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吳順榮散文 美的毀滅

吳順榮散文 美的毀滅

南湖文學宗旨:打造最純凈的文學平台、營造最溫馨的精神家園。

美的毀滅

作者簡介:吳順榮、筆名田耕,號卧牛齋主人,籍貫浙江嘉興。歷任嘉興市公安局郊區分局刑偵隊長、副局長、局長等職,一級警督。是我國著名警旅作家。嘉興市作家協會顧問、浙江省作家協會會員、中國散文學會會員。著有《家鄉的銀杏樹》《散草集》《卧牛齋文集》《卧牛齋詩集》《家園若夢》等一系列作品。

走進農莊,林木扶疏,綠草茵茵。在江南水鄉,如果真要說有什麼特色,那就是土地肥沃,水分充沛。可不,眼前這個剛建不幾年的農莊,許多樹木已蔚然成林,生生不息。

走在彎彎曲曲的小道上,放眼望去,綠色撲入眼帘。在太陽光芒的照耀下,樹的色調有了差異,不同層次的綠色愈加分明,或嫩綠的、或淡綠的、或深綠的,可以細分無數。原本的小樹小苗,在雨水的澆灌下,正朝著周正健康的品相發展著,顯得朝氣蓬勃,鬱鬱蔥蔥。

和小樹們形成鮮明對比的是那些佔據了不少地盤的合抱粗的大樹,它們本應具有樹冠華蓋,綠蔭匝地的美感,如今卻傷痕纍纍,萎靡不振。有的被罩上了黑幛,有的吊上了營養液,有的已變成了乾柴,令人目睹而心驚。這些樹齡在幾十年甚至上百年的大樹、老樹,都是來自於異域。或生於高山叢林之間,或長於古村老宅之旁。它們不遠千里萬里,背井離鄉,翻山涉水,被移植在一個陌生的土壤里。也許正是這方土壤的元素,改變了它們的容顏,讓它們得了水土不服之症。

樹是兀立不移之物。這些被強制遷移來的樹,大多從發芽抽枝就長在一個地方,盯在一個點上,有的甚至成了某種地理上的標誌。它們在那兒也許有父母兄弟、妻子兒女、親朋好友陪伴著,過著安然無恙的生活。要知道,一棵樹活在世上幾十年、上百年,依然巍然挺立,是多麼的不容易,它要經受多少風雨的考驗,抵禦多少病蟲害的折磨。風,尤其是颱風,是樹的勁敵。在那些多颱風的地區,每一棵樹幾乎都在颱風的掃蕩之中。樹不像人,人可以行走,可以最大限度地規避颱風。樹則不能,它的兀立不移決定了它的無法藏匿。一場颱風常常使不少樹損枝折干,甚至轟然傾倒,也使一些內部已被蟲害蛀蝕的大樹、老樹倒伏後委於泥濘。而它們卻風摧不倒,蟲蛀不朽。可見,它們具有何等的超常之力,它們是生命的強者。因此,那些大樹、老樹、古樹理應受到充分的尊重和保護。

樹與善於移步行走的人不一樣,俗話說「人挪活,樹挪死」。我們兒時讀書時就明白橘生淮南則為橘,橘逾淮北則為枳的道理。可見,環境、地氣對於一棵樹來說是多麼的重要,空間的轉換有時會使人不舒服,樹也同樣。但移植者們沒想那麼多,賺錢的慾望,浮躁的心態,急於求成的心理,促使他們常常失去理智,失去敬畏,失去最基本的常識。如今是什麼都講大的社會,似乎只有大,才符合發展的要求,才更能引起視覺的注意,才能出成果出政績。

在農莊主和設計者看來,一個農莊沒有幾棵像模像樣的參天大樹,就形不成規模,成不了氣侯,少了吸引人眼球的亮點。為了求全求大求優,他們不惜工本,以一樹萬金,甚至一樹十萬金、幾十萬金的代價,用掘樹刨根的方式,讓兀立的大樹遷徙。他們毫不憐惜地鋸掉一部或大部分向上延伸的枝幹,再切掉一部分向下伸張的根脈,一圈又一圈地捆上繩子,然後吊上大車,一路運送而來。就這樣,一棵再德高望重的古樹,也無權選擇自己的去留;一棵再器宇軒昂的大樹,也只能俯首聽命。一棵樹的命運就這樣被改變了,除了農莊主,也許誰也不關心它的死活。

如今再看這些樹,品相怪異,毫無美感。有的被鋸掉的枝幹上留下一個個碗口大的疤;有的枝節上勉強長出有氣無力的枝葉;有的形同枯木樁子,任風雨吹拂逗引而毫無動靜;有的主幹上雖吊上營養液,依然奄奄一息。真是樹大招風,樹老也招風。這些不久前還活得好好的樹,今日卻在異鄉遭受折磨和苦難。這些名木老樹,本以為找到了逃脫的訣竅,被時間忽略了,所以,越是在隱蔽的山間和村莊,長得越茂盛,越健康,但它們還是被人算計了。都是因為它們長得高大美麗而被人青睞被人相中。人如果被人青睞被人相中,也許是件好事。而對於一棵來說,被人青睞被人相中,那就意味著一場厄運與災難的到來。

這幾十棵名木老樹,被規劃的距離移栽著。有的我叫得出它們的名字,如香樟、銀杏之類,有的我不知道它們的樹名,更不知道它們來自哪個山頭,來自多少村莊。有的樹身上暴露出有砍伐過的滄桑印記;有的主幹上留有深淺不一的勒痕,也許是早年樹下被拴過牲口或晾曬過衣物。我想,每一棵樹都有自己的經歷,自己的故事。如果沒有人為因素,它們是各自按照自身的姿態來生長、來發展的。它們是美的,它們的美是本可以引為自豪的。它們曾經是山裡的一片風景,它們也可能是村頭的一片風水。由於人的介入,它們的美被毀滅了。現在的模樣,不是它們的本意,而是它們的無奈和悲哀。現在每天來這裡遊玩的人,沒有人知道它們從哪裡來,只知道農莊主把這麼多不同品種不同品相的大樹弄到一起來,一定花了不少錢,也花了不少力氣,所以門票雖貴了些,似乎也就可以理解了。而一些上了年歲的人,則會上去摸一摸那些已乾枯的大樹,嘆一口氣,表示惋惜。那天有一位走在我身邊的遊人,指著那些半死不活的大樹竟罵開了娘:這是不吃飯的人乾的蠢事,這不是在搞綠化,這明明是在破壞綠化,是犯罪。我只是對他點點頭,表示贊同。

遊覽快要結束時走到大門口,我重新回過身去,為這些來自於異域至今尚有生命體征的「朋友」祈禱,願它們不要長久地沉默,既來之,則安之,儘快適應這裡的風雨和環境,在這片陌生的土地上站穩根基,健康生長,繼續朝著天空,展示以往的那份奇崛和美麗。

南湖文學

文學總顧問:吳順榮

真情溫暖你我

文學點亮人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南湖文學 的精彩文章:

這世界,值得你溫柔以待
淺談書法與智慧

TAG:南湖文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