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天下 > 日本家喻戶曉的「忠臣藏」究竟是什麼?

日本家喻戶曉的「忠臣藏」究竟是什麼?

本文作者:識日談

「忠臣藏」,在日本可以說是家喻戶曉,它講的是日本江戶時期四十七位武士為主君報仇的故事。這個故事來源於一件發生在日本元祿年間的真實歷史事件,事發當時就引起了極大的轟動。後來又經文樂(木偶劇)、歌舞伎等的多方演繹,至今以「忠臣藏」為題材的電影、電視劇還在不斷上演。

「忠臣藏」的故事是如此的受到日本人的喜愛,魯思·本尼迪克特甚至還在她的《菊與刀》中還引用了這個故事——試圖以此來解釋清楚日本人對於忠孝、大義等概念的認識和實踐。那麼,「忠臣藏」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故事呢?它的魅力又何在呢?通過這篇文章,我們就一起來看一下。

事情的起因,是日本江戶時代元祿十四年(公元1701年)四月間,發生在幕府將軍居住的江戶城內的一起拔刀傷人事件。拔刀傷人的,是播磨國(現兵庫縣)赤穗藩藩主,叫做淺野內匠頭。而被傷的,是上野國(現群馬縣)國司,叫做吉良上野介。那麼,是什麼引發了兩人的爭端,居然能讓淺野如此不分場合,在將軍的居所內拔刀傷人呢?

對此,正史之中並沒有明確的記載。而野史的說法是,淺野當時是吉良的下級,吉良曾向淺野索要賄賂,卻遭到了拒絕。吉良因此對淺野懷恨在心,對他進行多方刁難。在一次歡迎天皇使臣的典禮上,吉良再次對淺野惡語相加,受盡欺侮的淺野終於忍無可忍,才拔刀傷了吉良。

因為此事發生在江戶城中,而且還是迎接天皇使臣的這樣的重要場合,當時的幕府將軍德川綱吉大為震怒,當天就命令淺野內匠頭剖腹,並剝奪了淺野家赤穗藩藩主的繼承權,可以說是做出了重罰。而吉良一方,則沒有受到任何追究。幕府的這一處理方式,引起了淺野家臣的強烈不滿。

原來,當時的日本武士社會,處理類似糾紛的時候,會遵循一個叫做「喧嘩兩成敗」的原則,也就是說發生了糾紛(日語中叫做「喧嘩」),涉事的雙方都應該受到一定程度的處罰。然而,在處理這件糾紛的時候,幕府卻以當時吉良沒有拔刀為由,未對吉良做出懲罰。

淺野的家臣們認為自己的主君受到了不公平的待遇,他們最初本打算拒絕接受幕府的處分,準備死守赤穗城,對抗幕府。後來又改變了主意,服從了幕府的處分,交出了赤穗城。淺野家消亡了,家臣們失去了立身之處,就不得不離開赤穗藩,流落到了近畿、關東等地,成為了浪人。

所謂的浪人,在日本江戶時期,指的是脫離了藩國,流落他鄉的武士叫。淪落成了浪人之後,淺野舊臣們的報仇的念頭非但沒有消失,反而更加強烈了。在舊淺野家第一重臣(日語叫做「筆頭家老」)大石內藏助的統領下,他們暗暗地立下誓言,要殺掉吉良,為主公報仇。

也許是出於對淺野家的同情,當時的整個日本社會輿論,都帶有一種淺野家「此仇必報」的情緒,人們都期待著淺野家臣能夠手刃仇人。而作為「目標」的吉良心裡也很清楚,他知道大石統領下的淺野家舊臣早晚要來找自己報仇。他辭去了幕府的官職,加強了自家府邸的警衛,來了一個「深居簡出」。

當然,即使是有輿論的支持,大石等人也不敢輕易造次,畢竟吉良也是幕府的高級官員。他們在明處不再提及為主復仇之事,暗地裡卻縝密策劃。終於,在元祿十五年12月14日,也就是傷人事件發生的一年零九個月之後,大石內藏助率領的原赤穗藩出身的浪人武士,夜襲了吉良的宅邸。參與這次夜襲的,共有四十七名武士,他們被後世稱為「赤穗浪士」,或者「赤穗義士」,再或者「四十七士」。

赤穗浪士兵分兩隊,前門一隊由大石內藏助帶領,架梯進入吉良宅邸,後門一隊由大石主稅(大石內藏助的兒子,當時只有16歲)帶領,用大木槌擊開後門進入。他們同時還封鎖住了吉良家臣集中居住的巷子的巷口,讓他們無法前來救援——這大大削弱了吉良勢力的力量,吉良手下的100多名家臣,最終只有40餘人趕來救援。

攻入了吉良宅邸的赤穗浪士,直奔卧房,卻發現吉良已經趁亂逃走。在搜索整個宅邸後,終於在灶間找到了躲藏在堆放雜物的房間里的吉良。吉良當場即被殺死,赤穗浪士,大仇得報。夜襲吉良宅邸,前前後後只用了兩個小時。吉良一方死者15人,傷者23人,赤穗一方僅傷者2人。

夜襲成功的赤穗浪士,隨後來到了淺野內匠頭葬在的泉岳寺,並奉上了割下來的吉良的人頭,祭奠了先主。同時,他們也主動向幕府報告了自己的所作所為。幕府隨即下令逮捕了赤穗浪士,並將他們監禁了起來。

據說,在監禁的過程中,他們甚至還受到了相當的禮遇。後來,幕府下令赤穗浪士刨腹。參加夜襲吉良宅邸的赤穗浪士,除其中一名叫做寺坂吉右衛門的,在夜襲後不知去向以外,其餘四十六人皆剖腹自殺。赤穗浪士,死後也都葬在了泉岳寺。

以上就是著名的「忠臣藏」,更準確的說是「赤穗事件」的概要。在這裡要說明一下,「忠臣藏」和「赤穗事件」,所指的其實是不一樣的。嚴格地說,「赤穗事件」指的是歷史上真實發生的史實,而「忠臣藏」則指的是後人根據這段歷史演繹、創作出來的傳奇故事。

「赤穗事件」本身就極具戲劇性,再加上後人的多次再創作,其中的人物形象變得更加飽滿,情節變得更加曲折、豐富,也就有了現如今在日本婦孺皆知的「忠臣藏」了。

「忠臣藏」故事最著名的版本是1748年在大阪竹本座首演的文樂(木偶劇)——《假名手本忠臣藏》。此劇目一經上演,就風靡一時。時至今日,不論是歌舞伎,還是電影,或者電視劇,「忠臣藏」的人氣可以說是不減當年。順便說一句,文樂劇目中有「假名」二字,是因為日語有四十七個假名,正好跟赤穗四十七義士相對應,故此得名。

「忠臣藏」的故事為什麼能如此受人喜愛?原因是多方面的。首先,還是要歸功於故事情節的輾轉曲折、引人入勝。1958年拍攝的電影《忠臣藏》時長163分鐘,而其中描寫夜襲吉良宅邸的只有短短的8分鐘。電影的絕大部分都是在敘述淺野內匠頭刨腹之後,他的舊臣如何在表面上隱藏為主公報仇的意圖的同時,暗地裡緊鑼密鼓地謀划行刺吉良的。而且,可以說正是因為有了如此充分的事前的鋪墊,夜襲吉良宅邸的這一段才得以酣暢淋漓,大快人心。

其次,赤穗四十七義士為主公報仇而毫不吝惜自己的生命的這一行為,可以說完美地體現出了的日本人崇尚的「忠義」精神。當代著名的日本文化學者唐納德·基恩曾經指出,「赤穗事件」發生的元祿年間,日本全國和平、穩定的局面大概已經持續了近百年,在衝突頻發的年代(例如,江戶時期前的日本戰國時期)里大行其道的所謂「武士道」 也跟人們的日常生活離得越來越遠。而赤穗四十七義士的復仇,就彷彿「往昔的一場大夢」,又喚起了人們對武士道的記憶,進而也緊緊地抓住了人心。

最後,還要注意到,「忠臣藏」的故事中,還含有一種對權力的反抗精神。赤穗四十七雖然殺的是吉良,但他們復仇畢竟是起因於他們認為幕府關於糾紛的裁決不公。他們的復仇行動,可以說是對幕府的一種無聲的抗議。統治了日本250多年的江戶幕府,施政肯定有不得民心之處。就拿裁決淺野刨腹的第五代將軍德川綱吉來說,他還頒布過禁止日本全國上下殺傷任何動物的所謂「生靈憐憫令」,因為這個令人哭笑不得的愚蠢法令,時人乾脆給他送了一個綽號——叫做「狗將軍」。

可以說,日本民眾對江戶幕府的不滿情緒,在各個時期多多少少都是存在的。而赤穗義士身上體現出的對權力的反抗的精神,能獲得當時以及後世日本民眾的共鳴,也是可想而知的了。

現如今,日本雖然沒有了擁有絕對權力的幕府將軍,但獨斷專行、驕橫放肆的上司可以說也並不少見——這大概也就是為什麼「忠臣藏」直到今天仍然人氣依舊的原因之一吧。

本文作者 | 識日談

-END-

熱門工具:日語日曆50音圖在線翻譯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日語 的精彩文章:

大河劇你看過幾部?來看看日本網友推薦的平成大河劇吧!
分析家預測2018年發售的iPhone或有4種機型

TAG:日語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