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篆刻三步曲:識彖、寫彖,印外功

篆刻三步曲:識彖、寫彖,印外功

中國的篆刻傳統里,人們在學篆刻藝術時,是必須要掌握一定的文字知識的,這就是在學習篆刻的頭等任務:識篆。這解決了篆刻的第一個問題:先把字刻對了再說。

篆刻在清中葉鄧石如出現之前,人們不斷的學習秦漢印章,鑽研先秦古璽,人們不斷的學習古文字認識古文字,這實際解決的是上面的識篆部問題,進而發展到大量的臨習古印,特別是秦漢印章,旨在學習古人已經經過實踐檢驗的印章程式,這些印章程式包含了大篆入印的古璽印式,也包括了小篆入印的圓朱文印式,當然也包括了以漢繆篆入印的漢印印式,這些典型的,具有代表審美意義的篆刻形式在「印中求印」的思路之下發展到了極致,其特別有代表意義作品風格是以沖刀為主的徽派和以切刀為主的浙派。

(古璽)

(古璽)

(漢印)

(漢印)

稱得上篆刻家的大家,無一不是寫得一手自成風格的篆書,比如後來的吳讓之、徐三庚,並把這種風格與自己的篆刻風格結合起來,成了自家風格的篆刻。又得到一個解決篆刻問題的重要手段,這是篆刻的第二個問題:「寫篆」。

(鄧石如的篆刻)

與徐三庚同時代的趙之謙這裡,篆刻又一大發展,他進一步開創了一種新的師法和創作的觀念,就是「印外求印」。特點是自覺從璽印之外的資料來尋找創作的素材和靈感,到34歲左右,他開始大膽的創造,開始「一心開闢道路,打開新局」,於是,戰國泉幣,秦漢碑版,權詔,鏡銘,磚瓦素材,無一奔向趙之謙腕底,無一不奔向他的印中。趙之謙之後,印人們開始紛紛從印外尋找素材,其中優秀者如吳昌碩與黃牧甫,他們的取材範圍更超過趙之謙,更廣及封泥、鐘鼎文、銅鏡文等。需要注意的是,「印外求印」的優勢在於從此篆刻語言更加豐富,這些大家名家們,是從前兩項走過來的,而不是憑空開始做這些事的。這是篆刻的第三個問題:「印外功夫」。

不識篆走不進篆刻的大門,在在印中求印中打拚一段時間,篆刻根基就不紮實,可做的事情很多,一部《說文解字》就足以打發許久的時光了;不寫篆無法有自己風格的篆刻,有古人無自己,篆刻終將走入死胡同,可做的事情也很多,那麼多好碑、好帖,寫不完臨不盡;下足印外功夫,才有可能豐富自己的篆刻語言,使自己的篆刻更加立體化,可做的事情也很多,那麼多金石資料,博物館裡更是珍品無數,看不完,拓不盡,臨不完。

(趙之謙的篆刻)

?

(吳昌碩篆刻作品)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書法人生 的精彩文章:

日本藝術生女孩當街出售雕塑水果,購者如潮!
前有張碩輪年齡相差12歲夫婦,今有身高差近1米夫婦

TAG:書法人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