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時尚 > 為什麼最終競標 Bally 的是這兩家中國公司?

為什麼最終競標 Bally 的是這兩家中國公司?

有分析人士認為,Bally兩大競購方如意控股與赫美集團的優勢可以形成互補,未來或不排除共同合作的可能性。

作者 | Drizzie

中國資本盯上奢侈品牌已經不是新鮮事,但兩家中國公司最終競標奢侈品牌,卻是極為罕見。

據時尚商業快訊昨日消息,山東如意控股集團(以下簡稱如意控股)已完成對瑞士百年奢侈品牌Bally多數股權的收購交易,不過Bally 原母公司 JAB 集團仍將保留少數股權。此外,Bally的管理團隊也將獲得少量股份,包括首席執行官Frédéricde Narp。

這意味著自傳出出售消息將近一年後,Bally 的新東家終於敲定。有分析人士認為,Bally的出售是近年來競標爭奪最為激烈的奢侈品牌之一,特別值得關注的是,中國資本在Bally出售中扮演的角色尤其活躍

事實上,如意控股加入Bally收購的時機非常晚。上個月,據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透露,如意控股是最新加入的買家,正與賣方進入深入談判,以約7億美元的收購價格超越早前就在競購方名單上的中國資本方復星國際、七匹狼、赫美集團以及日本貿易公司伊藤忠商事。(相關閱讀:多個國內買家爭奪奢侈品牌Bally

此前,多方消息認為最有潛力的競購方是2017年突然出現的奢侈品「收購狂人」赫美集團。這個以儀錶研發製造起家的集團,在去年短短3個月內收購6家公司,全部與奢侈品零售相關。

中國買家的兩個路徑

如意控股與赫美集團的收購路徑截然不同。從供應鏈上游起家的如意控股所遵循的是品牌和產業鏈的收購策略

成立於2001年的如意集團,前身為山東濟寧毛紡織廠,目前是全球最大的毛紡產業集團。與奢侈品製造起家的 LVMH 集團不同,如意控股位於服裝紡織行業產業鏈上游,主要擁有毛紡服裝產業鏈和棉紡印染產業鏈,從原料、紗線、染色、面料到織造、縫製生產等一整條產業鏈,是中國製造的典型代表。

山東如意控股集團收購的法國時裝品牌 Maje母公司SMCP在中國市場大獲成功

原本與奢侈品牌方關係不大的如意控股近兩年內顯示出對時尚品牌的越來越濃厚興趣。其在2016年以13億歐元控股法國時裝Maje母公司SMCP(相關閱讀),去年則以22.2億港元控股大中華唯一高端男裝集團Trinity Ltd.利邦控股有限公司。2010年如意集團出資40億日元成為日本成衣集團Renown第一大股東。

據德勤發布的「2017年全球奢侈品百強」榜單中,如意控股旗下的SMCP、Renown分別位列51位、58位,據統計,2016年二者合併營業額逾92.35億人民幣,如意控股也是該榜單上唯一通過控股進入服飾類奢侈品百強的公司。

在奢侈品零售渠道滲透多年的赫美集團遵循的是另一種布局策略,全渠道運營

赫美集團成立於1994年11月,前身為深圳浩寧達儀錶股份有限公司,是國內最早從事電子式電能計量儀錶研發、製造的專業製造商之一,於2010年在深圳證券交易所掛牌上市。2013年,浩寧達以高利潤的鑽石珠寶行業作為切入點收購了每克拉美,2015年,鑽石珠寶業務已經成為浩寧達的主營業務,銷售達8.5億元,占集團總收入的66%。2016年5月,浩寧達正式改名為赫美集團,正式進軍時尚消費產業。

赫美集團將一舉成為Armani的國內最大代理商,圖為Armani在成都的一間店鋪。

今年以來,赫美集團開始在高端消費領域持續發力,至今已收購了6家奢侈時尚品牌運營控股公司。 2017年7月,赫美集團旗下全資子公司赫美商業通過投資方式獲得從事全球奢侈品牌服飾授權零售業務的上海歐藍國際貿易有限公司(上海歐藍)100%股權。後者擁有10多年的供應鏈管理經驗,在多地開設代理品牌專賣店80餘家店,並創立自有買手品牌O』blu牛仔品牌集成店。

8月,赫美商業斥資5.6億收購擁有Armani、Hogan和Dolce & Gabbana等多個奢侈品牌代理權的溫州崇高百貨100%股權。完成對上海歐藍和赫美商業溫州崇光百貨的收購後,有分析預計其年銷售額將有望達到35億,受益於奢侈品高達60%的毛利率,其盈利能力也將提升至新的層次。

10月,赫美商業又以8億元現金的方式收購深圳臻喬時裝有限公司、彩虹現代商貿(深圳)有限公司、盈彩拓展商貿(深圳)有限公司、彩虹現代商貿有限公司各80%的控股權。

在對實體零售網路的快速滲透後,1月8日,赫美商業公告稱擬將以不超過人民幣2.5億元的股權轉讓款和不超過1.5億元的增資款的總交易對價受讓新尚品持有的尚品網 90% 股權以及和誠宇信100%股權。據悉,和誠宇信是尚品網 CEO 趙世誠在香港註冊成立的一家品牌管理諮詢及商品銷售公司。有消息人士透露,此次收購的業務並不包括尚品網在運營的英國快時尚Topshop在國內的線上和實體店業務。

收購尚品網標誌著赫美集團對時尚零售渠道的布局從線下滲透到線上,進一步加強渠道優勢。而尚品網近來主打的也是全渠道策略,上個月有消息傳出,Topshop中國內地首家旗艦店將設在上海淮海中路,計劃實現線上線下同步的新零售模式。 而Topshop母公司Arcadia集團選擇了尚品網作為中國區實體店獨家合作夥伴,雙方在中國的線上合作已超過3年。

不過,如意控股與赫美集團的兩種路徑均是優勢與挑戰並存。

收購品牌並專註上游的如意控股對經銷商渠道的控制力相對較小,而中國錯綜複雜的零售渠道網路對國際品牌本就是最大的挑戰之一。而手握渠道資源的赫美集團對品牌方的約束力較小,一旦品牌方策略失誤,經銷商的風險與壓力也隨之增大。

以Bally為例,收購對於如意控股與赫美集團的意義截然不同。收購Bally多數控股權延續的是如意控股的一貫風格,但對於赫美集團而言,完整收購Bally意味著彌補短板。

隨著中國資本在全球奢侈時尚市場越發活躍,對於這兩種路徑的區分與關注也更加深入。直接收購品牌在某種程度上能夠提升中國資本在國際上的聲譽,但是近年來越來越多國內資本方收購國際品牌的舉措卻開始被質疑,收購後的管理模式與渠道布局是否跟得上成為關注的焦點。對於一些明確希望進軍中國市場的國際品牌而言,擁有渠道資源的資本方顯得更為務實。

據麥肯錫發布報告顯示,2008年至2016年間,中國境外奢侈品消費佔消費金額比例增至四分之三,到2025年,中國的奢侈品消費將佔全球市場的44%。行業前景傳遞出的利好訊號為中國公司發展提供了信心,從中國市場發展情況來看,如意控股和赫美都有潛力成為國內奢侈品時尚巨頭。

有分析人士認為,如意控股與赫美集團的優勢可以形成互補,未來或不排除共同合作的可能性。前者被稱為「中國版LVMH」,後者是突現的奢侈零售收購黑馬,若兩者結合,中國是否也將出現具有國際話語權的奢侈品巨頭?

為什麼LVMH、開雲缺席?

對於通過併購迅速成長的奢侈品巨頭 LVMH 集團來說,2018年除了對手開雲集團、歷峰集團外,或許應該警惕悄然崛起的亞洲競爭者。

如意控股和赫美集團對於Bally均表現出志在必得的野心。但對比中國買家的活躍程度,在Bally出售過程中奢侈品巨頭的缺席令不少人感到意外。

在奢侈品行業整體復甦的利好消息下,LVMH老闆 Bernard Arnault在最新公布的2017全年財報罕見表達對市場的樂觀情緒。寒冬過後,奢侈品集團往往開始新一輪併購潮,近兩年勢頭強勁的開雲集團繼上個月剝離Puma後,就正在密切關注奢侈行業併購對象。最新傳出可能出售的Salvatore Ferragamo和Prada都與開雲集團有關。

不過據彭博社早前分析,旗下已經擁有70餘個品牌的 LVMH 集團越來越難通過收購為集團增加效益,而更傾向於加強原有的奢侈品牌如Céline和Dior,畢竟在 Gucci的緊逼下,核心品牌競爭力比第二梯隊品牌更重要。而對開雲集團而言,其野心似乎更大。相較於潛在的收購對象Salvatore Ferragamo和Prada,Bally的體量又相對偏小。

有分析人士表示,LVMH的時裝皮具部門的核心依然是奢侈箱包市場,緊盯對核心品牌 LV 有威脅的品牌,收購的目標也圍繞這個領域或生活方式展開,2016年10月,LVMH再次出手收購收購德國高級皮具及旅行箱製造商 RIMOWA 的大多數股權,這也是該集團首次收購德國的品牌。

彭博社近日發布《當心,中國版 LVMH 集團即將到來》的報道指出,如意控股等中國公司的快速擴張遵循中國公司一貫的併購模式,過去幾年頻繁的收購奢侈時尚品牌交易顯示出其希望通過資本運作取勝的戰略。

儘管 Bally買家最終落定,但是行業對如意控股和赫美集團收購行動依然高度關注,因為對於兩個集團而言,競爭絕不會止步於Bally。

你離洞察時尚的距離只差一個APP

24小時滾動報道 時尚新聞 最先知道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時尚頭條網 的精彩文章:

紐約時裝周地位不保?最熱門的Victoria Beckham也宣布退出
令人擔憂,寶潔靠打折來獲得增長,第二財季利潤大跌近70%

TAG:時尚頭條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