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電影專題 我們生來痛苦

電影專題 我們生來痛苦

我們生來痛苦

文/惡棍筆錄

有時我們是純粹的伊壁鳩魯主義者,擁抱快樂從而忘卻苦痛,有時我們也信奉芝諾的「冷漠無欲」,痛苦永不完結,我們坦然接受。我們有時在胸口畫上十字,有時想著遁入世外還真夠清靜。然而無論何時我們都相信,如果真理只有一條,那隻能是人生充滿苦難。

附屬美麗(2016)

「如果我們可以重新相遇一次就好了」

文/鱒魚大人

來自史皇,威爾史密斯的治癒新片《附屬美麗》。院線評分A-,IMDb評分5.7,MTC評分23,爛番茄新鮮度14%。不太符合主流媒體的要求,《紐約》雜誌認為:「演員都不在狀態:凱特·溫絲萊特和愛德華·諾頓這兩位本該迷人的表演者,顯得前所未有的虛偽和招人煩。」

史皇扮演的中年大叔從一開始就表現出對雞湯的極度反感,強烈的喪喪氣氛。朋友兼同事的插手,大叔的自我救贖慢慢展開,展開的方式簡單而巧妙,時間,愛情,死亡的三條線顯得格外的高大上,具象實體化的概念和哲理性語錄,同悲傷的鬥爭更甚與深陷泥沼掙扎的自然本能,當失去所愛,在任何孤寂的時刻都要忍受來自回憶的懲罰,逝去的如何燦爛美好,所謂良辰美景,瞬間變成鳩人毒藥。

「致時間,人們說你是一切傷害的良藥,但他們不會說起你如何將一切美好化為腐朽,如何將美麗的事物化作塵埃。聽著,你對我來說只不過是木化石,你是塊不會分解的壞死組織,你什麼也不是。」對時間,愛情,死亡的三封信在開始顯得極端,當慢慢撥開眼前的濃霧,對生命和死亡的認識不再絕望,「年邁的智者深知黑暗必將來臨」,重新看清這世界和一切苦痛附屬的美麗。

聊到最後,已然忘卻這是一部被主流媒體貶低的作品,當回憶中出現大叔為數不多的浪漫「如果我們可以重新相遇一次就好了」,最後的happy ending也著實暖到了我。威爾史密斯,一個讓人討厭不起來的實力演員,這次依舊沒有讓我失望。

我們都曾深陷其中,霎時止步,或長或短,再牽起那雙手,爐火旁,說起過去的故事,那是附屬的美麗。

海邊的曼徹斯特(2016)

「I can』t beat it」

文/黑白客

「I can』t beat it......I can』t beat it......」當帕特里克問道why can』t you stay(你為什麼不能留下來),李·錢德勒疲憊不堪地如此回答道,他的臉上還醒目地留著在不久前的毆打中留下的傷口。

我認為這是整部電影最具代表性的場景之一。

I can』t beat it......

他難以忍受的是兄長的去世,雖然他看向兄長的遺體時面容平靜。他難以忍受的是前妻的流淚道歉與尋求和解,在情緒失控的前妻面前他節節敗退。他難以忍受的是想要忘掉過去重新開始的自己,我們可以看見他曾試圖再次融入小鎮。他難以忍受的是這個小鎮無時無刻不在提醒自己犯下的無法挽回的錯誤:偶遇的前妻、每個熟人、甚至不認識的等等等等。

李並非是「選擇」不與生活和解,他的自我放逐更是一種無可奈何,他離開曼徹斯特更像是落荒而逃,而當他回到這裡——一座寒冬里的海邊小鎮,一切都顯得格外冷冽,他卻不得不面對兄長的逝去,面對過去的苦難撲面而來。

所以當早已喪生於火災的兩個女兒出現在夢裡,說著:你看不見我們身上著火了嗎?刺耳的警報聲突然將他驚醒,他似乎不斷地回到那個絕望的失火的夜晚,一次次無力經受著喪女的切膚之痛,但與搶過警察的配槍意欲自殺的那個夜晚不同的是,如今的李只需要離開這裡,背負本該背負的並永遠活在自責與麻木之中,生活仍會繼續下去。

影片的最後,李和侄子帕特里克開著船在海上釣魚,和影片的開始不同,身邊少了兄長,帕特里克也已經長大,兩個人不知道在說些什麼,而歡聲笑語早已消逝難聞。

扮演李·錢德勒的卡西·阿弗萊克憑藉此片一舉奪得奧斯卡影帝,毫無疑問,他在其中奉獻了迄今為止最為精彩的表演之一(人們往往還會提到他擔任配角而參與的《神槍手之死》),而去年在《鬼魅浮生》里的不露臉幽靈式演繹同樣精彩,我們很難不去期待下一部由他擔任主角的電影《斯通納》,在電影出來之前大家也可以去看看原著解解饞。

薄荷糖(1999)

「我要回去」

文/黑白客

在這部作品裡,作家出身的李滄東十分聰明地選擇了倒敘這一形式,他知道先將個體的毀滅放在故事前面也許更加具有衝擊性,之後他選擇以時間為載體,向我們一一展示男人二十年間的人生拐點。

於是火車從現在倒退到過去,從1999年的春天開向1979年的秋天,我們旁觀著這個在自殺時猙獰地喊著「我要回去」的落魄男人在這二十年間到底經歷了什麼。

三天前金永浩在病床前見到了生命垂危的初戀情人順任,流著淚並留下了一罐薄荷糖。1994年夏天永浩發現妻子出軌並對其大打出手,然而他自己同時也與秘書偷情。1987年的春天,他是個兇悍的警察,嘲諷著那句「人生是美麗的」,而當回到初戀情人順任的家鄉,他卻失魂落魄。1984年的秋天,剛當上警察的永浩在前輩的注視下成為了施暴者,順任終於找到了他,而他卻用偽裝的浪蕩來拒絕她。1980年的5月,永浩在服兵役,裝滿順任寄來的薄荷糖的罐子被軍官打碎,他在一次行動中失手殺死了無辜的女學生。1979年秋天的一次郊遊上,那時還愛好攝影的永浩正暗戀著順任,而在影片的最後,他注視藍天,無故流淚。

有人會憎惡那個無情施暴的警察金永浩,有人會悲天憫人般哀嘆在時代洪流下如同無根浮萍的個體,有人覺得無關悲喜人生就是這麼操蛋......我相信李滄東對於人生是悲觀的,影片最後金永浩的無故流淚雖說稍顯刻意,但李滄東明顯是想這麼告訴我們:二十年後金永浩的悲劇無法避免。所以說「宿命論」才真是可怕。

薛景求與文素麗在影片里奉獻了精湛的演技,而二人在之後同樣由李滄東執導的《綠洲》里再次聯袂出演,並再次令觀眾折服。

一念無明(2016)

「我們都回不去了」

文/黑白客

影片從三個維度講述了躁鬱症患者阿東從精神病院出院回歸社會這件事:個體,家庭,社會。在整部影片的前40分鐘左右,個體情感與家庭元素是劇情上的主要構成,高潮是從33分鐘開始的那場父子在醫院天台對話的戲,二人的情緒逐漸失控,阿東失手誤殺母親的驚人事實終於在插敘里得到敘述。

而隨著這場戲戛然而止,之後的劇情重點似乎慢慢轉向了社會與個人情感:在漠不關心甚至對所謂精神病人盡量遠離的社會群體面前,個人情感顯得格外脆弱與微不足道。所以當阿東本來要好好的融入社會的美好勢頭被無情撲滅,我們毫不意外,而為了體現之後阿東的情緒崩潰,阿東失手誤殺母親的場景在一次次閃回里不斷重現,這種刻意煽情遠不如天台那場戲中對於插敘的使用出色。

我遺憾的是整部影片在後半部分更多地向社會元素靠攏,而對於主角阿東個人情感的描述卻一味依賴於重複的閃回,也許導演在某一方面考慮到應當通過影片中社會群體對於躁鬱症患者的普遍無情來警示觀眾,但我又想到去年的《嘉年華》,《嘉年華》將大部分的鏡頭聚焦於性侵受害者小文與打黑工的小米的兩位少女的個人情感,而從其中迸發出的現實力量卻絲毫不弱。

但我們同樣無法忽視影片的優秀之處,前40分鐘堪稱完美,余文樂、曾志偉、金燕玲對於角色的演繹同樣出色,陳學文扮演的四眼小孩「余先生」的登場也讓人會心一笑,總之,這部電影值得一瞅。

在你心中哪部電影最喪呢?

.........................................................................................................................................................................................................................................

.如此強大的分界線是為了提醒你,還不分享起來,還不快快訂閱!!!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北方某小區業主集體砸牆,是業主傻、開發商蠢?還是設計師腦子進水?
2017?年終總結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