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
首頁 > 最新 > 2018年銀行資產負債配置

2018年銀行資產負債配置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組織相關專家,召開了2018年第1期銀行發展研究論壇,圍繞2018年銀行資產負債配置展開討論。本期繼續推送與會專家系列發言。

王劍

國信證券首席銀行業分析師

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銀行研究中心 特聘研究員

(本文是演講者個人觀點,與所在機構無關)

預測大致基於這樣一個思路:首先,基於M2水平對2018年宏觀經濟形勢的大致預判,即在宏觀經濟形勢下大家需要怎麼樣的M2,那麼需要的量就是整個國家經濟運行大致需要多少錢。其次是預算,如果M2這麼多的話,那需要多少基礎貨幣來保障,這就意味著央行要投放多少基礎貨幣。央行現在投放的基礎貨幣也是從M2出發的,這就要追溯到M2的來源,比如說貸款投放了多少M2,其它渠道投放多少M2,這就可以倒推出來貸款還有其他各方面的額度大概有多少。最後是對錶外理財的預測。

對於2018年銀行資產負債的配置有以下預期結論:M2(廣義貨幣)增速10%左右;GDP增速 6.9%,CPI 增長2.5%;信貸是14-15萬億之間;超額準備金率基本不變;貸款投向中個人按揭總額會小幅下降,對公投向下降幅度稍大;2018年的GDP的內涵結構會有變化。

一、計算M2

下面是我們經常使用的一個M2增速預測的邏輯安排:2018年我們國家需要增加多少M2,首先取決於實際GDP,因為實際GDP是以不變價格計算的,所以首先要把CPI因素加進去。其次加入貨幣深化因素,貨幣深化需要更多的貨幣需求,而實際中沒計入GDP的貨幣深化因素主要是土地、資產價格的上漲(包括股價,房價還有債券價格);另外是考慮央行調控因素,我國的貨幣深化和資產價格的上漲屬於房地產因素,所以我們把房地產和央行調控因素打包放在一起,形成一個特別調控因素。最後的第三個指標到底有多少,沒人能明確給出,所以這裡我們依據經驗數字去判斷,明年大概1%左右。最終可以計算出2018年M2增速為10%左右,比2017年會高一點。因為2017年處於嚴厲的去槓桿年份,這就使得2017年基數被打低了,而2016年的基數比較高,所以2017年M2比較低。因而我預測2018年M2會略有回升,大概9%-10%的樣子。

二、M2來源

我國2017年底的M2是167.7萬億,明年預期增長10%,相當於要增加16-17萬億的M2。現在我們下面一個問題就很簡單,這麼多的M2從哪裡來?比如說我們有幾個M2來源的渠道,從2017、2018年這兩年來看可能都不是一個太重要的因素,每年的變化不會太大。而重要的指標是政府的支出投放,因為這個指標每月的波動性很大。但是分析全年的時候這個指標也不是那麼重要,基本上都是銀行貸款,所以年度分析的重點就落在銀行的信用派生上,比如說銀行發放貸款額度、購買企業債額度、其他投放(包括非標、委外購買貨基和債基)。而2017年銀行的客戶在持續下降,所以回籠了很多M2。

展望2018年,我們需要16-17萬億的M2,如果忽略表中的這兩個指標,那麼所有M2的來源都落腳在貸款科目裡面。其中貸款額度大約14-15萬億,加回置換大概4萬億,數額總共18萬億。這意味著銀行的貸款科目的額度已經超過它的來源了,這說明該科目明年大概率又是負的。所以這是一個很有意思的結論,2018年金融去槓桿的力度可能還是會比較大,銀行投放非銀和委外資產大概率還是負增長。通俗理解就是:比如央行今年授權的貸款額度為14萬億和4萬億的加回置換,所以銀行能投放的貸款是18萬億,也即派生18萬億的貨幣,但是今年年度計劃只增加16-17萬億,所以是負增長。因而從貨幣的來龍去脈上來去分析一個事情,其實會得出很多平時不太留意的結論,在這裡也提醒大家一句:2018年金融去槓桿、同業和委外這些去化力度比較大。

三、基礎貨幣與銀行信貸

在假設存款準備金率和超額準備金率都不變的情況下,M2增加10%左右意味著整個基礎貨幣也要增加10%。2017年底的基礎貨幣是30多萬億,所以相當於明年要增加3萬億的基礎貨幣。這個數字是我覺得還是比較大的,因為假設明年的外匯占款基本不變,政府支出變動的預測值很小,那這意味著這3萬億的基礎貨幣投放的壓力全落在央行的工具上。現在大家也能留意到這張表格是假設沒有降準的,但其實今年會有一次降准,就是關於普惠金融的降准。考慮到這個因素之後,我們假設全年可以降6000億,原因在於前段時間央行自己算出的3000億的降准額度讓我們覺得銀行壓力還是非常大的。這意味著央行還是有必要考慮進一步降准,否則銀行經營壓力還是比較明顯的。6000億的額度並不意味著央行一定會宣布降准,而只需要宣布稍微修改普惠金融的定價標準,這意味著央行工具可以少投放6000億,這是一種比較委婉的降准手法。既不會給市場釋放一個非常寬鬆的信號,也能給市場注入一部分流動性,減輕銀行貨幣流動性的壓力。所以這是我們一個大致的估計,希望大家還是關注這個分析邏輯。

然後我們把前面兩部分對M2的預測和基礎貨幣的預測填到銀行這張資產負債表裡面去,後面的科目還包括兩部分:一部分是貸款投向,用的是14萬億的新增貸款。回顧一下過去幾年的貸款結構。2017年有幾個有意思的數字,一個是對個人中長期貸款的按揭貸款,全年投了5.2-5.3萬億,非常堅挺。早在2016年房地產調控出來的時候,我們預計2017年的按揭會下降,後來發現一點都沒下去。原因在於在經濟運行不樂觀的情況下,銀行自身風險偏好的下降,會將更多的錢投放到這種低風險領域。銀行這種行為的變化對沖了部分房價調控政策,這是一個微觀結構的變化。另一個是,從2015、2016年開始企業中長期貸款突然升起來,而企業短期貸款一度下滑。大家都知道,企業短期貸款一般是中小企業拿的,中長期貸款中小企業一般很難拿到,而中長期貸款大多被政府項目和大央企拿到的。所以我們能明顯感覺到在這兩年經濟不好的時候小微企業的衰落和政府項目的崛起。另一部分是,我們還注意到2017年11月份票據融資壓縮了1.7萬億,全年壓縮了約1.5萬億。壓縮的票據額度可以用來投放其他貸款,而現在票據的壓縮已經接近極限水平,所以2018年的額度會非常緊張。

綜上,我們首先對個人短期和中長期進行預測,就形成了上面這張預測表格。假設全年貸款是14萬億,個人短期貸款和中長期都是下滑的,分別1.5萬億和4萬億的。然後在對公方面,我們預期工業和製造業等短期情況會比較好。因為前幾年投放了很多基建項目,它會慢慢地去拉動上下游的企業,所以短期對公機會也多一點。但是前面提到的票據融資已經沒有了,企業中長期貸款額度反而會比去年還少一點。所以所有的額度都比較緊張,問題關鍵在於如何把有限的額度進行分配。最後我們預測2018年銀行的貸款利率和產品定價還會繼續上升,銀行在2018年賺的錢還是比較可觀的。

四、表外理財

理論上它沒有任何預測方法,因為它正在處在監管的風口浪尖,會通過各種手段去壓縮餘額。假設理財新規落地了之後,各銀行都發行凈值型產品,那麼作為銀行能賣出去多少產品,我也不知道,可能銀行自己心裡也不是很有數。那麼我們這裡用了一個方法,假設MPA還會繼續執行,我們從公式裡面倒算出來明年可供增長的廣義信貸的額度M2還是10%左右,那意味著償還信貸的增量大概是20萬億,這是全行業增長的上限,接著我們再從這20億裡面一部分一部分去扣,比如說貸款先扣14萬億,然後地方債置換要扣4萬億,剩下的2萬億要由表內投資和表外資產分配,表外理財可能是個負數。所以留給新增表內投資的額度是2萬多億,接著還要考慮到非標、貨基的投資,加上各種監管政策、法案和法律的出台,這些投資都不會太樂觀,所以最後這2萬多億裡面大部分可能都會投向債券。

除了數據之外,我們還要關注結構。假設你需要購買債基,但是現在你不能買債基了,你只能直接買債券。表面上看起來好像債基會買債券,也是直接買債券,債券需求也是一樣的,但是其實不太一樣,因為表內投債券與銀行購買產品再去委外投債券相比,債券品種和具體投向都是不一樣。所以這裡面就有個問題,可能就是買了一堆債,但如果銀行自營去買,可能會購買風險低期限短債券,結構上會有變化。所以明年我們在關注數字背後的同時,也需要關注這些結構上變化。


喜歡這篇文章嗎?立刻分享出去讓更多人知道吧!

本站內容充實豐富,博大精深,小編精選每日熱門資訊,隨時更新,點擊「搶先收到最新資訊」瀏覽吧!


請您繼續閱讀更多來自 BRI觀察 的精彩文章:

TAG:BRI觀察 |