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上甘嶺英雄炮!中國勇士用日制山炮痛擊美軍 殲敵千餘人

上甘嶺英雄炮!中國勇士用日制山炮痛擊美軍 殲敵千餘人

在整修一新的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博物館(以下簡稱新軍博)地下展廳里,陳列著一門看起來很不起眼的老舊管退式火炮。而從展板介紹得知,這是一門日制41式山炮,曾在上甘嶺戰役期間大顯神威,被譽為「上甘嶺英雄炮」。本文就為大家講述它的故事。

41式75毫米山炮是日本歷史上第一款自行研發的山炮,採用液壓駐退復進技術,由日本大阪炮兵工廠1906年開始設計、研製,1908年(明治41年)完成試製,1911年定型為41式山炮。該炮高低射界-8度至+25度,方向射界左3.5度至右2.5度,初速343米/秒,最大射程6.5公里。

41式山炮從1917年投入量產,先後製造(含1936年改進型)超過2300門,在日軍一直服役到1945年日本投降。此外,該炮於上世紀20年代進入中國後被奉系(奉天兵工廠)、晉系(太原兵工廠)、直系(漢陽兵工廠)等各路軍閥爭相仿造,總產量也達到800餘門。

雖然性能談不上多先進,但因為裝備量大、操作方便、可靠耐用且便於機動(火炮重量僅500多千克,拆卸後用2匹馬拖曳或6至7名士兵就能分載運輸),41式山炮很受我軍歡迎。有資料顯示,抗戰到解放戰爭直至抗美援朝時期,該炮始終活躍在我軍序列里(作為師屬炮兵使用),裝備量達數百門之多

1952年10月14日凌晨3時上甘嶺戰役打響,美第8集團軍集中了7個營的兵力和300餘門火炮向我陣地發動進攻。而我方當時步兵僅有2個連另1個排,炮兵也只有15門山、野、榴炮和12門迫擊炮。為儘快增強前線火力,上級要求24小時內將約50門火炮運送、部署到五聖山高點位置,其中就包括多門41式山炮

別看41式山炮素以「輕便」著稱,但上甘嶺戰役時我軍運輸、裝卸這款山炮的過程仍充滿艱險——需要先將炮拆散用騾馬馱運走近50里路趕到山腳下,再一點一點靠人力扛到山上組裝好。同時為躲避敵軍炮擊和空襲,我軍炮兵還要開挖坑道、布置假目標,人員體力消耗很大。

然而,就是靠這種射程只有6公里的老式火炮,我炮兵某部8連卻取得了殲滅美軍1000餘人的輝煌戰績,並因此榮立集體二等功。據我軍炮兵指揮所統計,上甘嶺戰役期間我炮兵共斃傷敵1.28萬人,也就是說僅新軍博陳列的這門41式山炮就「包攬」近十分之一戰果。

在我軍戰後總結中,精準而猛烈的炮火被認為是與堅固工事(以坑道為主體)、指揮得當、供應不缺、官兵勇敢並列的上甘嶺戰役5大制勝要素之一。有資料顯示,從1952年10月14日至11月25日,我炮兵某部8連及炮9連3排共發射炮彈11007發,直接斃傷敵2969人,配合步兵頂住了10倍優勢敵軍多次進攻,予敵以重大殺傷,其裝備的41式山炮因此被譽為「站崗炮」「看家炮」

當時為快速、有效實施火力支援,我軍將任務逐一分解、下達給配屬炮兵。比如在597.9高地方向,2門直瞄野炮負責保障2、8號坑道,2門直瞄山炮負責保障主峰大坑道口,團屬18門迫擊炮負責保障其餘坑道口安全。

根據戰場經驗,我軍還制定、實施了經過簡化的步炮協同程序——配屬炮兵與坑道內步兵利用步談機直接取得聯繫(有的是炮兵觀察組直接進駐坑道),只要聽到前線步兵用暗語呼叫「門口凈是蒼蠅蚊子,快灑藥水」,後方炮兵就明白敵人已經快衝到坑道口了,便會根據步兵要求和提供的觀測情況直接開火,而不必再等待上級指示。

如果我方步兵準備發起反擊,炮兵就先以單炮射擊破壞封鎖我坑道口的敵地堡、火力點,再用7至10分鐘火力急襲壓制敵人,掩護我方步兵出坑道。而當表面陣地收復,敵人妄圖反撲時,我炮兵就會對正在運動、集結之敵實施集中和攔阻射擊。特別是在距我步兵陣地前沿約200米的敵衝擊道路上,我炮兵設置了一道雷打不動的火力封鎖線,只要敵人進入該區域就送上「親切問候」。

被揍慘的敵人對我炮兵恨之入骨,對我軍炮陣地狂轟濫炸,僅炮9連3排100多平方米的陣地上就落下了1萬多發炮彈、炸彈,不少指戰員耳朵被震聾就改用手勢交流。而為保存戰鬥力,我炮兵與敵鬥智斗勇——射擊時將火炮拉出,打完就趕緊推回坑道。就是在這樣艱苦卓絕和極端危險的環境中,我炮兵仍利用落後裝備痛擊強大對手,創造了世界戰爭史上的奇蹟。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軍情突擊手 的精彩文章:

越軍演習奇葩多:兩棲裝甲車坐船過河 步兵戰車貼岸浮渡
美國忽悠烏克蘭買四千枚導彈?號稱能蕩平叛軍八百輛坦克

TAG:軍情突擊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