將這些簡單的動作重複數十次乃至上百次,日積月累,熟能生巧,日復一日,年復一年,可達數萬次之多,所以一旦與人交手,在速度、力量、準確性上都可達到驚人的地步,可謂「不鳴則已,一鳴驚人」。它又講究在觸敵的一瞬間發力,如電閃雷鳴一般,產生強大的衝擊力和穿透力,造成極大的殺傷效果。

民國初年那些鼎鼎大名的形意拳名家

1936年前後,全國各地成立的國術館、會中都有形意拳師任教,有的並擔任要職,形意拳的普及之勢逐漸形成。形意拳名家李飛羽在山西的傳人以口授身傳技藝見長,善技者不斷湧現,在中國享有盛名。

1938年,兩次在南京舉行國考打擂,山西代表隊16人中即有李連成、韓榮華、張萬榮、王鴻、張安泰、李培昌、白三貨、郭鳳山等15人是形意拳名手。

1937年,日軍入侵中華國土。許多青年拳師奮起抗日,為捍衛中華民族的尊嚴,抗擊日寇的侵略作出了積極貢獻。僅山西即有陳曉峰、胡殿基(化名杜子和)、史克讓等多名擔任要職的形意拳新秀為抗日戰爭英勇獻出了生命。

老年拳師則秘密培養了眾多的優秀形意拳人才,為中華武術瑰寶形意拳的傳承立下了汗馬功勞。

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和抗日「大刀隊」

九一八事變後,日本侵佔了東北,欲謀吞併全中國,得知國家有難,尚雲祥挺身而出。當時守衛北平的是29路軍,其軍長宋哲元也是和尚先生一樣都是山東樂陵人。1931年,宋哲元軍長特命警衛營營長尚其英到形意拳大師尚雲祥先生家中,邀請尚雲祥先生到29路軍任武術教官。

29軍大刀隊訓練

尚雲祥先生很快就到了部隊中,一文不取親自向部隊教授尚派的五行刀法。到29路軍後,尚先生研究了大刀與刀法在正規部隊的速成的使用方法,將「形意五行刀」速成的使用方法詳盡地教於29路軍官兵。很快,他所教授的刀法在29路軍推廣開來,經訓練官兵們個個都能使用大刀。

後來,在喜峰口、羅文峪等戰役中,學習了尚派刀法的官兵在與日寇在近戰的肉搏鬥中,將大刀的優勢發揮到極致。從此,29路軍的「大刀隊」讓日軍聞風喪膽。

想了解更多散打賽事資訊、散打選手動態、武術散打知識等,敬請關注【散打王官方】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散打王官方 的精彩文章:

萬萬沒想到,中國古人在搏鬥前都是「嘴炮」!
能飛檐走壁的輕功真的存在嗎?

TAG:散打王官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