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張衡一號」總設計師,竟是土生土長的諸暨人!

「張衡一號」總設計師,竟是土生土長的諸暨人!

2月2日15時51分

中國 酒泉衛星發射中心

長征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張衡一號」試驗衛星發射升空,進入預定軌道。

這是中國首顆觀測與地震活動相關電磁信息的衛星,標誌中國成為世界上少數擁有在軌運行高精度地球物理場探測衛星的國家之一。

「張衡一號」不簡單,

更不簡單的還有這個諸暨人,

不單是衛星總設計師,竟然還擔任衛星發射總指揮。

你猜他有多少年齡?

年輕有為 後生可畏

袁仕耿,一九七一年出生於諸暨安華,畢業於諸暨中學,後就讀於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參加工作以來,多次圓滿、出色完成各項任務。其參與的(主要完成人之?) 「地球空間雙星探測計劃」是中國第一個以科學目標為牽引立項的衛星計劃,也是中國第一個與航天先進國家的重大國際合作項目,是中國空間科學發展的里程碑,曾獲得2010年度國家科學技術進步獎一等獎。

在實踐十一號衛星研製過程中,他提出了針對極高靈敏度的系統性EMC設計方案,實現了目前國內最高靈敏度衛星的系統內部自兼容。

上周五,他又不負眾望,除六年辛勤參與科研外,成功指揮將「張衡一號」送上天。並表示,在不久的將來,「張衡二號」也將遨遊太空,進一步拓展我國地震立體觀測體系的網路。

作為我國建設地震天基監測體系的首發星,「張衡一號」將為我國地震天基監測體系的建設做出貢獻。而作為我國航天裝備建設的中堅力量中的一員,諸暨籍袁仕耿研究員在深邃的中國空間技術發展歷史上,也留下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連線前方

「感恩成長路上的每一個老師,感謝家鄉朋友們的關心。祝福家鄉父老新年安好!」(袁仕耿通過「浙幫家教」摯向諸暨全市人民問好。)

新年的祝福

誰說諸暨木陀硬梆梆?這個袁同學不單是科學家,更是詩人,套用一句時髦的話:簡直是暖男!!速看——

細緻而不平庸的六年

(袁仕耿·在「張衡一號」發射前動員會上的講話)

這一刻終於來了!現在,我站在這裡,給大家做六年里最後的講話。

六年里,我無數次想像過這個場景,思量我該說的話。但就像電影演的小說寫的,細緻的想像遠比真實的生活平庸。在這朝聖的六年里我們大家在一起,聽從內心的召喚,歷經千辛萬苦,邁向勝利的彼岸。以前想像的語言,都無法描述我此刻心情之萬一。

進場以來,在策劃工作的時候,你們能夠全面仔細無一疏漏;在性能測試的時候,你們能夠判讀全面乾脆利索;在處理多層的時候,你們能夠一絲不苟細上加細;在狀態確認的時候,你們能夠一遍一遍不厭其煩。這一切我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感謝你們在電磁監測試驗衛星最後一程里盡心儘力,為我們六年來完美工作續寫最後點睛的一筆!

經過這六年的工作,我知道,這個團隊即便沒有我,你們也會做得很好;經過這六年的工作,我知道,即便今後我們不再合作,你們也能勝任所有的挑戰!經過這六年的工作,我知道,在我工作生涯最好的年華里遇上你們,是我最大的榮幸。這年裡,我發過脾氣,也苛刻地要求過你們,你們的包容性是我們一起成長的原生力量,謝謝你們!謝謝在座和不在座的每一位同事!

在整流罩緩緩合上的那刻,那顆我們傾注了六年心血的衛星,啞光的黑色充滿了質感,顯得非常乾淨,純粹。那一刻,我的心裡充滿了感動,感激與感恩。那註定是一顆不平庸的衛星。戰勝平庸的唯一方法,就是細緻,就是發自內心的細緻,就是深入內心的細緻。所以,我知道你們六年里吃了多少苦,流了多少汗,熬了多少夜,只為能把自己的工作從細緻升華到不平庸。那顆身影優雅的衛星,在大廳燈光的照耀下,就像舞台中央的你們,演盡六年工作的細緻,演盡六年工作的不平庸,終將幕落,你們就像一代名角,從容轉身,轉入下一幕的演出…這無疑令人動容。

而現在,它就在這個地方,在居延海邊,在「錢先生之日地",在"聶元帥之故城",在塔架旁,在整流罩里,靜靜地等待我們給它最後一次加電,等待我們再看一眼它留給我們的氣息。下一幕開場的鼓聲已經敲響,大幕徐徐拉開,燈光打過來,請舞台中央的你我,演出這六年舞台劇最後的一幕,更請你們與從前一樣,滿懷激情,從容不迫,勇擔責任,是為自己,也是為這六年細緻而不平庸的工作。

加油!加油!加油!於萬千黃沙里,馬鳴蕭蕭,終破樓蘭!

祝願它一飛衝天,從此明眸善睞,看盡天下千年變化!

謝謝大家!

題字:楊根源(書法家,楊維楨後裔,楊維楨書法藝術最具代表性傳承人)

END

做自由、獨立,有視野、有智趣的公眾號

幫家教教育研究中心

出品

採訪丨浙幫團隊

編輯丨Sandy 章馨尹

監製丨王 新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全球大搜羅 的精彩文章:

好好活著比GPA重要多了
鹿柴:空山中的綠苔

TAG:全球大搜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