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四句話看破大漢王朝四百年盛衰榮辱

四句話看破大漢王朝四百年盛衰榮辱

公元前202年,大漢王朝建立。自此,中華文明正式走進了漢時代。在漢代的四百年光陰中,中華文明逐漸走向成熟。而中華民族也深深的刻上了「漢」的烙印。

雄漢,是後世對這個英雄時代的稱謂。衛青,馬援;司馬遷,班固;張騫,張衡一個個人物震爍古今。每當我們回望這段歷史之時,總會心生出一種自豪。這是我們對於先祖的崇敬,也是對於大漢王朝的敬畏。

小編找了四句話,不知這四句話里是否藏著大漢王朝的盛衰榮辱。

呂后:我已老齡,不配侍奉單于左右。

這句話是呂后回復冒頓單于的話。呂后說這話的背景是,漢高祖劉邦剛剛去世,呂后在朝中掌權。匈奴冒頓單于挑釁呂后說「孤僨之君,生於沮澤之中,長於平野牛馬之域,數至邊境,願游中國。陛下獨立,孤僨獨居,兩主不樂,無以自虞,願以所有,易其所無。」其文大意是:我也單身你也單身,那不如我們在一起就好了。

呂后看到冒頓單于的信大怒,武將們更是紛紛請求出兵要蕩平匈奴。但是冷靜之後,呂后想起了當年劉邦白登求和之辱。有感於匈奴強大的軍事實力,再加之漢朝初年的經濟凋敝,如果悍然發動一場對外戰爭,恐怕真的會有亡國的危險。在一眾文臣的勸阻之下,呂后只能壓抑心中怒火,回復冒頓單于「我已老齡,不配侍奉單于左右。」隨即,向冒頓單于贈送了兩輛車馬,一名美女。此事才平息下去。

陳湯:宜懸頭槀街,蠻夷邸間,以示萬里。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

對於此句話語,想必大家定不陌生。此話出自漢元帝時期陳湯之口。不得不說,匈奴在漢元帝在位時已經分裂在走下坡路。匈奴的一支在呼韓邪單于的帶領下歸附了漢王朝。但漢王朝在此時,也在走下坡路。不過陳湯敢於喊出這樣氣壯山河的話語,自然與漢王朝的氣勢,國力分不開的。

呂后之後,文景之治。大漢王朝的國力迅速上升,以至於在漢武帝時,國家有實力支撐漢武帝的雄心壯志:整軍備武,擴建騎兵。提拔衛青、霍去病等年輕將領,深入漠北草原。對匈奴展開三次重大反擊作戰,取得了輝煌勝利,並因此打開了中亞、西亞的道路。從此,東西方文化在絲綢之路上實現了交流與融合。

鑿空西域,擊退匈奴。大漢聲威,遠播四方。這是後人對於漢武帝的評價。

此後,大漢國力日衰。不過在昭宣中興之後,漢帝國又重新走上了正軌,以至於在漢元帝時期能夠再一次取得對匈奴作戰的勝利。

陳湯的這句「明犯強漢者,雖遠必誅」也成為了中華文明當中璀璨的經典。

班彪:漢秉威信,總率萬國,日月所至,皆為臣妾。

此語是東漢史臣班彪在上奏光武帝的奏章中所言之話語。

漢元帝之後,由於外戚專權,主弱臣強。大漢王朝輝煌不再,直至王莽篡漢自立。漢朝才在歷史上暫告一段落。但暫時的告別並不代表著永久的消失。很快,劉秀建立的漢王朝再一次的出現在了歷史的舞台之上,史稱東漢。

劉秀在位期間,定都洛陽,平定農民起義,減輕田租,罷廢郡兵,同時再次拓展西域。大漢王朝又一次回到正軌,重現往日雄漢的風采。

曹操: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東漢末年,群雄並起。有曹操者挾天子以令諸侯矣。赤壁之戰,天下之勢,三分定鼎。有文人譏笑操之敗績,操撰述志令斥之,嘗有言:設使天下無有孤,不知當幾人稱帝,幾人稱王。

這句話出自曹操之口,平常人聽來,此話充滿了豪言壯語。但對於漢宗室來說,卻充斥著諷刺。堂堂大漢天子,雄威遠播四方。如今卻落得需要人保護的地步,淪為了魏王曹操的傀儡,挾天子以令諸侯的工具,實在是令人唏噓。

赤壁之戰後,曹操不斷的晉陞官爵。最終被封為魏王。有人勸曹操何不取漢室而代之,曹操不無坦然的說:如果上天真的眷顧我,那麼我就做周文王吧。這話說的不無諷刺,周文王,天下三分有其二,但仍歸順殷商。但最終周文王的兒子周武王取代商朝,建立了周朝。曹操這話的意思分明就是:如果上天真的眷顧我曹操,那取代漢朝的事情就交給我兒子吧。

被曹操言中了,大漢四百年王朝,也最終被曹操的兒子曹丕所取代。自此,漢王朝便退出了歷史舞台。

四百年雄漢,留給了後人無盡的財富。說不完的盛衰榮辱,讀不盡的家國天下。不同時期不同人說的話,往往代表了那個時代大漢帝國的心態。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月曉有話說 的精彩文章:

TAG:月曉有話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