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中國ACG圈子裡都有哪些驚人內幕?

中國ACG圈子裡都有哪些驚人內幕?

作者:山貓貓

鏈接:https://www.zhihu.com/question/55716156/answer/312018080

我有好朋友在國內學動畫,是中國傳媒大學畢業的,現在在一家遊戲公司畫動畫特效,她跟我說她特別喜歡 ACG 文化,但是在中國學了四年動畫後她發現,中國的動畫,或者說中國的動畫教育,與ACG是沒有一丁點關係的。

最後大學畢業後她先是在一家很小的動畫公司入職,不久就跳槽做碧藍航線了。用她自己的話說就是:「國內真正有 ACG 的地方在遊戲公司」。

我不知道為什麼她對中傳有一種莫名的反感,那所學校曾經也是我夢寐以求的學校。

她說:她讀的四年下來幾乎什麼也沒學會,最後的畢業設計,獲獎也好,或者說名利雙收,好像都和學校沒什麼關係,是周圍同學之間的氛圍帶動起來的。而到了社會上她才發現,真正讓她「實現了一次夢想」的,也只不過是幾年前在學校做過的畢設罷了。

我跟她說日本這邊也一樣啊,學部畢業之後會發現大學真的什麼都不會教,反而是那些在社團里呼風喚雨的孩子們到了社會上才能找到一份不錯的工作。

而像公司里的前輩,厲害的前輩許多要麼來自與動畫專業毫不相干的專業的映畫研究課,要麼來自專門學校,真正所謂從アニメーション的專業里畢業的,至今我還沒有見過吧。

動畫的教育有時候會過分的追求藝術動畫和實驗動畫,而對商業動畫關注得特別少甚至嗤之以鼻。

國內甚至更奇怪,商業動畫只關注迪士尼,對日本商業動畫尤其是番劇類下意識的避諱。

國外的話,至少我以前就讀的京都精華大學也是這樣,還有東京工藝大學之類的,關注點都放在實驗動畫上然後跟我們說:「我們是學部,不做專門學校乾的事!」

這就好比國內「我們是大學,不幹培訓機構乾的事」是一樣的。但是好像專門去學動畫專業最後畢業的孩子還不如專門學校出來的呢。

我大學畢業之後一直到工作之前在京阿尼的養成塾學動畫,很多東西雖然簡單,但在讀大學院的時候也完全沒有接觸過,日本這邊,至少京阿尼這邊的養成教育,許多東西是來自於手冢動畫體系的,也就是被宮崎駿稱作「拉洋片」的東西,裡面的內容從原理出發是很淺顯易懂的。

從最簡單的人物八幀走路循環,帶情緒走動,動物的走動和奔跑,到鏡頭的隨動,實際動畫案例的運用,讀了專門塾之後反而才有了學動畫的實感,也一直到入職研修生,才有了做動畫的實感。

但是後來,好朋友告訴我:國內最大的不同,就是如果你想從事真正的日式二維動畫行業的話,連專門學校都找不到。想要體驗上述這種所謂「實感」,在國內連機會都沒有。

而且在這方面,國內教育界是把「日式二維動畫『技術』,或者說『學術』」設置在一個「禁區」的位置。國內其實有很多人並不會在意你用的是哪個國家的技術,你畫的是什麼樣的風格,也許作為亞洲人,日式風格真的挺不錯的。

可是當談到「日式二次元」,或者「日式風格」並且牽扯到的是故事動畫產業的時候,會不由得「尷尬」起來,或者「反感」起來。

然而,他們卻在一邊模仿「迪士尼」,一邊「嘗試開拓自己的風格」的道路上越走越遠,結果好像反而更「令人尷尬」了。

學院派」們從「學院」畢業後依然會在社會上尋找「學院風」濃厚的商業公司,誕生了一群「中傳北電央美學院派畢業生扎堆」的動畫工作室,一邊,他們會下意識的反感「日式商業動畫」,就像這些學校的老師們,還有日本各色大學的老師們曾經「教育」過的一樣:我們是藝術家,我們是不同於一般動漫社團的二次元愛好者這樣的存在,我們是做藝術的人,做學術的人。。。

而國內那些真正喜愛著二次元,想要從事二次元創作的人們,真的要花費大量的費用,時間和精力,來日本學習,而在國內接觸這樣的教育的可能性,幾乎為零。

由於日本商業動畫的高度工業化和標準化的成熟運作,國內連"模仿」都變成了一種「幾乎不可能」的事。

所以以前看過一個問題大概意思是「為什麼國內動畫都在強調『中國風』而遊戲卻可以大玩特玩『日式二次元』?」的回答下,大概總結起來就是人們樂於給遊戲買單,消費二次元文化是因為遊戲做的是「二次元本土化」,這裡面遊戲最核心的元素:玩法,系統和模式的學習成本是很低的,很容易模仿的,中國人也很成功的模仿了,或者挖掘出了適合於國內的玩法習慣,所以「二次元」也就很容易的脫離了人們的「核心關注點」,變成了一種單純的「吸金」符號,一種「單純的賣點」了。

而動畫是一種「拙劣的山寨」,沒有人能夠把動畫模仿得像日本本土那樣好,所以「核心關注點」更傾向於劇情,表演和畫面本身這種國內現階段還做不好的東西的時候,這種「有些低劣的山寨產品」就難登大雅之堂了。

日本動畫已經發達到了模仿和學習都學不來的地步的時候,發達到了連低成本小製作動畫國內都做不出來的時候,最終,像「一人之下」,「妖狐小紅娘」這樣的「合作」作品,扛把子的作畫和表演,只能請日本人,或者在日本工作過的中國人來反哺,反而讓人感覺真的挺可怕,挺絕望的。

我想學,卻沒有學習的渠道,只能依葫蘆畫瓢,那我乾脆另闢蹊徑吧,至少不會被人罵漢奸。。。中國動畫行業現在就是這麼個樣子。在國內從事過動畫工作的人們特別刻骨銘心的一件事,就是大家都在拚命地「找文化自信」。哪怕沒有也要硬找出來一個,因為現在中國動畫行業被各方面擠壓下留下來的生存空間真的太小了,太容易轉瞬即逝了。

所以「比起山寨日本動畫,本來就做不好,還容易讓我失掉本就可憐的一點自信這種事,還不如讓我吭哧吭哧另闢蹊徑來得舒服。」這裡面,「自信」和「模仿」真的太難以平衡了。通過學習得到的反而是「被虐感」這種事,對於一向以民族自豪自居的國人來說,真的太難辦到了。並且在國內,「有錢乾的不舒服」和「沒錢但有理想可以支撐」這兩者之間,還只能選其中一種。

我在京都精華大學上學的時候,學校有一個專門的教研組,研究中國的水墨動畫,並且是把中國的水墨動畫作為「實驗動畫」來研習的。

一些分層賽璐璐技法也會拿來模仿,並且會花上許多的錢,請一大批的老師和招一大批研究生,買上很貴的器材來研究。上海美影廠的作品也會大量拿來研習,並且有些甚至會劃在「薩格勒布」和「蘇聯實驗動畫派生」的大門類里。

雖然說現在好像比起曾經「大量日本學者到中國學習動畫技術」的時代現在的中國動畫好像預冷了,但是只能說很多國內的東西,如今真正還在研究和繼承「中國動畫學派」的,反而是日本人。

我知道很多人尤其是國內動畫從業者會給我點反對,因為本就需要自信的從業者,被我放了這麼一個大炸彈,和我摔他們的飯碗沒什麼區別,但是既然這個問題問的就是所謂「內幕」,我也一定要把自己的所見說出來不是么?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原畫人 的精彩文章:

不要沉迷社交網路,盧卡斯設計總監分享設計理念

TAG:原畫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