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周總理為啥反對鄧穎超當官?回答太贊了

周總理為啥反對鄧穎超當官?回答太贊了

一位英國傳記作家評價周總理鄧穎超的婚姻,說他們是「中國夫妻生活中最成功、最忠誠、最持久、最具有說服力的婚姻」。

周總理鄧穎超相識於1919年的五四運動中。

(周總理、鄧穎超)

當時,他們組織著男女學生抗日遊行。鄧為天津第一女子師範學校的學生,周為留日歸來的天津學生運動的領導人。

兩人漸漸由革命友誼發展到戀愛關係。

1925年8月,經過多年交往,周恩來與鄧穎超在天津「悄然無聲」地結婚了。

他們的婚姻「不受任何人的支配,拋棄了正規的禮儀」,英國作家迪克·威爾遜說,「他們只是當著許多朋友的面,宣布了他們的『八互』:互愛、互敬、互助、互勉、互商、互諒、互信、互識。」

這一年,周27歲,鄧21歲。

(配圖)

實踐證明,「八互」是模範婚姻中的黃金法則,周總理鄧穎超一生踐行,留下感人至深的愛情傳奇。

在婚後20年的書信來往中,他們彼此互稱「小超」「翔」。

翔,是周總理少年時期常用的筆名翔宇之簡稱。

在後來公開出版的周總理鄧穎超書信中,可以看到,1930、1940年代,他們依然頻用「情長紙短」「吻你千萬」等互訴衷情。

(書信)

(書信)

這種建立在共同革命志向基礎之上的愛情,保鮮久遠,堅固如磐。

兩人互敬互愛還可從他們的留影細節中窺見一斑。

那個時代的女子地位並不高,但周總理每次與他合影,均是鄧穎超站在周總理之前。

不知道這個細節你是否注意到呢?

有些夫妻照相,一輩子都是男的站在女的前面呢,比如日本皇室。

(配圖)

新中國成立時,鑒於鄧穎超在各歷史時期的傑出表現,尤其是在婦女、統戰等方面的工作業績,有人建議周總理給夫人在政府里找個職位,但遭到周總理的嚴詞拒絕,明確答覆:

「只要我當一天總理,鄧穎超就不能到政府里任職。」

周總理說,我是總理,如果他是部長,那麼我這個總理就和她這個部長分不清了,「人家會把她那個部長說的話,把她做的事當成是我支持的……」

總理的話贏得民主人士翹首稱讚,紛紛稱他是「周」總理。

(配圖)

周總理一生鞠躬盡瘁,1976年患癌逝世後,鄧穎超送上的花圈上稱周總理為「戰友」。

追悼會後,按照他的遺囑,鄧穎超親手把骨灰交給總理的衛士、送上飛機,把骨灰撒向天津海河等他最眷戀的祖國河山。

鄧穎超晚年和周總理一樣鞠躬盡瘁,為國家建設、改革、外交、婦女兒童和祖國統一等工作付出餘生心血。

(1976年總理逝世後)

1988年的清明節,鄧穎超寫了一篇回憶周總理的文章,稱「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落款為「同志、戰友、伴侶」。

1992年7月,88歲的鄧穎超逝世。

逝世前,她遺囑要求和周總理一樣,「死後不留骨灰」,並要求用裝過總理骨灰的骨灰盒,裝上自己的骨灰,撒向天津海河。

(本文史料參考《周恩來傳》等)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飛春讀傳 的精彩文章:

日本二戰期間為何如此殘忍,是其人性本就如此還是心理變態?
拋開民族情節,該如何評價日本神風敢死隊,是勇者還是愚忠?

TAG:飛春讀傳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